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天,张景山醒来的时候,屋里一个人都没有了,两个女人不知道去忙什么了。

伸了个懒腰,骨头节都咔咔作响,这一夜睡的还真是踏实又解乏。

回想起昨天晚上的情景,这两个女人还真是不太一样。

让张景山没想到的是,平时大大咧咧的曹金凤,反而有些放不开了,一直知道杨棉花脸皮薄,刚开始的时候,杨棉花的确也是羞羞答答的。

后来杨棉花说了一句,嫁人就是这样子的,让自家男人畅快也是女人的本分。

然后突然就能够大大方方的了,引得曹金凤也大胆了起来,两个女人热情高涨,越来越积极主动起来。

刚开始的时候是自己欺负两个女人,后来是两个女人欺负自己了,这简直倒反天罡了……

后来张景山就呼呼大睡了起来,在哪里睡觉,都不如在家里睡得舒服踏实。

刚穿好衣服,下了炕,曹金凤就走进了屋里,手上拿着几个鸡蛋,对张景山说道:“你醒了,昨天晚上你太努力了,我赶紧做个鸡蛋茶给你补一补。”

所谓的鸡蛋茶,不过是用开水冲熟的鸡蛋汤,像冲茶水一样,也有文人把这个叫做朱雀汤的。老百姓简单直接,就叫鸡蛋茶。

两个鸡蛋打进碗里,用筷子搅匀了,杨棉花提着一壶开水,也走了进来,那壶开水还冒着热气,应该是刚烧开的。

滚烫的开水,冲击着碗里的搅匀的鸡蛋液,很快就形成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茶。

曹金凤又用另一只碗扣住,焖了一小会儿,才打开碗,又滴了两滴香油。

这才对张景山说道:“过来吃饭了!”

看来早餐早就准备好了,两个女人还是吃的粥。

张景山奇怪的问道:“我看你拿了好几个鸡蛋回来,为什么不多做两碗鸡蛋茶呢?你们两个也补补!”

曹金凤却说道:“我跑了两家邻居才借来了那几个鸡蛋,两个给你冲鸡蛋茶,剩下的鸡蛋要做引窝蛋的,现在可不能吃,要留着的。女人家又不出远门,又不是下地干活的时候,有粥喝就不错了……”

引窝蛋这种事情,张景山听说过。

引窝蛋有两个作用,首先一个就是让母鸡知道在哪里下蛋,所以引窝蛋有时候也叫定窝蛋。

第二个作用就是吸引老母鸡继续下蛋,老母鸡下够一定数量的蛋才会抱窝孵小鸡,不够数量它就继续下。

人们就利用老母鸡的这个特点,拿走它的鸡蛋,只留一两个,引它继续下蛋。

不过这真的管用吗?

张景山记得现代的养鸡场,都没有专用的下蛋窝,在笼子里下了蛋,自动滚到笼子前面的蛋槽里,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引窝蛋了。

张景山也不和女人讲这些道理,心里想道:“你们放心吧,什么引窝蛋不引窝蛋的,这老母鸡明天就会生蛋,它不生蛋也不要紧,我从系统商城里买些鸡蛋,放进去不就完了吗?家里再也不会缺鸡蛋了……”

吃完了饭,三个人就赶紧去垒鸡窝了。

母鸡似乎是女人的宝贝,两个女人不但会养鸡,还对鸡窝要求很高。

选了背风向阳的位置,先弄了一些麦秸秆之类的东西,在那个地方烧了一把火,说这是给老母鸡暖窝的。

张景山也没什么意见,反而积极的一起干活,烧把火也无所谓的,等于给这地方消毒杀菌了,这也是古人养鸡的智慧。

找来了一些土坯,还找来了一些半块的青砖,大小还不一样,有的还是斜着断开的,这是别人盖房子剩下的。

张景山用茅草和麦秸杆做一种小的草苫子,这是给鸡窝做屋顶用的。

杨棉花收集整理了一些树枝子,让张景山做草苫子的时候用上,说是这样,就比较方便揭开鸡窝的顶盖儿了,从鸡窝里拿鸡蛋方便些,老母鸡也发现不了。

这女人还真是的,和老母鸡斗智斗勇吗?

曹金凤更加的过分,居然跑出去借了一些瓦片回来。

张景山叫起了撞天屈:“这太过分了,我还住茅草屋呢?老母鸡住带瓦片的房子,还要我给它造……”

曹金凤却说道:“老母鸡又不是人,鸡窝可不能漏了雨,漏了雨,老母鸡就不在鸡窝里下蛋了,很麻烦的,人可以委屈一下,老母鸡不下蛋可就麻烦了……”

说的好像很有道理,可是在女人的这些道理里面。怎么说来说去人不如鸡呢?人可以委屈一下,鸡窝不能漏雨……

看来母鸡在女人心中的地位真的是高。

好在鸡窝,怎么说也只是个鸡窝,张景山在用了大半天时间,就垒出了符合女人要求的鸡窝。

女人们又找来了一些麦秸杆儿,到石碾盘上去压扁了,用脚踩软了,才仔细的铺到了鸡窝里,最后放上了几个鸡蛋,作为引窝蛋。

终于忙完了鸡窝子,张景山牵小毛驴去找族长了。

这小毛驴肯定有毛病,曾经有一个名人就这样说过,牲口狂吃不胖,肚子里肯定生虫了。

这小毛驴现在就是这个情况,能吃能喝,怎么了成了这种光景了,长成这样还真够寒颤的,卖都没人要。

自己可以从系统商城买到一些兽药,或许也能把这小毛驴给治好。

但是张景山却不想这样做,他还是要去麻烦老族长,有时候关系是麻烦出来的,不经常走动一下,时间长了关系就生疏了。

而且张景山还知道一件事情,老族长年轻的时候有一项特殊的本事,就是专门到牲口市场上去买一些生病的瘦弱牲口,买回来之后下重药把病治好,等养的膘肥体壮,留着自己用或者在高价卖出去。

只是后来接连几次,可能是下的重药太重了一些,也可能是那些牲口太虚弱了一些,一连毒死了几头牲口,把老本赔进去了。

老族长从此洗手,不再干那事儿了。给别人的牲口治病,也是小心翼翼的掌握剂量。

这样一来,倒是没有毒死过牲口,不过治病的效果却大打折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