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沧海覆云歌 > 第270章 清议滔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七十章 清议滔滔

潜龙帮的覆灭与范永明罪证的传播,如同在金陵这座六朝古都的平静湖面投下了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朝野上下、市井巷陌。然而,这涟漪并非全然是叫好与赞誉,随着消息的发酵,不同的声音也开始在士林清议中涌现,交织成一幅复杂而喧嚣的舆论图景。

金陵作为留都,文人荟萃,书院林立,讲学结社之风尤盛。几日之间,范永明案便成了各大书院、茶楼、文会中最炙手可热的话题。

在城南的“崇正书院”,一群以气节自许的年轻士子慷慨激昂。“范永明之辈,蠹国害民,勾结妖邪,其罪当诛!曹化淳、方岳贡等朝中硕鼠,与之沆瀣一气,更应彻查严办!苏墨公子与岳掌门此举,乃为国除奸,为民请命,大快人心!”一名青衫士子用力拍着桌子,脸色因激动而泛红。“不错!还有那位魔教的玉罗刹,虽出身邪派,然此次舍生取义,盗取账册,功莫大焉!可见侠义之心,不在出身,而在其行!”另一人附和道,对玉罗刹的称呼已带上了敬意。这里的主流声音是激赏与支持,认为青云阁与靖北盟的行动是侠义之举,代表了民意天理。

然而,在城西更为保守的“明理书院”,气氛则凝重许多。一些年长的儒生和与朝中关系密切的士绅,则持不同看法。“青云阁虽为江湖组织,苏墨亦颇有才名,然其擅自调查盐铁漕运,动用私刑剿灭潜龙帮,此乃越俎代庖,藐视国法!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学究捻着胡须,忧心忡忡。“还有那岳凌云,身为华山掌门,正道楷模,竟与魔教妖女联手,成何体统?纵然事出有因,亦难免瓜田李下之嫌,恐污了清誉。”另一人摇头叹息,对岳凌云与玉罗刹的“合作”颇不以为然。“那账册……来历不明,真伪难辨。焉知不是江湖仇杀,或是某些人排除异己的手段?仅凭此就断定曹公公、方侍郎有罪,未免太过武断。”更有谨慎者,对罪证本身提出质疑,暗示这可能是一场政治倾轧。

这些较为保守的声音,虽未直接否定范永明之罪,却将矛头指向了苏墨等人的行事手段,强调程序正义与朝廷法度,对江湖势力介入朝堂事务深怀戒心,甚至对罪证的真实性也抱持审慎态度。

而在一些背景更为复杂的文会中,则出现了刻意引导舆论的言论。“诸位可曾想过,那靖北盟秦渊,如今盘踞济南,拥兵自重,朝廷屡次招抚皆虚与委蛇。此番派岳凌云南下,插手金陵事务,其心叵测啊!莫非是想借此掌控漕运,图谋更大?”“还有那青云阁,势力遍布江南,富可敌国,苏墨更是智计百出。他们如此积极推动此事,难道仅仅是为了侠义?恐怕……所图非小!”这些言论隐隐将祸水引向秦渊和苏墨,暗示他们借此机会扩张势力,别有用心。

各种观点在金陵的舆论场上激烈碰撞,支持、质疑、阴谋论交织,形成了“清议滔滔”的局面。这些声音通过士子们的文章、诗词、口耳相传,不断发酵,甚至开始影响一部分中间派官员和士绅的看法。

青云阁内,苏墨听着阁中弟子搜集来的各种舆论汇报,羽扇轻摇,神色平静,眼中却带着深思。“岳掌门,您看,这舆论之战,丝毫不比真刀真枪轻松啊。”苏墨对坐在对面的岳凌云笑道。岳凌云微微颔首,他气质温润,即便身处舆论漩涡,依旧从容:“意料之中。我等所为,触及太多人利益,自然会引来反扑。那些质疑程序、强调法度的言论,看似冠冕堂皇,实则若非迂腐,便是别有用心。至于将祸水引向秦盟主与苏公子你的,其心可诛。”苏墨点头:“不错。他们试图将水搅浑,转移焦点,甚至为我们扣上‘拥兵自重’、‘图谋不轨’的帽子。不过,民心基础仍在,大多数百姓和正直士子,眼睛是雪亮的。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与他们在细节上纠缠,而是要抓住大义名分,将这场‘清议’引导向对我们有利的方向。”

“苏公子已有计较?”岳凌云问道。“他们不是质疑我们越权,质疑证据吗?”苏墨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意,“那我们就给他们一个‘名正言顺’的机会。韩赞周韩公公那边,既然已经表态支持,我们何不借此东风,将此事彻底摆上台面?是时候,让这‘清议’,变成一场真正的‘文华之辩’了。”

就在苏墨谋划如何引导舆论时,负责监视玄静的弟子送来密报。玄静近日深居简出,但与她接触过的几位江南名士,开始在一些小型文会中,发表一些看似中立,实则微妙偏向于质疑苏墨等人动机、强调“稳妥”、“莫激化矛盾”的言论。同时,她那笔代号“青鸾”的资金,最终流向也已查明,并非直接汇给黑巫教已知账户,而是流入了北直隶几个看似普通的道观、寺庙,而这些地点,经过交叉比对,赫然与黑巫教“玄阴万煞大阵”可能的阵眼位置高度重合!

“玄静……她是在用她的方式,‘资助’黑巫教布阵?还是说,她想通过控制这些资金流向,来影响甚至掌控大阵的某个环节?”苏墨眉头紧锁,玄静的意图愈发扑朔迷离。“她此刻在舆论上搅浑水,是想拖延时间,还是另有所图?”

一直靠在软榻上调息,脸色仍有些苍白的玉罗刹忽然嗤笑一声,她内力在岳凌云帮助下稳定了不少,但伤势仍需静养:“那个假道学,一贯会装神弄鬼。要我说,管她什么目的,直接抓来问问不就清楚了?跟她玩什么口水仗!”她性子直接,最不耐烦这些弯弯绕绕。

岳凌云看了她一眼,温言道:“玉姑娘稍安勿躁。玄静身份特殊,牵扯前朝秘辛与彼岸之说,贸然动手,恐生变数。苏公子欲行文华之辩,正是要以堂堂正正之师,破其鬼蜮伎俩。”

苏墨也笑道:“玉姑娘且安心养伤,这场仗,有得打。不过,你说的也不全错,有些时候,确实需要快刀斩乱麻。”他目光转向一直抱剑默立窗边的江辰,“江兄,舆论战场交给我们就好。有另一件事,恐怕非你莫属。”

江辰转过头,无声地看向苏墨。

“看紧玄静。”苏墨语气转为凝重,“我总觉得,她不会坐视我们顺利掌控舆论,破坏黑巫教的计划。在她有所异动,尤其是试图离开金陵或者与某些关键人物接触时……拦住她。必要时,可采取一切手段。”

江辰点了点头,没有任何言语,身形一晃,已如轻烟般消失在窗外。有他这柄隐藏在暗处的利剑盯着,玄静任何风吹草动都难逃监控。

苏墨收回目光,对岳凌云正色道:“岳掌门,看来我们需要尽快筹备一场足够分量、能吸引整个江南士林关注的‘文会’了。地点嘛,就在这金陵城内,最负盛名的‘文华书院’如何?我们要在这清议滔滔之中,辨明是非,昭示公道,让那些魑魅魍魉,无所遁形!”

岳凌云眼中闪过赞许之色:“善!岳某虽不擅辞令,亦愿附骥尾,为我等所为,正名立言!”

一场没有硝烟,却同样关乎成败的战争——文华之辩,已在金陵的舆论场上,拉开了序幕。

【下章预告】

文华书院之约震动江南,苏墨广发请帖,邀集名士,欲与质疑者当面对质!岳凌云将以何身份参与此次文会,其正道魁首的声望又将起到何种关键作用?玄静是否会应邀出席,她将在文会上抛出怎样的惊人言论?而江辰的暗中监视,果然发现了玄静与神秘人物的秘密接触,对方身份竟与朝中清流领袖有关!第二百七十一章《文华之辩》,看苏墨如何舌战群儒,岳凌云怎样以德服人,在这思想交锋的战场上,谁能最终赢得话语的主导,奠定胜局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