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秦:我的拳头能炼钢 > 第128章 “泥腿子”的道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秦战那句“甘当欺君之罪”如同惊雷,在寂静的大殿中炸响,余音在巨大的梁柱间回荡,震得每个人耳膜嗡嗡作响。

以身为注,以命为凭!

这不是朝堂上常见的、带着修饰和退路的谦辞,而是边关士卒被逼到悬崖边时,才会发出的、最决绝的誓言。那股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狠劲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然,让所有习惯于言辞机锋、利益权衡的朝臣们,都感到一阵心悸。

御座之上,嬴疾敲击玉圭的手指,终于彻底停了下来。他那深邃的目光,如同两口骤然凝结的寒潭,牢牢锁在秦战身上。那目光里,审视、探究、权衡,种种复杂情绪交织,最终沉淀为一种近乎实质的压迫感。

大殿内落针可闻,连之前那些细微的嗡嗡声都彻底消失了。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君王的最终裁决。蒙骜的拳头不自觉攥紧,淳于越的嘴角抿成一条冰冷的直线,甘槮派系的官员们则眼神闪烁,不知在盘算着什么。

这沉默,仿佛持续了千年之久。

终于,嬴疾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金铁交鸣般的质感,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善。”

依旧是那个简短的音节,但这一次,其中蕴含的分量,与之前截然不同。它不再是简单的“听到了”,而是带着一种应允,一种……应战!

“寡人,便予你这‘一试之机’。” 嬴疾的目光扫过殿下群臣,仿佛在宣告一个既成事实,“栎阳之地,技术营造司,由你全权措置。一应所需,可具表上奏,寡人会酌情拨付。”

“全权措置!” “酌情拨付!”

这八个字,像是一把钥匙,为秦战撬开了一道至关重要的缝隙!虽然依旧有“具表上奏”的限制,有“酌情”的保留,但这已经是他目前能争取到的最大的自主空间!这意味着,在栎阳那片土地上,他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绕开将作监等旧有体系的掣肘,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节奏行事!

秦战心中一块巨石轰然落地,一股难以言喻的热流瞬间涌遍全身,连左臂的伤痛似乎都减轻了许多。他深深躬身:“臣,谢王上信重!必竭尽全力,不负王命!”

然而,就在他话音刚落的瞬间,一个苍老、清越,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愤怒的声音,如同裂帛般响起,骤然打破了大殿内刚刚缓和些许的气氛:

“王上!不可!万万不可啊!”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文官队列最前方,大儒淳于越已然出列。他清瘦的身躯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一身洗得发白的儒袍在殿内烛火下显得格外刺眼。他面容肃穆,眼神清澈而坚定,带着一种殉道者般的执拗,直直地望向御座上的嬴疾。

“王上!” 淳于越的声音带着痛心疾首的颤音,“此子所言所行,皆是祸国之论,亡国之兆!王上岂可轻信,予以权柄?”

他的突然发难,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瞬间激起了千层浪。支持他的文官们纷纷露出赞同和激愤的神色,而武将和部分务实派官员则皱起了眉头。

嬴疾的目光转向淳于越,脸上依旧看不出喜怒,只是淡淡道:“淳于博士何出此言?”

淳于越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借此压下满腔的悲愤,他伸手指向秦战,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发抖,声音陡然拔高,如同利剑出鞘,直刺秦战:

“王上!治国之道,在仁义,在礼法,在教化!而非在此等奇技淫巧,机心诡道!”

他目光如电,扫过秦战,带着毫不掩饰的鄙夷和憎恶。

“此子于军中,不修仁德,不行王道,专研杀戮之器,名曰‘打狗’,粗鄙不堪,视军国大事如同儿戏!此其一罪也!”

“于朝堂,妄言筑坝改河,铺设木轨,此等工程,劳民伤财,动摇国本,若引得民怨沸腾,天下动荡,何人可担其责?此其二罪也!”

“更甚者,其于栎阳,擅募流民,不依保甲,不行教化,只知驱民以力,此非治国,实乃聚敛无度,与民争利,坏人心术!长此以往,民将不民,国将不国!”

淳于越的声音越来越大,在大殿中回荡,带着一种道德上的绝对优越感和不容置疑的审判意味:

“其所恃者,无非‘利’之一字!以利诱民,以利坏礼,以利灭义!此乃舍本逐末,饮鸩止渴!”

他猛地转身,再次面向嬴疾,深深一躬到底,声音悲怆而决绝:

“王上!昔年管子虽霸,然孔子讥其‘器小’!商君虽强,然其法刻薄寡恩,秦虽赖之以富国强兵,然二世而亡,岂非前车之鉴?!”

“若任由此等只知逐利、不通仁义之徒执掌权柄,推行其术,我大秦纵能得逞于一时,终将礼崩乐坏,人心沦丧,社稷倾覆,就在眼前啊!王上!”

“请王上明鉴!收回成命!驱逐此獠,以正朝纲,以安天下!”

“驱逐此獠!”

最后四个字,如同惊雷,带着儒家卫道士全部的愤怒与绝望,轰击在整个大殿之上。

所有的目光,再次聚焦于秦战。淳于越的指控,条条狠辣,直指核心,将秦战所做的一切,都拔高到了“亡国”的高度。这已不是简单的政见不合,而是你死我活的路线之争!

压力,如同泰山压顶,再次向秦战袭来。

蒙骜脸色阴沉,想要开口,却被嬴疾一个细微的眼神制止。嬴疾的目光,再次落回秦战身上,那目光平静依旧,却仿佛在说:“你的道理呢?拿出来。”

秦战站在那里,面对着淳于越那如同烈火般的道德审判,面对着整个朝堂或明或暗的敌意。他能感觉到自己的后背再次被冷汗浸湿,但胸腔之中,却有一股火在燃烧。

他缓缓抬起头,脸上没有愤怒,没有惶恐,只有一种近乎冰冷的平静。他没有去看义愤填膺的淳于越,而是将目光,再次投向了御座上的嬴疾。

然后,他开口了。声音不大,甚至有些沙哑,却像一把冰冷的解剖刀,精准地切入那看似冠冕堂皇的宏大叙事:

“淳于先生。”

他称呼了一声,语气平淡得令人心寒。

“先生所言,道德文章,仁义礼法,秦战一介边卒,听不懂,也不敢妄议。”

他微微停顿,目光终于转向了脸色铁青的淳于越,那眼神里,没有挑衅,只有一种纯粹到极致的、对于基本生存问题的困惑。

“秦战只问先生一句。”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如同闷雷炸响,每一个字都带着黑石滩的血腥和边关的风沙:

“若关中大旱,赤地千里,饿殍遍野,易子而食之时——”

他死死盯着淳于越瞬间苍白的脸,一字一顿,如同重锤敲击:

“先生是带着您的竹简,去给那些快要饿死的饥民,讲——仁——义——”

“——还是带着挖渠的工具,和能让土地多打粮食的犁铧,让他们能挖出水,种出粮,活——下——命——来?!”

“轰——!”

这话如同九天惊雷,携着最原始、最残酷的生存法则,狠狠地劈在了淳于越那构建了数十年的道德高塔之上!

饿殍遍野!易子而食!活下命来!

每一个词,都像是一把血淋淋的匕首,剥开了所有华丽辞藻和道德外衣,直指生命最底层、最赤裸的需求!

淳于越如遭雷击,浑身剧震,那张清癯的脸庞瞬间失去了所有血色,变得惨白如纸。他张着嘴,花白的胡须剧烈颤抖着,想要反驳,想要斥责这粗鄙不堪、亵渎圣贤的言论,但喉咙里却像是被什么东西死死堵住,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他能说什么?难道他能说,在饥民易子而食的时候,仁义比活命更重要吗?

他不能!

那一刻,他赖以立身、赖以批判一切的道德基石,在这个来自边关、满身泥泞的年轻将领最朴素的质问面前,竟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大殿之内,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的争论,所有的机锋,所有的道德高调,在这一句裹挟着血泪和生存本能的质问下,都显得如此可笑,如此不堪一击。

蒙骜的嘴角,终于忍不住,咧开了一个无声的、酣畅淋漓的笑容。

嬴疾深邃的眼眸中,那微不可查的亮光,再次一闪而过。他看着阶下那个再次以最粗粝的方式,砸碎了虚伪矫饰的年轻臣子,看着那位哑口无言、脸色惨白的老博士。

他什么也没说。

只是那一直停滞的、敲击玉圭的手指,重新开始,以一种稳定而清晰的节奏,轻轻地,一下,又一下,敲击起来。

那声音,在这死寂的大殿中,仿佛在为一个新时代的序章,敲响了最初的节拍。

(第一百二十八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