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致诚 > 第13章 气贯长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江南的局势,在多方努力下,如同在惊涛骇浪中勉强稳住舵的航船,虽依旧颠簸,却总算没有倾覆。而这其中,两股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精准与效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股在明,一股在暗。

明处,是沈青棠与她麾下的“青棠卫”。

疫情得到控制后,沈青棠并未有丝毫松懈。她深知,那诡异的“黑血瘟”源头未绝,投毒者的阴影依旧笼罩在江南上空。结合辛诚提供的、关于郡王可能利用“空心人”余孽作乱的情报,她将目光投向了那些看似偶然、实则蹊跷的局部骚乱和零星投毒事件。

她没有依赖臃肿迟缓的官府体系,而是直接动用了“青棠卫”这支奇兵。

夜色深沉,太湖沿岸某处偏僻的渔村。根据前期侦查和灾民中流传的线索,青棠卫副统领,那位名叫“墨羽”的沉稳男子,带领一支小队悄然潜入。他们目标明确——村中一间废弃的河神庙。据线报,近日常有形迹可疑的外乡人在此聚集。

行动如手术刀般精准。当庙内几名眼神浑浊、气息却异常彪悍的汉子,正将一些封装好的黑色粉末试图投入村民唯一的饮水井时,青棠卫如同鬼魅般现身。没有大声呼喝,没有缠斗,有的只是高效的格杀与制服。墨羽亲自出手,三招之内便卸掉了为首那名明显被蛊毒控制、状若疯虎的汉子双臂关节,同时一枚淬有沈青棠特制麻药的细针,已精准刺入其颈后穴位。

另一处,通往杭州的漕运水道岔口。一伙伪装成逃难船民的劫掠者,正伺机袭击一支运载药材的小型船队。他们计划周密,手段老辣。然而,他们的一举一动,早已被混入附近灾民中的青棠卫暗哨看得一清二楚。就在他们发动袭击的瞬间,数支无声弩箭从岸边的芦苇丛中射出,精准地命中了操舵者和几名核心打手的非致命部位。紧接着,数名青棠卫高手从水中暴起,如同捕食的猎豹,迅速控制住局面,缴获了他们的兵器和一份未来得及销毁的、标注了数次成功劫掠地点的简易地图。

当力量被赋予明确的目标与高超的技巧,它便不再是蛮力,而是成为了拨开迷雾、直指核心的钥匙。青棠卫在沈青棠的运筹下,正将这把钥匙,插入郡王阴谋的锁孔。

一次次精准的打击,不仅缴获了尚未投撒的蛊毒、截获了被劫的部分物资,更从俘虏口中(沈青棠甚至调配了具有吐真效果的药剂辅助审讯)和缴获的文书里,撬出了至关重要的线索——所有的指令,最终都指向了那个远在西北、如同毒蛇般蛰伏的郡王!

证据链,逐渐清晰。

府衙内,沈青棠将整理好的证据呈给辛诚时,神色平静,眼中却闪烁着智慧与坚毅的光芒。她知道,自己正在用最擅长的方式,为他扫清前路的障碍。

看着那些确凿的证据,再看看眼前因连日操劳而清减了些、却更显从容干练的未婚妻,辛诚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感激与骄傲。他并非孤军奋战。在他身边,扶持他的,皆为良人。

他不禁想起秦烈焰。此刻,她正带着部分青棠卫中的好手,在城外巡查,清剿小股流窜的匪徒,她那悍勇的身影与炽热的刀光,同样是稳定局势不可或缺的力量。

沈青棠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轻声道:“若非秦姑娘在外冲锋陷阵,震慑宵小,我在城内诸多布置,也难以如此顺利展开。没有她,单凭我沈青棠,亦是艰难。”

她语气真诚,毫无芥蒂。历经风雨,她早已深知,秦烈焰那份毫无保留的守护与强大的武力,对辛诚而言是何等重要。她们二人,一内一外,一智一勇,仿佛辛诚事业的双翼,缺一不可。

辛诚握住她的手,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能力的突破带来的不仅是力量,更有新的困惑。对于“无想心域”的新变化,对于“气”的模糊感知,辛诚迫切需要理论上的指引。他想到了那位德高望重、见识广博的方外之人——武当山孙碧云真人。

他修书一封,详细描述了自身“无想心域”的由来、近日的异变,以及对“气”的朦胧感受,遣人快马送往武当。

半月后,孙真人的回信到了。

信很长,笔墨间透着一股超然物外的清气。孙碧云首先肯定了辛诚的感悟,并首次系统地阐述了一个宏大的概念——“地脉气”。

【真人书云】:夫天地万物,皆蕴‘气’。山岳有灵秀之气,江河有奔流之气,草木有生机之气,人伦有浩然之气……此气充盈天地,流转不息,乃构成与推动世间万象之本源。然,生灵禀赋各异,运用‘气’之途径亦不同。

其一,为‘武’。武者,炼精化气,导引内息,强化己身。气行周天,开碑裂石,乃至单骑破军,皆为此道。然其气刚猛,主于自身,难及外物。凌云少侠、释空大师,便属此列。

其二,为‘术’。术者,格物致知,明晓物理,引导外气为己用。如工匠造物,借杠杆之力(力学);如方士炼丹,调草木之性(化学);乃至陈潇侍郎所研雷火机关、神机火炮,无不是洞察并引导外界特定之‘气’(能量),方能倾覆山河,改天换地。然其气倚重外物,易迷本心。

其三,为‘道’。道者,感悟天地,调和内外,明心见性。不执着于强化己身,亦不役于外物,而求与天地之气共鸣,调和身心,乃至……影响众生心气(情绪、精神)。辛居士之‘无想心域’,能洞察人心,抚平戾气,正是此‘道’之途径雏形。道之极者,非以力服人,而以德化人,可教化万民,安定天下。

三者途径迥异,然练至精深,皆有‘通天’之能(非指飞升,乃指触及天地至理,产生凡人难以企及之伟力)。武可撼岳,术可易山河,道可正人心。并无高下之分,唯有心念正邪之别。

读到此处,辛诚只觉豁然开朗!以往许多模糊的感知、零散的念头,此刻被孙真人这番论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清晰而宏大的框架!原来自己的“无想心域”,竟是走在“道”的途径上!

信中,孙碧云并未藏私,还附上了一篇具体的静心养气、感悟调和“心气”的法门,名为 《养心诀》:

【养心诀】

“坐忘松筠下,意守丹田田。

观想气如丝,绵绵天地连。

杂念如云过,不拒亦不留。

喜怒哀乐惧,皆是气波澜。

心镜常拂拭,明照自身颜。

内气顺则和,外气感则安。

渐觉身心透,似与万物言。

此非驭民术,乃是养心篇。

守得灵台净,自可渡迷川。”

孙真人特意叮嘱,此诀重在“养”与“感”,而非“控”与“驭”。需循序渐进,日日勤修,不可急于求成,更不可用于操控他人意志,否则必遭反噬,迷失本心。

辛诚捧着这封信,如获至宝。他回想起自己自幼所患的“离魂之症”,那无法与人正常接触的痛苦,那被迫向内探索的孤独……如今看来,竟是因祸得福,提前磨砺了心神,为修炼这“无想心域”打下了基础。他也猛然想起,沈青棠的师父,那位神秘的张无忌,早年便曾断言此症若能驾驭,反得机缘。

“原来……张教主所指,便是如此运用么……”辛诚喃喃自语,心中充满了对前辈先贤的敬仰,以及对自身道路的愈发坚定。

他不再迷茫,开始依照《养心诀》,更加系统地修炼起来。他知道,这条路很长,很艰难,但方向已然明确。他要用这“道”之力,并非为了个人超脱,而是为了更好地践行他的“至诚之道”,去守护这疮痍满目却又充满希望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