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孙晓雪亲自带领的七人侦查小队,在一个雾气弥漫的清晨出发,向着东南方向的“枯萎走廊”边缘挺进。他们携带了基地最先进的生存装备、探测仪器以及足够支撑两个月的压缩口粮,两辆经过深度改装、强调可靠性与越野性能的全地形车是他们的移动堡垒。

陈远站在围墙上,目送车队消失在弥漫的晨雾中。这一次侦察的意义非同小可,其结果将直接影响基地未来的战略走向。

小队离开后,基地内部的工作重点明确为两项:消化“基石”知识提升自身,以及持续监测分析“黎明之城”的信号。

李德林的工坊变得更加忙碌。基于“基石”提供的蓝图,第一台利用地热能源的小型发电机开始组装,虽然功率有限,却是摆脱依赖有限燃料储备的关键一步。生态农场的第一批耐辐射作物种子被播下,在模拟的自然光下悄然发芽,嫩绿的色彩给沉闷的地下空间带来了生机。

李明的团队则一边优化着防御系统和通讯技术,一边日夜不停地分析着那个遥远的信号。他们尝试了数次不同编码的简短回复,内容仅限于表明自身为人类幸存者,并请求对方提供更多可验证的身份信息。回复如同石沉大海,对方只是持续、稳定地重复着最初的广播,没有任何变化。这种沉默,反而更添了几分神秘。

陈远则将更多时间投入到自身的提升和对知识的融合上。他时常独自进入“基石”所在的地下空间,在那缓缓旋转的十二面晶体下静坐。精神力与晶体散发的柔和能量场交融,引导着“诺亚”数据库中那些宏观、深邃的理论,与“基石”具体而微的实践技术相互印证、结合。

在这个过程中,他体内的雷霆之力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不再是单纯的狂暴释放,而是开始与他对能量规则的理解深度绑定。他尝试着将一丝雷霆之力导入新建成的小型地热发电机回路,原本运行滞涩的能量流瞬间变得顺畅稳定;他指尖跳跃的电弧划过一块待加工的金属,其内部的杂质和应力仿佛被瞬间“梳理”,变得更加均匀坚韧。

雷霆,似乎正在从他纯粹的破坏性武器,逐渐转变为一种可以干涉物质、引导能量的……“工具”。

时间一天天过去。与孙晓雪小队的联络时断时续,越靠近“枯萎走廊”,通讯环境越恶劣。传回的信息碎片拼凑出一幅愈发严峻的图景:辐射水平急剧升高,地貌扭曲变异,空气中弥漫着有毒尘埃,偶尔遭遇的变异生物也变得更加怪异和富有攻击性。他们尚未抵达走廊边缘,便已感受到了那股令人窒息的死亡气息。

直到出发后的第四十五天,一段极其微弱、夹杂着强烈干扰的讯息终于突破了阻隔,传回了基地。

“……抵达……观测点……已看到‘枯萎走廊’……无法……形容……”

孙晓雪的声音断断续续,带着前所未有的震撼与……一丝恐惧。

“……那不是简单的辐射废土……大地是……腐烂的……天空流淌着……毒液……有巨大的……活着的阴影在移动……不是生物……也不是机器……”

“……发现……其他痕迹……车轮印……很新……不属于我们已知的任何势力……方向……指向走廊深处……”

“……警告……重复……警告……不要……轻易……靠近……”

讯息到此戛然而止,无论基地如何呼叫,再也得不到任何回应。

指挥室内一片死寂。

孙晓雪小队失联了。

“枯萎走廊”的真实面貌比想象中更加恐怖,而其中竟然还有其他势力的活动痕迹?是敌是友?是否与“黎明之城”有关?

坏消息接踵而至。几乎在孙晓雪小队失联的同时,负责监控西北方向的哨站报告,检测到多次高强度、短促的能量爆发,方向源自之前被重创但未完全摧毁的那个“观察者”西北节点。它在活跃,并且在……调动着什么。

内忧未除,外患又至。南方是未知而致命的“枯萎走廊”和神秘势力,西方是蠢蠢欲动的“观察者”,东方和北方也并非绝对安全。

磐石基地,仿佛一叶孤舟,突然被抛入了暴风雨前夕最黑暗的海域。

陈远站在全息地图前,看着代表危机的光点在四面八方隐约闪烁,而代表孙晓雪小队的光点,已然黯淡。

他的眼神沉静如深渊,指尖一缕凝练到极致的紫金色电弧无声炸裂,又悄然湮灭。

抉择的时刻,或许被迫要提前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