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外公的神秘遗产 > 第58章 外公留下的加密日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8章 外公留下的加密日记

振远矿业重启手续进入最后审批阶段的那天,林墨在整理外公旧物箱时,发现了一本被铜锁锁住的皮质日记。铜锁的造型正是缩小版的“山”形标记,与矿产图上的符号如出一辙,锁孔周围还刻着几串不规则的数字,显然不是普通的钥匙锁。“这应该是外公的加密日记,之前整理时被压在账本最下面,一直没发现。”林墨拿着日记去找陈叔,铜锁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陈叔接过日记翻来覆去地看,突然指着锁孔旁的数字说:“这串‘’是振远矿业在东南亚注册的日期,我记得特别清楚,那天你外公特意请矿场员工吃了团圆饭。”他又指向另一串数字“这个是你外婆去世的日子,你外公从那天起,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可仅凭这两个日期,依旧无法打开铜锁——锁孔内的机关似乎需要完整的密码序列才能触发。

苏哲尝试用密码学的思路分析:“这类老式加密锁,通常会用对主人有特殊意义的数字组合作为密码。我们可以把外公人生中的关键节点都列出来,比如你的生日、超市开业日期,再结合矿场相关的重要时间,组成序列逐一尝试。”他立刻制作了一份“关键日期清单”,从外公出生年份到矿场停业时间,整整列了二十多个数字组合。

尝试到第七组组合时,铜锁突然发出“咔嗒”一声轻响——由“矿场成立日+外婆忌日+林墨生日”组成的十二位数字,正好匹配了锁内的机关。日记本翻开的瞬间,一股淡淡的樟木香气扑面而来,首页的字迹苍劲有力,正是外公的亲笔:“余毕生所求,一为家国稀土安,二为家人烟火暖”。

日记的内容从1978年矿场成立开始记录,大多是外公对矿场经营的思考和对家人的牵挂,但每隔几页,就会出现用特殊符号书写的段落,与铜锁上的数字、矿产图的标记形成呼应。“这些符号和我之前在图书馆找到的技术资料里的标记很像。”苏哲拿出当年的《矿业技术汇编》,将日记中的符号与书中的批注比对,“果然能对应上!这是外公自创的加密方式,用矿场术语替代关键信息。”

在苏哲的破译下,符号背后的秘密渐渐浮出水面。1985年的一篇日记中,外公写道:“境外势力觊觎稀土久矣,以高价诱余转让矿权,余以‘设备故障’暂避锋芒,实则将核心仪器拆运回国,藏于‘根’处——振山为基,矿脉为魂,待后人承之。”林墨瞬间明白,外公当年选择在老城区开超市,不仅是为了避祸,更是为了将矿场设备藏在最安全的“根”里。

更令人震惊的是1990年的一篇记录。外公提到,当年主动放弃非洲矿场的合作权,并非完全因政局动荡,而是发现当地有势力试图通过合作窃取稀土提炼技术。“余假意接受转让条件,实则将核心配方与技术参数,藏于国内图书馆的矿业文献中,待时机成熟,再以振远之名重启——技术不传外敌,资源必归家国。”

日记中还提到了赵天磊的父亲赵老根。1986年的日记里写着:“赵老根贪小利而失本心,掺假牟利虽能得一时之财,终会失街坊信任。余虽与他割席,却留一线余地,盼其后人能明辨是非,勿走歪路。”林墨看到这里,忽然想起赵天磊如今踏实送货的样子,心里泛起一阵暖意——外公的宽容,终究没有白费。

日记的最后一页,是外公2015年写下的话,字迹已有些颤抖:“墨墨渐长,超市安稳,余心甚慰。振远矿业之重启,非为个人名利,实为守护家国稀土资源。日记所藏之秘,待其羽翼丰满之日自会揭晓。切记,资源为基,诚信为本,方能行稳致远。”落款日期的第二天,正是外公确诊重病的日子。

林墨捧着日记,眼泪无声地滑落。她终于明白,外公留下的不仅是超市、矿场和设备,更是一份跨越数十年的家国情怀。那些加密的符号、复杂的密码,都是外公为她铺就的传承之路,等着她在合适的时机,接过守护稀土资源的重任。

沈知言看到破译后的日记内容,感慨道:“林老不仅是矿业先驱,更是有风骨的爱国者。有了这份日记作为佐证,我们向相关部门申请稀土资源保护专项扶持,就更有底气了。”陈叔则红着眼眶说:“老伙计的心愿,终于要在墨墨手里实现了。”

林墨将日记小心翼翼地收好,锁进了办公室的保险柜。她知道,这本加密日记,是外公留给她的最后一份“礼物”,也是振远矿业重启的精神内核。未来,她将带着外公的嘱托,让振远矿业在守护家国资源的道路上,绽放出全新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