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黑魂之灰烬之瞳 > 第447章 将士们的告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归程中思绪万千,转眼间已至校场。**风卷起校场边缘的尘灰,掠过铠甲。我步入高台,袖中油布信已压平整。将士们列阵如林,旗帜低垂,无人喧哗。他们肩甲残缺,战袍染泥,却挺直脊背,目光齐齐望来。

我抬手,全场肃静。

“刀兵止乱,尔等执刃。”我的声音不高,却穿透晨雾,“仁政安民,朕将继之。今日别离,非散军心,乃播火种于四方。”

台下一名年轻士兵微微颤动手指,悄然抚过胸前木牌。那木牌边缘磨损,刻着一个名字——他未曾言语,只将手收回,握紧长矛。

我继续道:“此战死者,名录已刻于抚伤院石壁;伤者,授火纹臂环,守陵轮值,教习新兵。生者归乡,带铠甲,亦带战功。每一村,每一家,皆知神国未忘其血。”

话毕,我退下半步,向列阵将士躬身。

全军单膝跪地,甲片相击,声如低雷。

翁斯坦从侧翼走出,身披金甲,长枪斜背。他行至前排,逐一拍肩。一名老兵忽然伏地,额头触土。

“将军……家中已毁,父母俱亡,妻儿不知所踪。若归,不过孤坟一座。求留军中,哪怕为炊卒、为马夫,只愿不再离此列。”

翁斯坦未语,直接将短剑递出,老兵含泪接过,不多言便回到队列中。

剑柄近护手处,四字刻痕清晰——“丙字三坑”。

我望见那刻痕,未言。

哈维尔立于另一侧,灰色披风不动。他缓步走过队列,忽停在一队轻伤兵前。其中一人左臂空袖束于腰带,拄木杖而立。

“你教新兵断流击,可有人不服?”

“有。”独臂兵答,“说残者何以教战。”

“那你如何答?”

“我说,断流击本就是断臂者所创。当年先锋营三百人,只剩我一个活着走出来。若非我教,谁还记得那一招如何破盾?”

哈维尔点头,从背后取下一枚铜牌,递出。

“这不是赏,是信物。从今往后,你便是‘火熄者教习团’一员。每月有粮饷,抚伤院供住处。你若愿归乡,也可携牌返乡,村中设鸣冤木,你可代百姓递声。”

那人接过铜牌,指腹摩挲背面新刻三字:“守界者”。

全场陆续起身,整队准备开拔。

**第一支队伍出发后,紧接着第二支山地步卒队伍也准备启程。**第一支队伍由东部封地贵族部属组成,旗帜上绣鹰纹。他们行至校场出口时,一名少年兵忽然转身,奔回至书记官前,递上一块泥板。

“这是我娘写的字,她说若见王上,务必将此呈上。”

泥板上刻着歪斜的字迹:“吾儿归来,饭已温。”

书记官欲记名,少年摇头:“不必。她只愿你知道,有人在等。”

我接过泥板,置于高台案上。

第二支队伍是山地步卒,来自北岭诸村。他们行经一处塌陷坑道残迹时,脚步迟疑。一名老兵低声道:“这路,昨夜又陷了一回。”

翁斯坦闻声,挥手召来工部随员。

“记下此处,三日内加铺石板,设警示桩。再查周边地基,若有空腔,立即上报。”

工部官吏应诺记下。

**第二支队伍行远后,骑兵残部随即整队出发。**第三支为骑兵残部,原属威尔斯麾下。他们列队最久,马匹焦躁。当队伍行至中段,一骑忽停,骑士回望校场,良久不动。

哈维尔察觉,缓步上前。

“可是有话未说?”

骑士摇头:“只是……这一仗打完,不知下次集结,是在何时。”

“若太平,便永不集结。”哈维尔道,“若烽火再起,号角自会响。”

骑士颔首,勒马随队而去。

**骑兵离去后,最后一批伤残未愈却执意归乡者缓缓启程。**最后一批是伤残未愈却执意归乡者。他们步行缓慢,有人拄杖,有人靠同伴搀扶。经过高台时,我走下台阶,立于道旁。

一名独眼老兵经过时,忽然停下。

“王上。”

“说。”

“我家乡在小隆德南村。矿道崩塌那日,我儿子在丙字三坑当值。他没出来。”

我静立。

“昨夜我梦见他,说地底有声,不是塌方前兆,是……有人在敲。”

“敲什么?”

“三长两短,再三长——是我们矿工遇险的暗号。”

我未动。

“我本不信梦。可今早醒来,臂环颤了两次。守陵者的环,从不虚颤。”

我缓缓点头:“此事已记。”

他不再多言,继续前行。

队伍渐远,校场空旷。

风起,卷动一面残破军旗。旗角绣着“小隆德平乱”字样,自旗杆滑落,翻滚于尘土之间。无人去拾。

我凝视远方。

“他们带走的不只是铠甲,还有这场战争的重量。愿他们归处,再无烽火。”

哈维尔低首:“我们会守住这和平。”

翁斯坦望天:“下一次号角响起时,愿我们仍知为何而战。”

我转身欲行,袖中一物滑出半截——焦黑木片,边缘碳化,仅存寸许。

那是前日村中病童怀中朽木的残片,我悄然取下,一直藏于袖内。

此刻落地,正停在一块石缝之间。石缝深处,似有极细微的震动传来,木片边缘微微跳动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