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穿越系列之楚云飞 > 第116章 山雨欲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民国十四年(1925年)三月,南国广州,木棉花开得正盛,如火如荼,却隐隐透着一股焦灼不安的气息。东征凯旋的喜庆氛围尚未完全散去,一股沉重而不祥的预感,已如同岭南春季潮湿的闷热,悄然笼罩了整个革命阵营。

楚云飞近日常感心神不宁。他案头的情报简报显示,北方的局势正急转直下。关于孙中山先生病情的消息越来越令人担忧,各种渠道传来的信息都指向一个不愿接受却又无法回避的事实——这位革命领袖的生命,已如风中残烛。

三月十二日,一个沉闷的午后。楚云飞正在黄埔军校战术教研室,与几位教官商讨下一阶段的训练方案。窗外天色阴沉,乌云低垂,空气中没有一丝风,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突然,一阵急促得近乎慌乱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打破了教研室的宁静。门被猛地推开,一名校本部的机要参谋脸色煞白,气喘吁吁地站在门口,手中紧紧攥着一纸电文,声音带着哭腔,颤抖地喊道:

“诸位长官!北、北京急电!孙……孙大元帅……于今日上午九时三十分,在……在京溘然长逝了!”

“轰隆——!”

仿佛一道惊雷在耳边炸响!教研室内的所有人,瞬间僵立当场,空气凝固了。楚云飞手中的红蓝铅笔“啪嗒”一声掉在地上,摔成两截。他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噩耗真的传来时,仍觉一股巨大的悲恸和空虚感狠狠击中胸口,让他几乎站立不稳。

死一般的寂静只持续了几秒,随即被巨大的悲声打破。一位年长的教官当场失声痛哭,更多的人则红着眼圈,不敢相信地喃喃自语:“大元帅……走了?”

消息如同瘟疫般迅速传开。片刻之后,凄厉的集合号声响彻了整个黄埔军校,伴随着的是压抑不住的哭泣声和惊呼声。操场上、营房里、课堂上,所有师生员工,无论信仰、派系,无不被这巨大的噩耗所震惊和悲痛。孙中山,这个名字早已超越了个人,成为这个时代、这个国家、这场革命运动的象征。他的离去,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也意味着支撑革命大厦的那根最核心的支柱,崩塌了。

楚云飞强忍悲痛,与其他教官一起,迅速赶往校本部大楼。一路上,他看到学员们茫然无措的脸,听到军官们压抑的议论,整个军校,不,是整个广州城,仿佛瞬间被抽走了灵魂,陷入一种巨大的、不知所措的悲恸之中。

校本部内,已是一片混乱。蒋介石、廖仲恺、周树等高层领导人齐聚,人人面色凝重,悲愤交加。电报在众人手中传阅,确认了这一晴天霹雳般的消息。巨大的悲痛之下,更深的忧虑,如同黑色的潮水,在每一位领导人眼中无声地蔓延。

楚云飞作为受邀与会的校级军官,站在人群外围,他能清晰地感受到,在这举国同悲的表象之下,一种无声的、却更加惊心动魄的博弈,已经悄然开始。

蒋介石紧抿着嘴唇,眼神深处除了悲痛,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光芒,他迅速下达着一系列指令:全军戴孝、降半旗、筹备追悼大会、加强广州戒严……措置不可谓不周全,但楚云飞敏锐地察觉到,其命令的核心,是“稳定”,是“控制”。他正在利用这一非常时刻,迅速巩固和彰显自己的权威。

廖仲恺悲愤填膺,痛斥军阀和列强,强调要继承总理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言语中更侧重于革命的连续性和对“联俄容共”政策的坚持。

周树神情肃穆,悲痛中透着坚毅,他更多地在与党内同志和苏联顾问低声商议,显然在紧急评估形势,思考应对策略。

各方势力的代表人物,表面上同哀共悲,但细微的言行举止、关注的重点、下达的指令,无不透露出迥异的立场和盘算。孙中山这座压舱石一旦被移开,原本被强力压制住的矛盾,失去了最后的缓冲,即将赤裸裸地暴露出来。

“国父崩殂,革命顿失导师!今后之局势,必将更加艰难复杂……”一位站在楚云飞身旁的老教官,低声叹息,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楚云飞默然无语。他望着窗外阴沉沉的天空,心中波澜起伏。他知道,历史在这一刻,被彻底改写了。孙中山的逝世,不仅是一位伟人的离去,更是宣告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权力平衡期的结束。广州革命政府内部,国民党左、中、右派之间,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中国革命势力与苏联顾问之间,乃至军队内部的各种力量,都将为争夺孙中山留下的政治遗产和革命领导权,展开一场空前激烈、甚至是血腥的角逐。

山雨欲来风满楼。而这风雨,将不再是战场上的明枪明炮,而是更为诡谲、复杂、残酷的政治斗争。他,楚云飞,以及他麾下的力量,在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中,将何以自处?又将驶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