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清道夫”的残骸被秘密运回磐石基地,直接送入“零号研究所”最深处的隔离分析室。整个运输和转移过程都在高度保密和严密防护下进行,李德林甚至动用了最新研制的局部能量屏蔽力场,以防残骸中可能存在未被激活的追踪信号。

当那庞大而冰冷的金属造物被放置在强化合金制成的分析平台上时,研究所内的气氛凝重而专注。李明和他的技术团队,连同李德林及其核心工匠,如同面对一件来自天外的、兼具极致艺术与致命威胁的珍宝。

“外部装甲的分子结构前所未见,非晶态金属与某种能量导流晶体的复合体,强度和能量抗性极高。”李德林戴着高精度显微目镜,用各种物理探针小心地检测着残骸表面,不时发出啧啧称奇或眉头紧锁的感叹,“看这断裂处的能量回路的自修复趋向……不可思议!若非受到毁灭性打击,给它足够时间和能量,它恐怕真能自我修复!”

另一边,李明团队则专注于能量系统和核心处理单元。他们利用从“盖亚”碎片研究中获得的一些新的能量感应技巧,尝试绕过“清道夫”内置的、显然是为了防止技术外泄而设置的多重物理和逻辑锁。

“核心处理器采用了量子纠缠与生物神经网络混合架构……这太疯狂了!”一个年轻的技术员看着屏幕上反馈出的混乱而复杂的数据流,感到一阵头晕目眩,“它的‘思考’方式根本不是线性逻辑,更像是……一种本能的、基于目标优先级的群体意识碎片?”

“尝试用低频谐振脉冲模拟它之前汲取生物质时的能量频率,”李明指挥道,目光紧盯着主控屏,“看看能否‘唤醒’部分非核心功能模块,哪怕只是读取一些缓存数据也好。”

经过数小时小心翼翼的尝试,他们终于取得了突破。当特定的谐振脉冲作用于残骸某个辅助能量节点时,一段残缺不全的数据流被成功导出,经过岚的紧急翻译和降噪处理,在主屏幕上显现出来。

并非文字,而是一系列快速闪过的、模糊不清的影像片段:

一片荒芜的红色星球地表,巨大的、如同工厂般的结构正在吞噬地核能量。

无数“清道夫”单位如同工蜂,在一艘庞大无比的、形似“收割者”主力舰但规模远超的母舰内部被批量制造、激活。

一个巨大的星图,其中无数光点被标记,然后逐一由绿色变为代表“已收集”或“已净化”的灰色。地球,只是其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刚刚被标记为“潜在苗床,待观察”的光点。

最后,是一个极其短暂、却让人不寒而栗的特写——一只冰冷的、结构复杂的复合式机械眼瞳,瞳孔深处倒映着无数星球崩毁的景象。

影像中断。

研究所内一片死寂。

那红色星球的工厂、庞大的母舰、以及将星球视为“苗床”的冰冷标注……这一切都指向一个令人绝望的事实——“收割者”并非几艘战舰,而是一个庞大的、以收割文明或星球本身为目标的星际势力!地球,早已在它们的名单之上!

“它们……把星球当庄稼?”赵刚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愤怒,他也在受邀观察之列。

“那个机械眼……是‘收割者’的掌控者吗?”孙晓雪感到脊背发凉。

李明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分析:“信息量巨大,但证实了我们的 worst case scenario(最坏设想)。‘收割者’是一个系统性的文明毁灭者。它们标记地球为‘待观察’,可能与我们星球上存在的某种特质有关,也可能是‘盖亚’意志的存在吸引了它们。”

李德林抚摸着“清道夫”残骸冰冷的装甲,老工匠的眼神变得无比锐利:“它们的技术确实可怕,但并非无懈可击。这玩意儿的内部结构,尤其是能量回路和关节传动设计,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给我们时间,未必不能造出对抗它们的武器!”

陈远沉默地看完了所有影像。心中的压力如同山岳,但眼神却愈发坚定。恐惧无用,唯有面对。

“李老,李明,集中所有资源,逆向研究这台‘清道夫’。”他沉声下令,“我们需要它的技术,哪怕是碎片,也要啃下来!尤其是它的能量武器、护盾技术和侦测模式。”

“明白!”李德林和李明异口同声,眼中燃烧着技术人遇到终极挑战时的火焰。

“刚子,晓雪,根据这些影像和数据分析‘收割者’地面单位的可能战术和弱点,更新训练和防御手册。”

“是!”

陈远最后看向那残骸,仿佛透过它,看到了那片充满恶意的、冰冷的星空。

“它们视我们为苗床,视文明为待收割的作物。”陈远的声音在隔离室内回荡,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那就让它们看看,从这片‘苗床’上生长出来的,会是怎样坚韧的荆棘!”

星海的收割者已投下阴影,但铁砧之上,反抗的火星已然溅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