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孙晓雪亲自挑选了五名侦查队最顶尖的好手。他们不仅拥有丰富的敌后渗透经验,更是第一批熟练掌握新型隐匿装备和能量探测器的精英。两辆经过深度改装、强调静音与越野性能的全地形车,便是他们此行的座驾。

没有隆重的送行,小队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悄然驶出基地侧门,如同融入夜色的影子,向着东方疾驰。

陈远站在指挥室的全息地图前,目送代表侦查小队的光点消失在东南方向。他能感觉到,体内新生的雷霆之力在缓慢而稳定地增长,与“诺亚”数据库的融合也愈发深入。但一种莫名的紧迫感,如同冰层下的暗流,始终萦绕在他心头。

“观察者”系统绝不会坐视一个“清除优先级一”的目标安然发展。在侦查队带回情报、攻击部队成型之前,基地必须扛住可能到来的任何压力。

他下令进一步加强了基地的防御工事,尤其是对能量攻击的防护。李德林带着工匠们,利用回收的“监察者”装甲碎片和新型合金,在关键位置加固了防御壁垒,甚至尝试搭建小范围的实验性能量偏转场。

李明则一头扎进了“诺亚”数据库与“监察者”残骸数据的交叉研究中,试图找出“观察者”通讯网络的更底层漏洞,或者至少,开发出更有效的信号屏蔽和欺骗技术。

日子在高度戒备中一天天过去。基地外围的巡逻队加倍警惕,侦查范围也向外延伸了数十公里。然而,预想中的大规模攻击并未到来,只有零星的、如同试探般的骚扰。

几只改造过的、形似秃鹫的机械单位曾在高空盘旋,被孙晓雪留守的狙击手轻易击落;几波小股的、行为模式呆板的“清道夫”单位试图靠近基地外围,也被自动防御系统轻松解决。

这种反常的平静,反而让陈远更加警惕。这不像“观察者”的风格。它们是在积蓄力量,还是在筹划着什么?

直到第十天,加密频道里终于传来了孙晓雪断断续续、夹杂着干扰的声音。

“首领……已抵达目标区域外围……确认东部节点位置……情况……复杂……”

信号极其微弱,显然侦查小队处于强干扰环境,并且为了隐蔽,不敢使用大功率发射设备。

“优先确保自身安全。简要汇报核心信息。”陈远沉声回应。

几分钟的等待后,一段经过高度压缩、包含关键图像和数据的信息包传输了过来。

图像是在极远距离下,通过高倍率镜头和热成像捕捉的。那所谓的东部节点,并非想象中隐藏在深山或地下的设施,而是位于一片被锈蚀的旧时代造船厂废墟之中。一个巨大的、如同倒置金字塔般的黑色金属结构,耸立在干涸的船坞中央,表面流淌着幽蓝色的能量纹路,不断有小型飞行器在其顶部起降。

它的防御并非依靠厚重的城墙,而是一张覆盖了整个厂区及附近海域的、密集的自动化防御网络——地面的自动炮塔、空中的巡逻无人机、以及……海面上若隐若现的、如同鲨鱼鳍般的金属背鳍。

“节点防御……自动化程度极高……地面单位稀少……但海中有大型单位活动……难以接近……”孙晓雪的声音断断续续传来,“能量反应……稳定……未发现类似‘监察者’的高阶单位驻守……但防御火力……足以覆盖任何方向的接近……”

信息很明确:这个节点防御力量强大,尤其侧重对海和对空,强攻代价巨大。但好消息是,似乎没有“监察者”级别的大家伙坐镇,而且防御依赖自动化系统。

陈远立刻召集了李明和李德林。

看着传输回来的图像和数据,李明眼睛发亮:“自动化系统……这意味着它依赖预设程序和中央处理器!如果我们能干扰甚至侵入它的控制系统……”

“或者,直接敲掉它的‘大脑’。”李德林指着那倒置金字塔结构的顶端,那里能量反应最为集中,“只要能靠近,用足够当量的东西,给它来个中心开花!”

“问题就在于如何靠近。”陈远点出关键,“它的防御圈几乎没有死角。”

三人陷入沉思。强攻不行,潜入也几乎不可能。

就在这时,陈远目光扫过图像边缘,那片波涛汹涌、有着金属背鳍游弋的海域,一个大胆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

“或许……我们不需要从地面或空中接近。”他缓缓开口,指向那片大海,“如果,我们从它防御最强的方向,也是它可能最意想不到的方向……过去呢?”

李明和李德林先是一愣,随即猛地反应过来!

“水下渗透?!”李明失声道。

“没错。”陈远眼中闪烁着计算的光芒,“它们防御侧重对海面和水上目标,但对水下……尤其是深水区域的探测,未必严密。我们有旧时代的潜水装备技术基础,结合‘诺亚’数据库和现有材料,能否制造出具备一定潜深、静音性能并且能携带特种爆破装置的水下运载器?”

李德林摸着下巴,快速估算着:“材料有,新型合金耐压和抗腐蚀性都够!动力系统可以用改进的电推,噪音小!结构设计……给我图纸,我能造!”

李明也兴奋起来:“水下接近,可以最大程度规避它的传感器!我们可以制造一种特殊的钻地爆破弹头,从水下靠近节点基座,然后垂直向上,攻击其能量核心所在的位置!”

一个极其冒险,但理论上具备可行性的“斩首”方案,逐渐清晰起来。

刀锋已然找准了方向,现在需要的,是将其锻造得足够锋利,并且,找到那条隐秘的、通往敌人心脏的水下路径。

陈远看向东方,目光仿佛穿透了重重阻隔,落在了那片波涛之下。

“等孙晓雪带回更详细的水文和防御漏洞数据。李明,李德林,开始进行水下运载器和特种弹头的设计论证。”

暗流涌动之下,一场从海底发起的致命突袭,开始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