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黑魂之灰烬之瞳 > 第287章 威尔斯的解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帐内烛光静谧,案几上的密信在昏黄光影下,边缘似泛起铁锈般的暗红。 我指尖停在那行“北线增派双哨”的批注上,尚未落笔,帐外脚步已至。侍从低声通报卡伦使者求见,声音压得极低,仿佛怕惊扰了什么。

我缓缓收回手,将笔搁在砚台旁。方才那一瞬的动摇,已被压回心底。帐内安静,细微的烛火声似藏着未知的玄机。 我闭目片刻,呼吸沉稳,再睁眼时,目光已如寒潭无波。

“请他进来。”

使者入帐时低着头,灰袍下摆沾着泥尘,显然是连夜赶路。他双手捧着一卷羊皮,递上时指节微颤。我接过,未即展开,只淡淡道:“卡伦大人近来可安?边境风紧,连我也常忧粮道不稳。”

他抬眼,目光闪烁:“正是为此事而来。王上近日下令,各封地须三日一报军情,卡伦大人恐迟误,特遣我先行通禀。”

我轻笑一声,将羊皮卷置于案上,指尖缓缓抚过封印火漆。这火漆色泽偏暗,非神殿特制的赤金纹,而是民间通用的褐松脂——卡伦有意不用正式文书,既示亲近,又留退路。

“王命昭昭,不可擅专。”使者补了一句,语气恭敬,却字字如钉。

我点头,似不经意道:“某岂敢违令?增哨之事,不过防流寇劫粮。前日还亲自巡了一遭北谷,确有马蹄印杂乱,似是南境逃民北窜。”

说着,我从案侧取出一份巡粮日志,递予他看。纸页翻动声中,我注视着他眼角的细微抽动。他在找破绽,却不知这份日志本就是为今日所备,每一笔皆经推演,无懈可击。

他合上日志,勉强一笑:“威尔斯大人治下严谨,令人敬服。”

我未接话,只端起茶盏,吹了吹浮叶。茶烟袅袅,遮去我半面神情。片刻后,我似随口问道:“近日风声甚紧,闻南方豪族截粮之事,不知王上可有训示?”

他身形微滞,茶盏几乎脱手。

我垂眸,仿佛只关心茶温。然而眼角余光已将他神色尽收——那不是惊讶,而是警觉。他知晓此事,且早有准备。

待他告退,帐内重归寂静。我起身,踱至舆图前。指尖划过南谷断崖一线,忽而停住。片刻后,我取下那张标注此地的地形简图,轻轻折去一角,收入袖中。

此地不宜驻军,地势险狭,易守难攻,却也易陷死局。正因如此,才最适突袭。若敌以为我必避此路,反可借此虚张声势。我非不信己军,而是不信人心——尤其是当葛温已起疑之时。

我坐回案前,取出一枚铜牌。背面八字小篆:“火不燃心,终归骨土。”前日自驿站拾得,本以为只是旧贵族遗物,可昨夜细观,竟与我早年所得另一枚纹路隐隐相合。我从暗匣中取出那枚旧牌,置于案上并列。

双蛇缠剑,纹路如血络般延展。我以指尖轻触两牌接缝,忽觉一丝微温自掌心升起,极淡,却真实。两牌背面刻字竟似有共鸣,泛起几乎不可见的金光,转瞬即逝。

我凝视良久,未动声色。这非人力所为,亦非寻常金属反应。或许,是古时血誓之仪遗留的秘法?又或……另有他因?

我不再深究。此刻最紧要者,非追索玄理,而是定策。

我召来亲信幕僚,命其传令三营校尉:北线增哨即止,改为“以巡代驻”,每队巡查间隔拉长至五日,路线交错,不驻营、不留痕。同时,夜间轮训不得停歇,山地突袭、断粮反制、夜袭突围,皆须精练至熟若本能。

“不可张扬。”我盯着幕僚,“若有人问起,只道是例行操演。”

他领命欲退,我又唤住:“东谷旧道那批粮草,暂缓北运。改道西岭,绕行三日。”

他一怔:“西岭路远,损耗必增。”

“但安全。”我淡淡道,“我不怕慢,只怕错。”

他退下后,我独坐帐中,取出初火残魂容器。火光微弱,如风中残烛,映得我指节忽明忽暗。这火,曾是葛温赐予的荣耀,如今却似一道枷锁,时刻提醒我——他能赐予,亦能收回。

我凝视良久,忽然低语:“火不燃自明,影不动自显。”

这是我在密令中写下的古语,也是我对权力的理解。葛温以为沉默是警告,实则更是试探。他不斥我,不查我,反而放任我增哨、调兵,正是要观我反应。若我趁势扩张,便坐实野心;若我收缩自保,则显心虚。

而我,两者皆不选。

我选择蛰伏,却非退让。我让士卒在夜色中奔跑,在悬崖边攀绳,在无月之夜模拟突袭。我不动一兵一卒越界,却让每一人皆知——若战,随时可起。

这才是真正的“稳”。

帐外风起,吹动帘幕。我将初火残魂收起,取出那张被折角的地形图,铺于案上。南谷断崖,三面绝壁,唯有一线小道可通。若敌在此设伏,必以为我主攻方向在此。可若我主攻方向从来不在南谷?

我提笔,在图侧空白处轻勾一道虚线,自西岭绕至北谷后山。此路荒废多年,唯有猎户知晓。我命人早已清理路径,埋设标记。

此线不出于任何正式布防图,亦未录入军报。它只存于我脑中,与这折角之图,共为一道谜题。

谁若以为看破我布局,便已入我局中。

我吹熄案头烛火,帐内陷入半暗。月光从高窗斜入,照在铜牌上,那双蛇缠剑的纹路竟似微微蠕动。我未再触碰,只将两牌并置匣中,锁入暗格。

帐外传来巡夜士卒的脚步声,整齐划一,节奏沉稳。我知那是新训的成果。他们不再喧哗,不再懈怠,每一步都如刀刻石,精准而无声。

这才是我真正要的兵——不靠人数,不靠地势,而靠纪律与意志。

我起身,立于帐门,望向远处山影。夜色如铁,压着整片东部边陲。我知道,葛温的耳目仍在暗处,哈维尔的铁钉仍钉在舆图之上,翁斯坦的枪锋也未归鞘。

可此刻,我不惧。

因我已不再急于证明自己忠诚,也不急于显露实力。我只需让所有人相信——我仍在葛温的秩序之内。

而秩序之内,最危险的,从来不是叛逆者,而是那个始终微笑、始终守礼、始终“稳重”的人。

我转身回案,提笔写下最后一道密令:“令西岭斥候,每夜子时,燃一盏无焰灯于旧哨塔。”

无焰之灯,不引人注目,却可为后续布防标记风向与地形。它不传讯,不报警,只是存在。

如同我此刻的布局。

如同我心中那团未熄的火。

我将密令封入蜡丸,交予心腹。他临行前,我低声叮嘱:“若有人问起,只道是祭火余仪。”

他点头退下。

我独坐帐中,取出一枚银戒。戒内刻断链纹,与诺顿所见铜钉逆火纹同源。我摩挲片刻,将它戴于左手无名指。

这枚戒,非我所有,而是信物。持此戒者,可在南谷旧盐场换取一匹快马、三日干粮,以及——一份名单。

名单上的人,皆曾效忠古龙,皆被神国放逐,皆愿火熄。

我将手缓缓握紧,戒指嵌入皮肉,一丝钝痛自指根升起。

帐外,风声渐紧。

一滴血,自指侧滑落,坠入案上未干的墨池。

墨水微微荡开,泛起一圈极淡的蓝光,转瞬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