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穿越系列之楚云飞 > 第187章 统战契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初春,凛冬的寒意尚未完全褪去,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所带来的政治暖流,已悄然吹拂着饱经忧患的中国。蒋介石在承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后获释返回南京,尽管波折重重,但国共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性转变,已然势不可挡。这股时代的洪流,也不可避免地冲刷到了偏居晋西北一隅的楚云飞所部,为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身份转变与发展契机。

这一日,一份由太原绥靖公署发出、措辞正式且盖有第二战区关防大印的加密电报,被机要参谋快步送至楚云飞案头。电报内容明确:为适应全面抗战新形势,统一指挥,国民革命军进行战时整编。兹任命楚云飞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直属独立团(番号:国民革命军第358团)上校团长,所部即日起纳入第二战区战斗序列,担负晋西北方向防务,受战区长官部及绥靖公署双重节制。电文末尾,附有简单的编制说明和初期补给安排。

司令部内,方立功、赵铁柱等核心将领屏息凝神,等待着楚云飞的决断。这份任命,看似晋升(由上校团长统率实为旅级规模的部队),实则是阎锡山乃至南京方面在“团结抗日”大旗下,对楚云飞这支日益壮大的地方实力派的一次正式“招安”与体制内“收编”。

楚云飞仔细阅罢电文,脸上看不出喜怒,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他深知这份任命背后的复杂算计:给予正式番号,意味着承认其合法地位,可以获得法定的粮饷弹药补给(尽管可能被克扣),在未来的抗战中有更名正言顺的活动空间;但与此同时,也意味着必须接受战区(实质是阎锡山)的调遣和制约,其独立性将受到削弱,一举一动更易被置于聚光灯下。

“团长,阎老西这手棋,是高啊。”方立功沉吟道,“给个团番号,却要管着我们这一万多人马。明升暗控,是想用这根绳子拴住咱们。”

赵铁柱哼了一声:“管他什么番号,枪在咱们手里,地盘是咱们的,他阎老西还能把手伸到五原来?”

楚云飞缓缓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嘴角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拴住我们?恐怕没那么容易。但这根绳子,我们得接,还要接得漂亮。”

他站起身,走到墙上的大幅地图前,沉声道:“诸位,全面抗战即将爆发,我们再想偏安一隅、自成体系,已不可能。要想在未来的民族战争中有所作为,必须融入全国抗战的大局。这个358团的番号,就是我们的‘敲门砖’,是我们在合法舞台上亮相的‘通行证’!”

他转过身,语气斩钉截铁:“接受整编!立即以国民革命军第二战区独立第358团的名义,向战区长官部和南京军政部呈报部队编制、主官名单,并按规定请领军饷物资!”

“团长,那咱们的实际编制……”孙大勇问道。

“明面上,按一个加强团的架子报!”楚云飞早已胸有成竹,“下辖三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连,一个机枪连,一个工兵连,一个辎重连,一个特务排,一个通讯排,一个卫生队。总员额……就先报三千五百人吧。”

方立功等人会心一笑。这上报的编制,显然是大大缩水的,实际兵力远超此数,精锐的直属部队和“星火”基地更是绝密。这是典型的“藏兵于民”,既符合上峰对团级编制的想象,又保留了核心实力。

“对内,”楚云飞强调,“一切照旧!原作战序列、指挥体系、训练大纲、后勤保障,纹丝不动!358团是咱们对外的旗号,晋西北防区才是咱们的根!明白吗?”

“明白!”众将齐声应诺。

楚云飞绝非被动接受招安。他迅速采取了一系列主动行动,以在新格局中抢占有利位置。

正式亮相, 他亲自草拟并通电全国,以“国民革命军第二战区第358团团长楚云飞”的名义,发表坚决拥护蒋委员长领导、誓死抗战到底的告全国同胞书,言辞恳切,姿态鲜明,赢得舆论好评。

争取补给,派出精干后勤军官,持正式公文前往太原和指定的后勤兵站,接洽军饷、被服、弹药补给事宜。虽明知会遭遇刁难克扣,但此举意在确立合法补给渠道,并借此了解战区后勤运作。

情报共享, 主动向二战区长官部报送晋西北敌情动态(经过筛选),显示合作姿态,同时也从战区获得一些宏观敌情通报,拓宽情报来源。

联络友军, 开始以友军身份,与周边其他被纳入二战区序列的部队(如晋绥军其他部队、即将开入山西的中央军部队)进行礼节性联络,建立初步关系。

太原,绥靖公署。阎锡山拿着楚云飞恭顺的回电和那份大大“缩水”的编制表,对身旁的幕僚冷笑道:“这个楚云飞,滑头得很!报上来三千五,实际怕是一万都不止!不过,他既然肯接下这个番号,就是认了上下级名分。先把笼头给他套上,以后慢慢收紧缰绳。眼下用人之际,抗战为大,且让他先去挡一挡日本人的锋芒。”

幕僚附和道:“主任明鉴。楚部战力不俗,放在晋北,既可屏障太原北翼,又能与八路军互相牵制,一举两得。”

阎锡山捻须不语,眼中闪过一丝老谋深算的光。他打的正是“一石二鸟”的算盘。

楚云飞对此心知肚明。他对方立功坦言:“阎老西想借抗日之名消耗我们,甚至让我们与八路军互相制衡。但我们又何尝不是借他的旗号壮大自己?有了这层合法外衣,我们招兵买马、扩充军备、甚至与各方联络,都更方便了。关键是,我们要利用这段相对和平的时间,加速发展!只要实力足够强,阎锡山的缰绳,就拴不住我们这头猛虎!”

于是,在民国二十六年的春天,“国民革命军第二战区第358团”的旗帜,在晋西北上空正式升起。番号是旧的,规模是虚的,但这支军队的魂和骨,依然是那个经过五年苦心经营、兵强马壮、思想独立的楚云飞部。他们以合法的身份,融入了全国抗日的大潮,开始了新一轮的扩军备战。楚云飞站在司令部楼顶,望着迎风招展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心中清楚,这面旗帜下,他将以更合法的姿态,更深入地卷入即将到来的全面抗战的惊涛骇浪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