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的江城被寒冬笼罩,窗外飘着细碎的雪花,寒风呼啸着拍打窗户,室内却温暖如春。许辰窝在沙发上,裹着厚厚的毛毯,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滑动 —— 刷到一条 “东北温室大棚” 的短视频,视频里白茫茫的雪地里,矗立着一排排透明的大棚,走进大棚,里面却长满了绿油油的青菜、红彤彤的番茄,还有挂满枝头的黄瓜,和外面的寒冬形成鲜明对比。
“我的天!冬天还能种出这么新鲜的蔬菜?也太神奇了吧!” 许辰忍不住感叹。视频里的农户正拿着水壶给青菜浇水,笑着介绍:“我们这大棚用的是塑料薄膜,能挡住寒风,留住热量,里面还装了取暖设备,就算外面零下二十度,棚里也能保持二十度左右,一年四季都能种菜!”
许辰看着视频里鲜嫩的青菜,想起冰箱里仅剩的几颗蔫掉的白菜,心里满是羡慕 —— 冬天的蔬菜不仅种类少,还容易放坏,要是家里也有个小大棚,就能随时吃到新鲜蔬菜了。他继续往下翻,看到更多关于温室大棚的视频:有的大棚种着草莓,鲜红的果实挂在绿叶间;有的种着生菜,叶片翠绿鲜嫩;还有的种着辣椒,青红相间,格外诱人。
“反季节种植也太厉害了!古代人要是知道这个,冬天就不用只吃腌菜了。” 许辰自言自语道。他突然想到秦朝 —— 秦朝统一六国后,百姓生活逐渐稳定,但农业技术落后,冬天只能靠储存的粮食和腌菜过冬,新鲜蔬菜更是稀缺,连皇宫里的秦始皇,冬天也很难吃到新鲜的绿叶菜。要是把温室大棚的视频投射到秦朝,让秦始皇看到 “雪天棚内长满青菜” 的场景,肯定会震惊不已,甚至命人建造 “暖房” 种菜,让咸阳宫乃至全国都能在冬天吃上新鲜蔬菜。
秦朝虽然没有塑料薄膜和现代取暖设备,但可以用玻璃(秦朝已有简单玻璃制品,称为 “琉璃”)或透明的动物膜(如羊皮膜)代替塑料薄膜,用炭火或地火加热保持棚内温度,同样能实现 “反季节种植”。秦始皇作为一代明君,一直重视农业发展,要是能解决冬天吃新鲜蔬菜的问题,不仅能提升皇室生活品质,还能让百姓受益,巩固统治。
许辰摸出胸前的运动相机,调整好角度,对着手机屏幕上的温室大棚视频开始录制,确保能清晰拍到大棚外观、内部蔬菜长势、农户种植过程等细节。“大家好,我现在刷到的是东北温室大棚的视频,你们看外面下着大雪,棚内却长满了新鲜蔬菜,这就是反季节种植的魔力。” 许辰对着镜头轻声说道,“大棚用塑料薄膜保温,里面加热,就算冬天也能种出青菜、番茄、黄瓜,解决了冬天吃不到新鲜蔬菜的难题。”
他对着镜头详细展示大棚结构:“你们看这大棚的骨架是钢铁做的,外面覆盖塑料薄膜,能挡住寒风,留住阳光带来的热量;里面有取暖设备,能在温度过低时加热;还有灌溉系统,定时给蔬菜浇水。秦朝虽然没有这些现代设备,但可以用木头做骨架,琉璃或羊皮膜做覆盖物,用炭火加热,同样能建出‘暖房’,种出新鲜蔬菜。”
运动相机的实时弹幕很快刷了起来:
“卧槽!温室大棚 yyds!冬天的新鲜蔬菜全靠它”
“秦始皇要是看到这个,肯定会惊掉下巴!秦朝冬天哪有新鲜蔬菜”
“琉璃代替塑料薄膜,炭火加热,秦朝工匠肯定能做到!”
“想象一下秦始皇在冬天吃到新鲜青菜的样子,肯定很开心”
“许辰快投射到秦朝!让秦始皇看看,解决冬天吃菜难题”
许辰看着弹幕,忍不住笑了:“大家说得对,秦朝的琉璃虽然不如现代玻璃透明,但也能透光;羊皮膜经过处理后也能变得透明,覆盖在暖房上,能留住热量。炭火加热虽然不如现代设备方便,但只要控制好炭火用量,就能保持棚内温度,满足蔬菜生长需求。”
他又对着镜头展示棚内的蔬菜:“你们看这些青菜,叶片翠绿,长势旺盛,都是在冬天种植的。秦朝的百姓冬天只能吃腌菜,要是能在暖房里种出这些蔬菜,不仅能补充维生素,还能改善生活品质。秦始皇要是推广暖房种菜,肯定会受到百姓的爱戴。”
正在厨房做饭的爸爸听到许辰的话,走出来看了一眼手机屏幕:“这温室大棚确实厉害,我们小时候冬天只能吃萝卜、白菜、腌菜,哪有这么多新鲜蔬菜。古代人更可怜,冬天能有口吃的就不错了,哪还敢想新鲜蔬菜。”
“是啊,” 许辰点点头,“秦朝统一后,农业有了发展,但冬天还是缺新鲜蔬菜。要是能把温室大棚的技术传到秦朝,让秦始皇建暖房种菜,肯定能改变这种情况。”
爸爸恍然大悟:“你又想把现代技术传到古代啊?这个温室大棚确实适合,秦朝有琉璃、木头、炭火,工匠们肯定能建出来,就是规模可能没这么大,但能种出青菜就不错了。”
【检测到含 “现代温室大棚技术 + 古代农业改良” 的创新结合内容,是否定向投射至秦朝始皇帝二十八年(秦始皇在咸阳宫过冬,处理农业奏折时)?】
系统的提示音在脑海里响起,许辰立刻点头:“定向投射,重点突出温室大棚的保温原理、反季节种植效果、古代可实现的替代方案,确保秦始皇和秦朝大臣能理解并产生兴趣。”
【投射启动中... 适配秦朝农业技术与建筑工艺... 画面清晰度优化... 投射成功!】
运动相机的屏幕突然亮起一道金光,画面瞬间切换到秦朝咸阳宫的场景 —— 许辰知道,此刻温室大棚的视频,正被秦始皇和秦朝大臣们实时观看。他对着镜头补充:“始皇帝陛下,温室大棚虽依赖现代技术,但核心的‘保温透光’理念可在秦朝实现。用琉璃或羊皮膜做覆盖物,炭火加热保温,您的工匠定能建出暖房,让咸阳宫在冬天吃上新鲜蔬菜!”
*** 秦朝,始皇帝二十八年,咸阳宫,正殿。
腊月的咸阳被大雪覆盖,寒风呼啸着穿过宫殿的飞檐,发出呜呜的声响。咸阳宫内,炭盆里的炭火燃烧着,却依旧驱散不了浓重的寒意。秦始皇嬴政穿着黑色的龙袍,坐在高高的御座上,面前摆着一堆关于农业的奏折 —— 入冬以来,关中地区降雪不断,农作物减产,百姓冬天的食物供应成了问题,各地官员纷纷上书,请求朝廷支援。
“冬天百姓只能吃腌菜和储存的粮食,长期下去,容易生病。” 秦始皇皱着眉头,对旁边的丞相李斯说道,“朕已下令开仓放粮,但新鲜蔬菜稀缺,就算有粮食,也难以保证百姓健康。李斯,你有什么办法能解决冬天吃新鲜蔬菜的问题吗?”
李斯躬身说道:“陛下,臣已派人去南方采购蔬菜,但路途遥远,运输过程中损耗严重,能运到咸阳的寥寥无几。古代从未有过冬天种蔬菜的先例,臣也无计可施。”
秦始皇叹了口气,心里满是无奈 —— 他统一六国,建立秦朝,让百姓过上了安稳日子,却在 “冬天吃新鲜蔬菜” 这件小事上束手无策。他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心想:要是冬天也能种出蔬菜,百姓就不用再受冻挨饿,国家也能更稳定。
就在这时,天空突然亮起一道耀眼的金光,紧接着,一片巨大的光幕缓缓展开,覆盖了整个正殿。大臣们吓得纷纷跪倒在地,以为是上天发怒,只有秦始皇保持着镇定 —— 他曾听说过上古时期有 “天幕” 降临,传授人间智慧,没想到今天竟亲眼见到了。
“都起身!此乃天幕,仙人显灵,非灾祸也。” 秦始皇沉声说道,目光紧紧盯着天幕,“看看仙人要传授什么,或许能解决冬天吃菜的难题。”
大臣们这才战战兢兢地起身,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天幕。光幕里渐渐浮现出画面 —— 一片白茫茫的雪地,雪地里矗立着一排排透明的 “屋子”(温室大棚)。一个穿着短衣的年轻人(许辰)走进 “屋子”,里面的景象让大臣们惊呆了:绿油油的青菜长满了田地,红彤彤的番茄挂在枝头,黄瓜藤蔓沿着架子攀爬,上面结满了翠绿的黄瓜,和外面的寒冬形成鲜明对比。
“那透明屋子是什么?里面怎么会有这么多新鲜蔬菜?” 李斯指着天幕里的温室大棚,惊讶地问道,“外面下着大雪,里面却像春天一样,太神奇了!”
秦始皇也瞪大了眼睛,心里满是震撼 —— 他从未见过冬天有如此新鲜的蔬菜,更从未见过能在冬天种菜的 “透明屋子”。这 “屋子” 既能挡住寒风,又能让阳光照进来,里面的温度肯定很高,才能让蔬菜生长。
天幕里的许辰,正对着镜头解说:“这是现代的温室大棚,外面覆盖着塑料薄膜,能挡住寒风,留住阳光带来的热量;里面装有取暖设备,就算外面零下几十度,棚内也能保持温暖,满足蔬菜生长需求。这种方法叫反季节种植,能让冬天也长出新鲜蔬菜,解决了冬天吃不到新鲜蔬菜的难题。”
“温室大棚... 反季节种植...” 秦始皇喃喃自语,眼睛渐渐亮了起来,“李斯!你听到了吗?仙人这是在教我们冬天种菜!用透明的东西做覆盖物,留住热量,再用炭火加热,就能建出‘暖房’,种出新鲜蔬菜!”
李斯也激动地说道:“陛下英明!我们秦朝有琉璃(简单玻璃制品)、羊皮膜,还有充足的木头和炭火,完全能仿制这种温室大棚!琉璃和羊皮膜能透光,木头能做棚架,炭火能加热保温,肯定能种出蔬菜!”
天幕里的许辰,继续展示温室大棚的细节:“大棚的骨架要坚固,能承受积雪的重量;覆盖物要透明,让阳光照进来;里面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定期浇水施肥。秦朝的工匠可以用粗壮的木头做骨架,琉璃或处理过的羊皮膜做覆盖物,棚内放置炭盆加热,控制好温度,就能种出青菜、萝卜等耐寒蔬菜。”
“木头、琉璃、羊皮膜... 这些我们都有!” 秦始皇越听越兴奋,立刻对旁边的宦官说道:“传朕旨意,让将作少府(秦朝负责宫廷建筑和手工业的官员)立刻带着最好的工匠来正殿,朕要让他们照着天幕里的样子,建造暖房,种植蔬菜!”
“是!陛下!” 宦官连忙躬身退下,快步去传旨。
大臣们也兴奋地讨论起来:
“要是能建成暖房,冬天就能吃到新鲜蔬菜了!”
“陛下圣明,仙人相助,我大秦百姓有救了!”
“工匠们肯定能做好,琉璃和羊皮膜都能找到,炭火也充足!”
秦始皇看着大臣们期待的样子,心里满是欣慰 —— 仙人传授的方法,不仅能解决冬天吃新鲜蔬菜的难题,还能让百姓更爱戴他,巩固秦朝的统治。他仿佛已经看到暖房里长满青菜的场景,看到百姓们吃到新鲜蔬菜时的笑容。
很快,将作少府章邯就带着工匠们来了 —— 为首的是木匠王师傅(擅长建筑骨架)、琉璃匠李师傅(擅长琉璃制作)、农匠张师傅(擅长农业种植),三人手里还提着工具和材料样品,恭敬地跪在秦始皇面前:“臣等参见陛下,不知陛下传唤臣等,有何吩咐?”
秦始皇指着天幕里的温室大棚,说道:“章邯,你带工匠们看天幕里的仙物,这叫温室大棚,能在冬天种出新鲜蔬菜。朕要你们仿制,用木头做骨架,琉璃或羊皮膜做覆盖物,棚内用炭火加热,半个月内建成暖房,种出青菜,能做到吗?”
章邯和工匠们抬头看了一眼天幕,又仔细听了许辰的解说,王师傅率先说道:“陛下放心!木头骨架臣能做,选用粗壮的榆木,搭建坚固的棚架,能承受积雪重量;棚顶设计成倾斜的,方便积雪滑落,不会压塌棚架。”
李师傅也说道:“琉璃臣能制作,虽然不如天幕里的透明,但也能透光;若琉璃不足,可用羊皮膜代替,羊皮膜经过硝制后会变得透明,覆盖在棚架上,能留住热量。”
张师傅最后说道:“蔬菜种植臣擅长,青菜、萝卜、菠菜等耐寒蔬菜,在温暖的环境中就能生长。只要暖房内温度保持在十度以上,定期浇水施肥,半个月内就能长出幼苗,一个月就能收获。”
秦始皇满意地点点头:“好!朕就信你们一次!半个月后,朕要在暖房里看到新鲜蔬菜幼苗;一个月后,朕要在餐桌上吃到暖房种的青菜!做得好,朕重重有赏;做得不好,提头来见!”
“臣等遵旨!定不负陛下期望!” 章邯和工匠们齐声应道,起身退下,立刻赶往咸阳宫西侧的空地,开始建造暖房。
*** 接下来的半个月里,工匠们日夜忙碌,不敢有丝毫懈怠。王师傅带领木匠们砍伐粗壮的榆木,经过去皮、打磨、拼接,搭建起了一个长五十步、宽二十步的棚架,棚顶设计成倾斜的,两侧留有通风口,方便调节温度;棚架的柱子深埋地下,确保稳固,能承受积雪的重量。
李师傅则带领琉璃匠们制作琉璃 —— 选用石英砂、长石、石灰石等材料,经过高温烧制,制成透明的琉璃板,虽然透明度不如现代玻璃,但也能让阳光透过;同时,他还让人硝制羊皮膜,将羊皮浸泡在硝石溶液中,去除油脂和杂质,制成透明的羊皮膜,作为琉璃的补充。
张师傅则提前准备蔬菜种子 —— 挑选耐寒的青菜、萝卜、菠菜种子,进行浸泡催芽,确保播种后能快速发芽;同时,他还准备了肥料(腐熟的农家肥)和灌溉工具,为种植做好准备。
半个月后,暖房的主体结构终于完成 —— 榆木搭建的棚架坚固挺拔,棚顶覆盖着琉璃板和羊皮膜,阳光透过覆盖物,洒进暖房内部,让里面充满了暖意;棚内放置了十个炭盆,均匀分布在四周,用于加热保温;棚内的土地经过翻耕,施上了农家肥,已经准备好播种。
章邯亲自带着秦始皇来到暖房,介绍道:“陛下,暖房已建成,棚内温度可通过炭盆调节,目前温度保持在十五度左右,适合蔬菜生长;张师傅已准备好种子,今日即可播种。”
秦始皇走进暖房,立刻感觉到一股暖意扑面而来,和外面的寒冬形成鲜明对比。他看着棚内平整的土地,透明的棚顶,心里满是欣慰:“好!建造得很好!今日就播种,朕要亲眼看着这些蔬菜长大。”
张师傅立刻带领农工们开始播种 —— 将催芽后的青菜、萝卜、菠菜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地里,覆盖一层薄土,然后用洒水壶浇水,确保土壤湿润。播种完成后,张师傅对秦始皇说道:“陛下,种子已播下,只要保持棚内温度和湿度,半个月后就能长出幼苗,一个月后就能收获。”
秦始皇点点头,对章邯说道:“派专人看守暖房,按时添加炭火,调节温度,确保蔬菜顺利生长。朕会定期来看望。”
“是!陛下!” 章邯躬身应道。
接下来的半个月里,秦始皇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去暖房查看蔬菜长势。刚开始几天,土地没有任何变化,秦始皇心里有些着急;第五天,嫩绿的幼苗终于破土而出,像一个个小绿点,散落在土地里;第十天,幼苗长到了一寸高,叶片舒展,显得格外娇嫩;第十五天,青菜已经长到了三寸高,绿油油的叶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看起来格外新鲜。
“太好了!真的长出蔬菜了!” 秦始皇看着棚内的青菜,高兴地说道,“仙人的方法果然有效,我们大秦也能在冬天种出新鲜蔬菜了!”
章邯和张师傅也兴奋地说道:“陛下,再过半个月,这些青菜就能收获,到时候陛下和大臣们就能吃到新鲜蔬菜了!”
秦始皇点点头,心里满是感慨 —— 仙人传授的暖房技术,不仅解决了冬天吃新鲜蔬菜的难题,还为大秦的农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他决定,等暖房种植成功后,就在全国推广,让更多百姓能在冬天吃到新鲜蔬菜。
*** 一个月后,暖房里的青菜终于成熟了。绿油油的叶片,鲜嫩多汁,看起来就让人食欲大开。张师傅带领农工们开始收获,将青菜小心地从土里拔出,去除根部的泥土,装在竹篮里,送到咸阳宫的御膳房。
当天中午,御膳房就用暖房种植的青菜做了几道菜肴 —— 清炒青菜、青菜豆腐汤、青菜炒肉丝。菜肴端上餐桌时,秦始皇看着翠绿的青菜,忍不住先夹了一口清炒青菜 —— 口感鲜嫩,带着淡淡的清香,比冬天储存的蔬菜好吃太多了。
“太好吃了!这才是新鲜蔬菜的味道!” 秦始皇满意地说道,又喝了一口青菜豆腐汤,汤味鲜美,豆腐嫩滑,青菜的清香融入汤中,让人回味无穷。
大臣们也纷纷品尝起来,一边吃一边称赞:“陛下,这青菜太新鲜了!冬天能吃到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