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的清香混着初秋的凉意,在病房门口打了个转。
许友仁捏着网兜的手指泛白,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凸起,他盯着门上的玻璃,里面模糊的身影让他喉咙发紧。
离家时候,身后传来刘美兰压抑的抱怨声,但他这次没回头,就像没听见一样,轻轻推开了门。
病房里很安静,只有输液管滴答作响。
许半夏半靠在床头,侧脸对着门口,头上缠着厚厚的白纱布,边缘还隐约透着点红。
许友仁的脚步顿住了,那抹刺眼的白像针一样扎进眼里,恍惚间竟和二十多年前医院走廊里的景象重叠——那时他的妻子也是这样躺着,在医院的病床上,笑嫣如花着对他说话。
“咳咳。”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干涩得像砂纸摩擦。
许半夏转过头,眼里先是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恢复了平日的疏离。
她动了动身子,想坐得更直些,却因为牵扯到伤口而蹙了眉。
这个细微的动作让许友仁的心猛地揪了一下,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疼得他喘不过气。
他走上前,把橘子放在床头柜上,塑料网兜碰撞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买了点橘子,你妈以前最爱吃这个品种。”
他讷讷地说,目光不敢直视许半夏的眼睛,落在那袋橘子上。
“甜的,没籽。”
许半夏没说话,只是看着他。
三十多年来,这个男人在她的生命里像个模糊的影子,偶尔出现,也总是带着刘美兰和许倩倩的影子,从未真正属于过她。
“听说……是王全那小子干的?”
许友仁的声音有些发颤,手不自觉地攥成了拳头,指节泛白。
“他敢动我女儿,我……”
“爸。”
许半夏突然开口,声音沙哑,这声“爸”喊得又轻又涩,连她自己都觉得陌生。
许友仁猛地抬头,眼里瞬间蓄满了泪水。
他看着女儿额头上的纱布,那些被忽略的岁月突然清晰起来——他听说了她小时候被同学欺负回家哭,但是他在陪许倩倩买新裙子;他听说了她爷爷奶奶去世时,他在医院照顾刘美兰的感冒;他听说了她和从小到大的朋友一起开废品站收垃圾,他对此感觉无动于衷,甚至觉得收破烂挺丢脸,可不能跟别人说这是我女儿。
那些被他“没注意”“没觉得有事”的瞬间,此刻都变成了锋利的碎片,扎得他心口淌血。
这是他的女儿呀。
是他的血脉至亲啊。
他怎么就一直的如此无动于衷呢?
“半夏,爸对不住你。”
他的声音哽咽了,满腹的酸涩涌上了心头,泪水终于忍不住滚落。
“我不是不喜欢你……是我太想你妈了。”
他抬手抹了把脸,泪水却越擦越多。
“她走的时候,你还那么小,小得眉目都没长开。我一看见你,就想起她疼的样子,心里堵得慌,就……就不敢多看你。”
他语无伦次地说着,把藏在心底几十年的话一股脑倒出来。
“你爷爷奶奶走的时候,我本该多关心你的。可那时候倩倩长大了,你刘阿姨她……她总在旁边看着,我就想,你好像也没什么事……现在才知道,哪有人会没事啊。”
许半夏的眼眶红了,眼泪在睫毛上打转,却倔强地不肯落下。
这些年她咬着牙往前走,什么苦都吃过,什么委屈都咽过,从没想过还能听到这样的解释。
原来那些被她解读为“不喜欢”的疏远,背后藏着这样沉重的缘由。
“爸那时候混蛋。”
许友仁捶了下自己的大腿,声音带着决绝。
“但爸向你发誓,下次王全那小子再敢露面,我许友仁这条命不要了,也得护着你。”
他看着许半夏,眼里是从未有过的坚定。
“以后有爸在,没人能再欺负你。你爸老了,没人能碰瓷我,只有我碰瓷别人,谁敢再,再欺负你,我往他跟前一趟,我要他一半家产,我赔不死他。”
他说着话,像是玩笑,但却泪难止涌。
这些话像一道堤坝,彻底冲垮了许半夏心里积压多年的委屈。
她再也忍不住,眼泪汹涌而出,三十多年的坚强在这一刻土崩瓦解。
她捂住脸,肩膀剧烈地颤抖着,哭声压抑而汹涌,像是要把半生的孤独和渴望都倾泻出来。
许友仁伸出手,犹豫了一下,最终轻轻落在她的背上。
掌心传来的温热透过薄薄的病号服渗进来,带着迟来三十年的温度。
他拍着女儿的背,像安抚小时候受了委屈的她,泪水滴落在她的发顶,混着纱布的药味,酿成了名为“父爱”的滋味。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在两人身上投下温暖的光斑。
橘子的清香在空气中弥漫,带着迟到却未缺席的甜意。
三十多岁的许半夏,在布满伤痕的岁月里,终于等到了属于她的、迟来的拥抱。
病房门“吱呀”一声开了,许友仁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他抬手在脸上胡乱抹了两把,可眼角的红痕和脸颊上未干的泪痕还是清晰可见,像是被雨水打湿的旧纸,皱巴巴地透着股说不清的酸涩。
他刚转身就撞见了我,愣了一下,随即快步走过来。
“你在这儿啊。”
他声音还有点哑,带着哭过的沙哑,却硬是挤出点笑意。
“走,叔请你吃饭。”
没等我应声,他已经拽着我的胳膊往医院外走。
步伐迈得又快又急,像是心里揣着团火,得找个地方烧烧才行。
医院后门的巷子里藏着个路边摊,塑料棚子支在路灯下,几张折叠桌旁已经坐了些人。
许友仁径直拉我坐下,冲老板扬手。
“二十串烤肉,五串腰子,再来两扎啤酒。”
我愣了愣。
以前到他家吃过几次饭,刘美兰总在旁边念叨,说他血脂高,烧烤、啤酒这类“三高”食物碰都不碰,每次夹菜都得挑拣半天。
可今天他点单时眼睛都没眨,仿佛那些养生的规矩全被抛到了脑后。
炭火“滋滋”地舔着肉串,油脂滴落在炭上,腾起阵阵香气。
老板把冒着热气的烤串和冰镇啤酒端上来,玻璃杯壁凝着水珠,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响声。
许友仁拿起一串烤肉,狠狠咬了一大口,油汁顺着嘴角往下淌,他也不擦,含糊地嚼着。
“唔,这味儿……多少年没尝了。”
他说着,抓起啤酒杯仰头灌了一大口,喉结滚动,发出“咕咚”的声响。
以前他喝酒从不过量,今天却像是豁出去了。
一串接一串地撸着肉,一杯连一杯地灌着酒,胃口好得惊人,仿佛要把这些年亏欠的烟火气全补回来。
可没过多久,他眼底的红就蔓延开,眼神开始发飘,醉意像潮水似的一点点漫上来。
“你小子……”
他用筷子指着我,舌头已经有点打结。
“我知道你……你以前不规矩。”
我握着酒杯的手顿了顿,没说话。
“外面那些莺莺燕燕……叔不管。”
他打了个酒嗝,啤酒沫沾在嘴角。
“男人嘛,总有犯浑的时候。”
他摇摇晃晃地前倾身体,凑近我,眼神却突然变得锐利,像醉汉难得清醒的瞬间。
“但半夏不一样,你得对她好。”
“她小时候……苦。”
他说着,声音又低了下去,带着哭腔。
“我不是个好爹……没护着她。现在……现在轮到你了。”
他抓起酒杯又灌了一口,酒液洒了些在衣襟上。
后面的话开始颠三倒四,一会儿说许半夏小时候多乖,一会儿骂王全不是东西,一会儿又念叨着她妈爱吃的橘子还没吃完。
但翻来覆去,总有一句清晰的话砸过来。
“你得照顾好她……听见没?”
“她要是受一点委屈……我这条老命……跟你拼了!”
他拍着桌子,震得啤酒杯都在晃,眼里布满血丝,那股子狠劲不像是醉话。
我看着他。
这个一辈子活得小心翼翼,连吃口肉都要顾虑血脂的男人,此刻满脸通红,醉得眼神发直,却把所有的执拗和强硬都给了那个他亏欠了半生的女儿。
他的话前言不搭后语,带着浓重的酒气,却比任何郑重的誓言都要滚烫。
夜风卷着烤串的香气吹过,塑料棚子被吹得哗啦作响。
许友仁趴在桌上,嘴里还在嘟囔着什么,大概是又说到了许半夏。
我端起酒杯,喝了一口冰凉的啤酒。
酒液滑过喉咙,带着点涩味,心里却突然亮堂起来。
这个从前在许半夏生命里几乎隐形的父亲,这个被岁月和生活磨得沉默又疏离的男人,原来从未真正放下过。
他心里那点做父亲的觉悟,只是藏得太深,直到女儿受了伤,才终于冲破所有束缚,滚烫地涌了出来。
路边摊的灯光昏黄,映着他醉倒的侧脸,也映着远处医院楼上亮着的那盏灯。
我知道,从今晚起,有些东西不一样了。
夜色已经浸得很深了,晚风带着点初秋的凉意,吹得路边的树叶沙沙作响。
我架着许友仁的胳膊,他整个人几乎都挂在我身上,浓重的酒气扑面而来,脚步虚浮得像踩在棉花上。
“慢点,许哥。”
我侧头提醒他,手上稍一用力就稳住了他摇晃的身体。
这点力气对我来说不算什么,扶着他往前走倒也轻松。
他嘴里含混不清地嘟囔着什么,舌头打了结,听不真切,只有偶尔拔高的语调里,能隐约捕捉到“半夏”两个字。
终于到了他家楼下,我半扶半搀地把他弄上楼梯,到了门口,伸手按响了门铃。
等了好一会儿,门才“吱呀”一声开了条缝,刘美兰探出头来,看到我们这副模样,眉头瞬间就皱紧了。
“他喝多了,我送他回来。”
我开口解释。
刘美兰没说话,只是把门再拉开些,侧身让我们进去,脸上没什么表情。
客厅里没开大灯,只有玄关处一盏昏暗的灯亮着,显得冷冷清清的。
我刚扶着许友仁站稳,就听见身后“咔哒”一声轻响,回头一看,刘美兰已经转身进了卧室,把房门关上了,自始至终没看许友仁一眼,仿佛他只是个无关紧要的陌生人。
我无奈地叹了口气,只好自己动手。
许友仁这会儿已经快神志不清了,软塌塌地靠在我身上。
我费了点劲把他扶到卧室门口,推开虚掩的房门,将他安置到床上,又帮他脱掉鞋子,盖好被子。
“嫂子,许哥醒了要是不舒服,你给倒点水。”
我朝着刘美兰的卧室方向喊了两嗓子,声音不算小,足够穿透那扇门。
然而,回应我的只有一片死寂,没有任何声音传出来,连一点动静都没有。
我站在原地愣了愣,心里不是滋味。
摇了摇头,轻轻带上门,转身离开了这个让人压抑的家。
走到楼下回头望,他们家窗户里只有一盏孤零零的灯亮着,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冷清。
夜风更凉了,我裹了裹衣服。
许友仁住这样的家里,一天到晚对着冷若冰霜的空气,难怪会喝成这样,难怪会一遍遍念着许半夏的好。
毕竟,许半夏在的时候,他身边总是热热闹闹的,眼睛里也总是亮的。
那样鲜活的日子,和现在这寂寞空虚的冷寂比起来,确实让人忍不住思念啊。
深秋的风卷着落叶敲在玻璃窗上,许友仁坐在沙发里,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手机边缘。
屏幕暗着,像刘美兰此刻的脸,没什么温度。
“倩倩那边又没信?”
他第无数次问。
刘美兰正对着镜子试新织的围巾,闻言头也没回:“小孩子在国外忙,哪有功夫天天报平安?我这围巾等她冬天回来正好戴。”
许友仁扯了扯嘴角,没再说话。
忙?
忙到连个微信消息都没有?
当初送倩倩出国留学时,刘美兰说这是给女儿最好的前程,他也应了。
可如今两年过去,女儿像断了线的风筝,除了第一年春节打过一个国际长途,剩下的日子里,这个家仿佛从未有过她这个人。
倒是许半夏,那个他从前总忽视的大女儿,最近成了他心里唯一的暖意。
前阵子他腰椎间盘突出犯了,躺床上动不了,刘美兰要去参加广场舞比赛,只留了句“自己叫外卖”就出了门。
是许半夏接到电话就赶过来,端水喂药,煲汤做饭,守了他三天三夜。
“爸,以后有事儿你直接找我,别总自己扛着。”
半夏给他削苹果,语气轻缓却笃定。
“等你老了,我给你养老。”
许友仁望着女儿专注的侧脸,心里又酸又涩。
当年他一门心思扑在刘美兰身上,后来又偏心小女儿倩倩,对半夏不闻不问,在她刚创业最难的时候,没借给她一分钱。
可这孩子,从未记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