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逆星人 > 第265章 以一变应万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自上次在军部被授予少将之后,不到一个月,不管是战争非把萨拉推到这风尖浪口,还是上天的眷顾,在这里又一次奇迹般的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人逢喜事精神爽。

这样让他,以现在的身份,对二方面军左翼军已经有了绝对资格的指挥权了。下令各部晚上加餐,以示与普通士兵同庆。

由上将军的精力策划之下,在北朝国军强大的炮火下,二方面军一边收缩着防线,一边布置着有序撤退。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二方面军所守防御区域被北朝国军一步一步的占领,南朝国军全撤到了萨拉他们构造的另一道防线上。

二方面军的番号已不存在,撤下来的十几万人的部队与原驻军合并,组成了三方面军。

上将军任总指挥,萨拉升任副总指挥,他们两个从此又一起共事。有人开玩笑的说,他们俩是老少搭档。

北朝国军的钢铁洪流已经逼近南朝国的首府上京来了。

在前一两百华里的战场上,被北朝国军攻占后,南朝国军出动数百架轰炸机群,配合地面部队,发起了反攻夺了回来。

后被北朝国军又攻占了去,再后被南朝国军争夺了回来,这一次再又一次被北朝国军给抢占了去。

那片土地经过炮弹几轮的狂轰滥炸,树木早已燃烧灰烬,山头削矮了好几米,到处是焦土,土地里埋葬了不少南朝国人和北朝国人的尸体。稍微的风起,就能卷起尘土漫天飞舞,血腥味呛鼻。

南朝国二方面军已经退到了赫鲁大江中游地带,上京的郊外,与在这一带的驻军组建了每一道防线。

在京城的郊外,所呈现的地形地势不像前面那样,山地树林,这里的地貌特征,较平坦一些,适应于机械化部队纵横驰骋,能展开大规模拼杀的作战。

一旦开战,那可是既激烈又相当惨烈而悲壮的大屠杀。

如果北朝国军占领了首府上京,将预示着南朝国名存实亡而国将不国了。

南朝皇帝早就有迁都的计划,并且已赋予逐步实行。

北朝国的女帝老娘们和朝中的一些王公权贵,当然料到南朝国会有这么一脚棋,开辟他们的第二战场。

不过,为了鼓动北朝国人的支持,当然不会去寻求什么真相。

北朝国军已经逼近了南朝国首府,朝廷设在京城里的大多机构,除了军部的部分外,什么六部,还有皇帝老子的家——皇都,都已经撤出得差不多了。

上京中,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不管是优先还是陆续搬迁,到现在还没有完。

南朝国的飞行器,虽然不是庞大的数量,但是为了保证最后一批重要人物的撤离,除了一部分担负着实行紧急任务之外,大部分已经飞向了迁都的地方——白令州府。

几百万上千万的市民,朝廷不会执行管制,况且那些官员顾及着自己的,哪里还有精力去管百姓的死活。

想留下来的自愿留下,想走的随时随地可以走。有的利用私家车,举家迁移,有乘坐难求一位的火车……逃避战难的人们,汇成了大逃亡的难民潮。

有向南的,有往东的……然而,不会朝西,那里已经是北朝国军的占领区;朝北的话,是水深又宽、波涛汹涌的赫鲁大江。

尽管上京城内,已经是十室出现了七八空,但是不管空中的防卫还是地面的防御,至此还有重兵坚守。

在赫鲁大江里巡航的水军,上游的三支舰队,已经收缩到了中游,巨无霸“大江”舰,早游荡在中游江段,随时随地听令军部的调兵遣将,配合地面部队阻挡北朝国军的进攻。

上一次,由南朝国发起的争夺战,倾巢而出了几乎所有战斗机和轰炸机,对北朝国军所占领的区域进行狂轰滥炸。

为了阻止南朝国出动的轰炸机群,双方在上空展开了博击长空……北朝国动用了部署在赫鲁大江中游北岸的轰炸机和歼击机,演变成了一种报复式,对首府上空实行了一次强制轰炸。

暴露了北朝国,在南朝国上京隔江对岸布置了大量的空中和地面武装力量。

在赫鲁大江里,南朝国的水军有几支舰队和“大江”舰,利用舰上的防空火炮,打击了从对岸飞过来的轰炸机群。

北朝国军的钢铁洪流已经逼近了京城郊外,只要拿下了南朝国的首府,这座作为南朝国统治者的军事、政活、经济的中心城市,算是完成了北朝国军很重要的一步。

光从西面一方,靠地面部队发起的猛烈进攻,每一仗打得相当的艰难惨烈。

作为北朝国军的将领们,下一步将要夺取的是南朝国上京这座唯一工业发达的城市,下面的州府和县城,还处于一种一千多年前落后的社会里,以后伸出触手可以逐个吞并。

到了现在的这个时期,北朝国军可以使用部署在赫鲁大江北岸上的轰炸机群了。

一边从地面,另一边发挥空中优势,从两面发起进攻,把南朝国首府变成一座火海炼狱,或者炸成一片废墟。

在强大的炮弹轰炸之下,南朝国军如若一直固守下去,就会成为一具具炮灰。

……

在刚成立的三方面军的指挥部里,上将军见到刚升任的萨拉,特意上下打量了他一会。

“上将军,末将应在前线上,手中端着冲锋枪,杀向敌人。”萨拉的热血沸腾。

上将军鼓励的话:“小子,战斗精神挺不错的,就是要有这种状态?”

“末将浑身是劲,无处可使。”

“记得小子率二方面军左翼军指挥部一千多人,当时那种情形状况……”

“上将军为何不说下去了?”

“作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官,找到自己该站的一个位置。”

“作为一名军人,应先一身士卒,驰骋疆场。”

“可是士兵们需要一个有运筹帷幄,能决胜千里的指挥官,带领他们,更好的去奋勇杀敌。”

“在二方面军那段时间里,末将看出了一个糟糕的问题,各自为战,”

“出现这种危险情况,很容易被北朝国军各个击破。”上将军接着道:“在这个关键时候,一位优秀出色的指挥官尤为重要。”

“上将军一直在抬举末将。”

“在拼杀的战场上,每一个人有各自的特长,分配在一个适合的位置上,能再好的发挥一支军队的战斗力,”

“像我这种人……”

“不应该放在,冲锋陷阵的前方,而是后面指挥的位置上。”

“在前方阵地上的士兵们,他们也需要一个奋勇当先的指挥官。”

“现在,我们还没有那么多的闲工夫,来谈,谁该在哪一个位置上。”上将军的言归正传:“而是如何来应对北朝国军下一步的进攻?”

萨拉提出反问:“上将军,认为北朝国军的进攻,还会采用他们一惯的绞杀战术吗?”

上将军没有急于回答:“在这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沉浸在自己高官厚禄的喜悦之下,足不出户。”

萨拉看了一眼上将军,收回目光道:“到上京城郊外转了转,属丘陵地带,有利于展开机械化部队的进攻。”

“北朝国军都是机械化部队,擅长阵地冲击。”

“他们凭着钢铁洪流,把我们构造的防线,还会一段一段的先进行切割,然后……”

“有这一步考虑是对的。可是他们后面会怎么来做:是撕开一个口子,长驱直入,还是把切割下来的每一段,进行清洗,解除后顾之忧,然后再全面进攻?”

“北朝国军前线总指挥隐力,一个敢猛打猛攻的勇夫,求功心切,会选择重点而采取长驱直入。”

“隐力是一个很强悍的猛夫,但他会征求在后坐镇指挥的魁元的建议。”

“在不确定,敌军下一步,会采取哪一套方案的前提下,看来我军,必须制定两套以上应对的阻击方案。”

“战场上,瞬息万变,只能以一变应万变了。”

“上将军,一直在引导末将,”

“北朝国军不会作太长时间的休整,时间紧迫,在三个小时内制定出你的两套应对方案吧。”

“上将军,不是不赞成拟定两套方案吗?”

“给你小子一次考验的机会。”

“遵命。”

上将军强调的话:“必须在三个小时内完成,时间很紧,不可拖延。”

萨拉起身告辞,离开了三方面军指挥室,去了作战室,随行参谋也在这里。

走到沙盘桌边,双眼睁得大大的看着,整个上京各防区地形地貌和一些建筑物及兵力部署,雕刻出来似的就摆在上面。

萨拉先发呆了一会,然后动起了手来,两军交战:一方防守,另一方进攻,在上面推演着排兵布阵。

在反复的操作演练之中,找到进攻方最有利的一次演练,同时也要寻求防御方一种最好的阻击措施。

好的一套方案,必须是针对敌人采取怎样的进攻才会有效。只有琢磨透了敌方,确定将会使用怎样的一种战术。

只有做到了知己知彼这一步,最好的方案,才会发挥它的神奇作用。

说来说去,只有到了那一时刻,才能初步了解北朝国军的进攻,会是以怎样的一种战术形式?

不然的话,再好再多的方案是白费脑汁了。还是上将军那句话,必须做到以一变应万变。

况且是在敌强的情况之下,南朝国军根本没有能力,迫使北朝国军选择哪一套进攻方案。

很快的三个小时就过去了。萨拉不会就这么的放弃,找到那套最佳的方案,可是时间不允许。

随行参谋的提示声:“总指挥,三个小时已经过去了。”

萨拉深沉的声音:“看来,这一次的指挥,会很不顺利。”

“担当三方面军指挥的是上将军,总指挥只是一个配角。”随行参谋开导的话。

“可是,上将军想把我这个配角,推到唱主角的位子上。”

“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还没有到拼杀的时间,不能没有信心。”

“三方面军这一次的排兵布阵,看来,还得请教上将军了。”

萨拉不再执着了,走出了作战室,回到了指挥室。

“回来了。”上将军打着招呼声。

“三个小时已过。”萨拉的答话。

“把去与回的时间除去,还没有三个小时。”

“上将军,再想给末将多一点时间。再多的方案,比不上一套方案。”

“方案可以是多多益善,然而,只有一套是精准定位的。”

“时间紧迫,末将不想浪费眼下宝贵的时间,此次关于如何应对北朝国军的进攻,还是由上将军来定酌吧。”

“在二方面军对垒北朝国军时,我们把防御的重点放在山头上,可眼下的三方面军的防区,已没有了如何阻挡敌军有利的地形地势,凭着几处防御工事。”

“为此,末将到外面勘查到了,这里的地形地貌,就像我们二方面军在山头阵地后面延伸的纵深防御体系一样,无险可设。”

“我们只有在这一点上做文章。”

“这样的地形地势,只利于进攻,也不利于防守。”

“小子,还记得,到二方面军左翼军后,在第一次军事会议上,探讨了如何破北朝国军的绞杀战术之事。”

“上将军的意思,我们在这里发起一次反冲锋,给北朝国军来一回措手不及。”

“难道这样不好吗?”

“这就是上将军以一变应万变之策!”

“现在的三方面军,不但有冲锋陷阵的坦克,还有装甲战车,完全可以组织一支强大的机械化部队。”

“再还有防空火炮战车。”

“北朝国军在将发起进攻之到,首先就会出动飞机轰炸,防空火炮战车还是用在对付空中的敌机上。”

“由于我军的坦克和装甲战车,数量不多,不可能形成全线出击。”

“以老叔之见,北朝国军的重点进攻,肯定会放在中路。”

“中路是我军兵力部署最强的地带。”

“在右翼,我军随时能得到赫鲁大江上的舰队和‘大江’舰上的炮火支援。在左翼,有一些小山头,北朝国就算突破了那里,也会转向中轴进攻。”

萨拉试着问:“我军把反攻的点,放在左翼军的防线上?”

上将军点了一个头:“这,老叔表示赞成。”

萨拉面露喜色,马上沉了下去:“我军集结优势兵力,打垮了北朝国军的左翼进攻,敌军会有什么应急反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