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1978:买四合院娶女神成文豪 > 第202章 《少年pi的奇幻漂流》发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2章 《少年pi的奇幻漂流》发刊

一九九六年二月十一日,越洋电话尖锐的铃声划破了室内的宁静。许愿放下校样,拿起听筒。

“许愿?我是克里斯托弗·利特尔!” 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明显的兴奋,即便隔着千山万水,也能感受到那几乎要溢出来的喜悦,背景音里似乎还有隐约的嘈杂人声。

“克里斯托弗,早上好。”许愿的声音平静,带着一丝刚结束工作的疲惫,“什么事让你这么早打来?” 他瞥了一眼墙上的挂钟,伦敦此刻应是深夜。

“早?我亲爱的许!我这里可是深夜!但我根本睡不着!”克里斯托弗的语速很快,像个上了发条的玩具,“奇迹!又一个奇迹!《少年pi的奇幻漂流》!十一号,就在今天,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刚刚把它摆上书架,你知道发生了什么吗?抢购!就像上次《哈利波特》一样,不,甚至更疯狂!书店门口又排起了长队,电台都在报道这本神秘的东方小说!”

许愿走到落地窗前,看着窗外浦东蓬勃的晨景,嘴角微微上扬:“读者们总是这么热情。”

“热情?上帝,这是狂热!”克里斯托弗激动地纠正,“布鲁姆斯伯里的电话已经被打爆了!不仅仅是英国!就在刚才,不,是今天我的白天,我的办公室几乎被各国出版社的越洋传真和电话淹没!他们都想要《少年pi》的出版权!”

“哦?哪些国家的朋友这么感兴趣?”许愿问道,语气里多了几分探究。

克里斯托弗显然早有准备,语速飞快地报出一串名字:“德国!卡尔森出版社(carlsen Verlag)的总经理亲自来电,他们对奇幻题材的市场极有信心,报价非常有竞争力!法国!伽利玛出版社(éditions Gallimard),他们的子品牌‘Folio SF’想要拿下,认为这本书具有非凡的文学性和哲学深度!意大利!阿德菲出版社(Adelphi Edizioni),他们一向青睐具有独特气质和思想性的作品,对《少年pi》评价极高!还有西班牙、荷兰、瑞典、丹麦…北欧的出版社也表现出了强烈意向!哦,最重要的,日本!最大的出版社之一讲谈社(Kodansha)和以出版高质量文学着作闻名的新潮社(Shinchosha)都发来了紧急问询!还有,静山社(hayakawa publishing)也加入了竞争,他们擅长奇幻类型!”

他喘了口气,继续道:“这还只是第一天!我相信接下来几天,会有更多国家的出版社加入!许,你征服了英国读者之后,又一次引发了国际性的关注!这是一场风暴,一场文学的风暴!”

许愿静静地听着,片刻后,他开口,问了一个看似不相干的问题:“克里斯托弗,《哈利波特与密室》的出版日期,定在四月份了吗?”

电话那头的克里斯托弗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许愿在如此热烈的气氛中突然问起这个,但他立刻专业地回答道:“是的,许,完全确定。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定于一九九六年四月在英国发刊。美国的学乐出版社(Scholastic)安排在六月。至于《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他顿了顿,显然对全球出版计划了如指掌,“除了英美,今年确定会发刊的国家还有:德国,由卡尔森出版社操作,预计秋季;法国,由伽利玛出版社旗下品牌出版;意大利,阿德菲出版社也已敲定;日本,静山社拿到了版权,正在加紧翻译;此外,西班牙、荷兰、巴西、瑞典等超过十个国家的出版社都签署了协议,会在九六年内陆续推出他们语言的版本。《哈利波特》正在以魔法般的速度走向全世界!”

“很好。”许愿的声音里听不出太多波澜,仿佛这一切都在预料之中,“《少年pi》的事情,就按你的专业判断去处理吧。选择最合适的合作伙伴,克里斯托弗。”

“当然!相信我,许!我会为你争取到最好的条件!”克里斯托弗信心满满,“这绝对是继《哈利波特》之后,又一部轰动世界的杰作!真难以想象,同一位作者,竟然能在截然不同的题材领域都取得如此巅峰的成就!好了,不打扰你了,我必须立刻回去处理这些雪片一样的合约问询了!晚安,许,哦不,祝你白天愉快!”

电话挂断,听筒里传来忙音。

几天后,一九九六年二月二十日。

《文汇报》在头版右下角刊发了一则快讯,标题颇为引人:“《少年pi的奇幻漂流》英伦再掀‘许愿热’,着名作家许愿征服海外读者”。正文简要介绍了许愿新作在英国上市即遭抢购的盛况,并提及国际出版界对此书的强烈兴趣,称之为“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的又一里程碑事件”。

《新民晚报》的文艺版则用了更活泼的标题:“老虎与少年,漂洋过海抓人心——许愿新作《少年pi》风靡英伦”。文章略带夸张地描述了伦敦书店排长队购书的场景,并采访了两位上海本地的文学评论家。一位评论家认为,许愿将东方哲学思辨与西方奇幻叙事完美融合,是其成功的关键;另一位则赞叹其想象力之瑰丽,“超越了文化的边界,直击人类共通的情感与心灵困境”。

《北京晚报》的报道则更具市井气息,标题透着亲切:《咱北京作家许愿又火了!新书在英国卖脱销!》。文章用通俗的语言讲述了《少年pi》的故事梗概,重点描绘了伦敦书店排长队抢购的场面,并特意提到“这位写出魔法男孩和漂流少年的作家”,瞬间拉近了与普通市民的距离,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就连《参考消息》也转载了外电对《少年pi》的评价,将其视为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一个显着例证。

各种报道如同二月春风,迅速吹遍全国。许愿的名字,再次以强势的姿态,回归国内公众视野。这一次,不再仅仅是“写《哈利波特》的作家”,更是“征服了西方严肃文学评论界的哲学寓言大师”。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在他身上奇妙地融合,激起更广泛的好奇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