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1978:买四合院娶女神成文豪 > 第130章 抄写国外科幻小说《红火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0章 抄写国外科幻小说《红火星》

叶冰如的声音还在耳畔回响,带着编辑特有的敏锐与不容置疑的期许:“小许啊,作品是立住了,可你的笔不能总圈在北京城里打转。下一部,考虑考虑上海怎么样?那地方,十里洋场,风云际会,有的是好故事等你挖!”

许愿站在书房的窗边,这座城市确实充满了故事,沸腾着、躁动着,准备迎接一个的全新时代。

然而,他只是微微一笑,对着窗外轻声自语,仿佛在回应叶冰如那看不见的期待:“文抄公…怎么能按部就班呢?”

他转身,走向那张宽大的花梨木书案。案头,一盏绿罩台灯洒下温暖的光圈,映照着空白的稿纸和一支吸饱了墨水的钢笔。他没有思索黄浦江的波涛或外滩的钟声,也没有回味石库门里的市井烟火。一个更为浩瀚、更为遥远、更为炽烈的世界在他脑海中轰鸣——那是火星,红色的星球,人类下一个边疆的悲壮史诗。

他提起笔,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跨越时空的灵感尽数吸入肺腑。笔尖落下,坚定而沉稳,在稿纸顶端写下三个大字:

《红火星》

紧接着,一行行充满科幻质感与史诗气息的文字如熔岩般奔涌而出,流淌在雪白的纸页上:

第一部 远航

他们看见火星在黑暗中升起,像一颗巨大的、淌血的红色泪珠,悬挂在永恒的黑丝绒上。“阿拉比”号世代飞船已航行了整整六个月,地球早已缩成了一颗微不足道的、蓝色的星辰,而火星,则从一个小而明亮的橙色光点,膨胀成了眼前这片覆盖了整个视野的、锈红色的狰狞大地。它的表面沟壑纵横,巨大的火山口如同狰狞的伤疤,极地的冰冠反射着冰冷的太阳光。一百名地球上最优秀的科学家、工程师、梦想家与亡命之徒,将在这里,在这片毫无怜悯之心的异星荒漠上,尝试点燃人类文明的新火种。这是公元2026年。人类登陆火星之年。

约翰·布恩站在观测舱巨大的舷窗前,脸孔被红色的星光照亮。这位因首次裸眼观测火星细节而被媒体称为“火星之眼”的地质学家,此刻心中没有浪漫,只有冰冷的评估。他看到的不是一个新世界,而是一个巨大的、沉默的、充满敌意的地质体。

“像个巨大的生锈铁球,”一个声音在他身后响起,带着俄国口音的英语。是阿尔卡季·波格丹诺夫,任务副指挥官,生物圈设计的天才,也是个彻头彻尾的、信奉“火星应彻底改造以适应人类”的狂热“绿色火星”派。

布恩没有回头。“更像一块巨大的、风干的血痂。”他轻声说,带着地质学家对岩石的敬畏。

波格丹诺夫走到他身边,蓝眼睛里燃烧着近乎偏执的火焰:“我们会让它变绿的,约翰。我们会用基因工程的细菌,用彗星冰,用核反应堆的热量…我们会让它流血——流出水,长出森林,变成人类的伊甸园!”

布恩沉默着。他是“红色火星”派,主张尽可能保留火星原始而壮丽的环境,只建立有限的、封闭的栖息地。他望着那一片无垠的锈红,仿佛已经听到了两个阵营理念碰撞发出的、无声的惊雷。而这惊雷,将贯穿他们接下去整整一个世纪的生存与斗争。

登陆舱脱离母船,如同种子撒向贫瘠的红土。剧烈的震动、刺耳的摩擦声、过载的重力…然后是突如其来的、死寂的宁静。舱门打开,一股极其稀薄、冰冷彻骨、带着淡淡金属氧化物气味的空气涌入——这是火星的气息。

约翰·布恩第一个踏上火星表面,靴子在红色的砂砾上留下人类第一个清晰的脚印。他的面罩上映出荒凉、壮美、死寂的世界。没有欢迎,没有拒绝,只有亘古的沉默。

“为了全人类。”他按程序说道,声音透过无线电传回地球,引发亿万人的欢呼。

但他心里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们不再仅仅是为了地球人类。他们是为了生存下去的自己,是为了脚下这片残酷而美丽的红色土地,是为了一个注定充满冲突、背叛、牺牲与新生的,属于火星的未来。

笔尖在纸面上沙沙作响,速度快得惊人。许愿完全沉浸在了那个想象的世界里。描绘“太空电梯”的宏伟蓝图与惊心动魄的搭建过程,描绘科学家们如何利用原生微生物尝试制造氧气和土壤,描绘“第一次火星革命”中,“红色派”与“绿色派”如何从理念之争演变成血腥的武装冲突……

他笔下的人物鲜活而复杂:理想主义的布恩,狂热偏执的波格丹诺夫,精明务实的日本工程师相原,坚韧智慧的女性领袖玛雅,还有无数在极端环境下人性被无限放大或扭曲的殖民者。他描绘火星上壮丽无比的景色:巨大的水手峡谷、太阳系最高的奥林匹斯火山、席卷全球的沙尘暴、双日同辉的奇异天象……

日子在笔尖飞速流淌中悄然滑过。

三个半月的时间,在这种近乎闭关的疯狂书写中,转瞬即逝。

十二月十日,一个清冷的冬晨。

许愿的笔尖在稿纸上划下最后一个句号。他长长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刚从那个红色星球的巨大引力中挣脱出来。他放下笔,揉了揉有些发酸发胀的手腕,指尖因长时间握笔而留下深深的凹痕。

他面前,是整整一尺高的手稿。五十万字。《红火星》完成了。

他轻轻抚摸着最上面一页稿纸,那上面还残留着笔墨的湿润感。他能清晰地感受到这部作品沉甸甸的分量,它不仅是一个关于外星殖民的科幻故事,更是一曲关于人类勇气、智慧、疯狂、贪婪、爱与牺牲的宏大史诗。它探讨了技术伦理、环境伦理、社会形态、人性极限等无数深刻命题。

“叶老师……”许愿嘴角勾起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带着几分恶作剧般的期待,“上海的故事,恐怕要再等等了。这份‘惊喜’,希望您能喜欢。”

他的目光越过《红火星》厚重的手稿,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书架上并排而立的三部曲——《红火星》、《绿火星》、《蓝火星》。那将是一个完整描绘火星百年 terraforming (地球化改造)与人类新文明诞生的壮阔史诗。

而现在,他完成了第一步。年底之前,他果真又写出了一部长篇,一部足以再次震动文坛和科幻界的重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