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民间灵异合集志 > 第170章 误闯阴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那是民国二十三年的秋天,李铭驮着两匹时兴的洋布,想抄近路赶到邻县去卖。走着走着,天就阴了下来,雾气不知道从哪儿漫出来,灰蒙蒙一片,几步外就看不清人影了。他心知不妙,这怕是遇上“鬼打墙”了。果然,绕来绕去,直到天黑透,也没走出那片老林子。

正焦急时,忽然看见前方山坳里透出点点灯火。有灯火就有人家!李铭心中一喜,也顾不上多想这荒山野岭哪来的村落,赶紧牵着骡子深一脚浅脚地摸了过去。

村口立着个歪歪扭扭的木牌,上面刻的字迹被风雨侵蚀得模糊不清,勉强能认出个“福”字。村子不大,几十户人家的样子,土坯房,茅草顶,静悄悄的,只有偶尔几声狗吠,却不见狗影。

李铭敲响了村头一户人家的门。开门的是个干瘦的老头,名叫张伯,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式褂子,脸色在油灯下显得有些青白。他上下打量了李铭一番,眼神浑浊,没什么表情。

“老丈,行路的,迷了方向,讨碗水喝,借宿一晚,不知可否行个方便?”李铭连忙作揖。

张伯没说话,侧身让他进去了。屋里陈设简单,甚至可以说是破败,桌椅都带着一层黏腻的油污感。一个同样干瘦的老太婆,叫王婆,坐在灶膛前,正往灶里添着什么东西,火星子噼啪一响,李铭瞥见,那扔进去的,好像是几片裁剪成人形的黄纸。

他心里“咯噔”一下。

张伯端来一碗水,水很凉,带着一股土腥气。李铭口渴难耐,也顾不得许多,咕咚咕咚喝了半碗。这时,他才注意到,这家里似乎太“干净”了,没有寻常人家的烟火气,墙角屋梁,连个蜘蛛网都看不见。

夜里,李铭被安置在厢房睡。土炕冰凉,他怎么也睡不着。约莫子时,窗外忽然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像是很多人在地上拖沓着走路。他忍不住凑到窗纸破洞处往外看。

月光被浓雾遮着,一片惨白。只见村子里影影绰绰,许多“人”在走动。他们穿着各式的旧衣服,有长衫马褂,也有粗布短打,男女老少都有,动作僵硬,悄无声息,彼此间也不交谈,只是默默地走来走去,面容在月光下模糊不清。

李铭看得汗毛倒竖,这哪里是活人的村子!

他猛地想起进门时王婆烧的纸人,还有那碗带着土腥气的凉水……这分明是给死人享用的“供奉”!

他吓得缩回炕上,用被子蒙住头,浑身发抖。好不容易熬到鸡叫——虽然他没听到鸡叫,但感觉天快亮了,外面的声响渐渐消失了。

李铭一刻也不敢多待,天刚蒙蒙亮,就起身要走。张伯和王婆也没挽留,只是默默看着他。李铭掏出几枚铜钱作为酬谢,张伯却摇了摇头,伸手指了指他驮着的布匹。

李铭会意,赶紧剪下一块上好的洋布,恭恭敬敬地递给张伯。张伯接过布,那青白的脸上,似乎极其细微地抽动了一下,像是想挤出一个笑容,却僵硬得可怕。

李铭逃也似的离开了村子。走出村口老远,回头一看,哪还有什么村落?只有一片荒草丛生的乱葬岗,几座残破的坟茔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他驮布的那匹骡子,一夜之间像是生了一场大病,蔫头耷脑,回去没几天就死了。

后来,李铭把这事跟一个见多识广的老道士说了。老道士捻着胡须告诉他,他这是误入了“阴村”。那是滞留阳间、无法投胎的孤魂野鬼聚集成的一个幻境,它们模仿生前的生活,需要阳间的东西,尤其是那些带着“生气”的物件,比如崭新的布匹。

“你送了他们布,算是结了善缘,它们才放你离开。否则……”老道士摇摇头,“你那骡子,就是被吸走了太多阳气。”

李铭讲完这事,总会咂咂嘴,看着听故事的小辈们吓得脸色发白,幽幽地说:“有些路,不能乱走。有些村子,看着有人烟,说不定啊……早就没人了。”

他还会补充一句,声音压得低低的:“那晚我透过窗洞看,那些走动的‘人’里,有一个穿着蓝布褂子的女人,她好像……发现我在偷看,还……还对我扭过头,笑了一下。”

每到这时,槐树下的风,似乎都变得格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