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 > 第134章 活字印刷印佛经!武则天:佛法传万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4章 活字印刷印佛经!武则天:佛法传万家

初夏的洛阳白马寺香烟缭绕,许辰站在藏经阁前,看着僧人用毛笔手抄《金刚经》,一页纸抄完要半个时辰,抄错一个字就得重写。藏经阁长老叹了口气:“寺里有百部佛经要抄,三十个僧人日夜赶工,也得三个月才能完成。要是能有更快的办法,佛法也能早点传给百姓。”

“现在都用活字印刷了,一天能印几千页。”许辰指着手机里的活字印刷视频,“您看,把字刻在活字上,排版、刷墨、印纸,一套流程下来,比手抄快百倍,还不容易出错。”

长老凑过来看,眼里满是惊叹:“要是唐朝时有这技术,玄奘大师带回的佛经也不用抄那么久了。”

许辰掏出手机,系统自动弹出唐朝史料:此时是垂拱四年,武则天正大力推崇佛教,想通过佛法稳固民心。但当时佛经全靠手抄,不仅速度慢、成本高,还常出现错字,普通百姓根本看不到佛经。白马寺等大寺庙虽有藏经,却因数量有限,无法广泛传播,武则天为此多次召集大臣商议,却始终找不到解决办法。

“这不正好给活字印刷印佛经找个落地场景?”许辰眼睛一亮。他翻出之前拍的活字印刷印佛经视频,画面里,工人用木质活字排版《金刚经》,刷上墨,铺上宣纸,用滚筒一压,一页佛经就印好了。一天能印五千页,百部佛经半个月就能完成,印出的佛经字迹清晰,没有错字。

为了让唐朝僧人看懂,许辰特意做了“古法适配”:把“金属活字”换成“木质活字”,“机械排版”改为“人工排版”,还穿插了手绘的“活字印刷步骤图”,用唐朝口语解说关键技术:“木刻活字,排版灵活;刷墨印纸,一日千页;佛经普及,万民可读。”视频开头加了“手抄佛经VS活字印刷”对比画面,一边是“三十人三月百部,错字多”,一边是“五人半月百部,无错字”,差距一目了然。

考虑到武则天此时在洛阳皇宫处理政务,许辰直接将投射地点定在皇宫和白马寺上空,背景音乐选了庄严的《大悲咒》改编曲,用木鱼和梵呗合奏,既有佛教的神圣,又有技术的革新感,让武则天和僧人都能直观感受到活字印刷的价值。

“双地点同步投射至洛阳皇宫、白马寺上空,确保武则天及大臣、僧人都能看清细节。”许辰点击投射按钮,手机屏幕闪过一道金色的光晕,“就凭武则天推崇佛教的心思,这活字印刷印佛经保管能在唐朝快速推广!”

【时空坐标锁定:唐垂拱四年,洛阳皇宫、白马寺...双地点同步投射中...语言适配完成...投射成功!】

***唐朝,垂拱四年,洛阳,皇宫。

武则天身着紫色龙袍,坐在御书房里,手里拿着一本手抄的《金刚经》,眉头紧锁。佛经上有几处错字,有的地方甚至漏了句子,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次发现手抄佛经出错了。她想让百姓都能读到佛经,可手抄速度慢、错字多,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陛下,白马寺长老求见,说手抄佛经的僧人都累倒了三个,百部佛经还得两个月才能完成。”宫女上官婉儿轻声禀报,手里捧着刚送来的奏折。

武则天放下佛经,叹了口气:“朕知道僧人们辛苦,可没有足够的佛经,怎么让百姓信佛?怎么稳固民心?”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御书房里的书架,上面摆满了手抄的佛经,“要是能有更快的印经方法就好了。”

就在这时,御书房外的天空突然亮起一道柔和的光晕,紧接着,一块巨大的天幕凭空铺开,将整个皇宫都罩了进去。大臣们吓得纷纷跪地,以为是神灵显灵。

“这...这是什么?”宰相狄仁杰紧张地抬头,“陛下,莫非是上天示警?”

武则天却按住了腰间的龙纹玉佩,沉声道:“莫慌!这是天幕,之前在平定徐敬业叛乱时曾见过,能降下利民之术!仔细看,说不定有印经的好办法!”

话音刚落,天幕里的画面就动了起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印经作坊,工人手里拿着木质的字块,快速地在铁板上排版;排版完成后,一个工人用刷子蘸上墨,均匀地刷在字块上;另一个工人铺上宣纸,用滚筒轻轻一压,掀开宣纸,一页字迹清晰的《金刚经》就印好了。

“那是什么字块?竟能反复使用?”上官婉儿指着天幕里的活字,好奇地问。

天幕里的解说声(唐朝口语)缓缓响起:“此乃‘活字印刷印佛经’之法,将汉字刻在木质活字上,按经文顺序排版;排版完成后刷墨印纸,一页只需一炷香时间;活字可重复使用,印完一部佛经后,可拆版重排其他经文;此法印经速度比手抄快五十倍,错字率降至零,成本仅为手抄的十分之一。”

“速度快五十倍?错字率零?”武则天猛地站起来,眼睛死死盯着天幕,“我们的僧人手抄一页要半个时辰,这方法竟能一炷香印一页?百部佛经半个月就能完成?”

画面继续播放,展示了活字印刷的细节:活字采用“宋体字”设计,笔画清晰,便于辨认;排版时用“铁板固定”,防止活字移位;墨汁用“松烟加胶”制成,印出的字迹不易褪色;印好的佛经用“线装”装订,方便翻阅和保存。解说声还特意强调:“此技术所用材料为木、纸、墨,普通作坊可仿制;现有寺庙的木工就能刻制活字,无需专业工匠,推广成本低。”

画面里还出现了百姓读经的场景:一个老农捧着印好的佛经,坐在田埂上认真阅读;一群孩童围在寺庙门口,僧人免费发放印好的佛经,孩子们高兴地捧着佛经跑回家;之前因手抄佛经昂贵而读不起经的百姓,现在都能轻松获得佛经,脸上满是笑容。

“太好了!这简直是上天赐给佛门的宝物!”武则天激动得龙袍都差点被风吹起,她对狄仁杰说,“狄仁杰,你看清楚了吗?木刻活字、铁板排版、刷墨印纸,这三步就能快速印经!我们的百姓终于能人人读到佛经了!”

狄仁杰连连点头,手里拿着小本子,飞快地记录着:“陛下,臣看清楚了!活字用松木刻制,排版用铁板固定,墨汁用松烟加胶,这些我们都能做到!”

***与此同时,白马寺。

长老和僧人们正围着天幕,看得入迷。之前累倒的僧人挣扎着坐起来,对长老说:“长老!要是我们能用这活字印刷印佛经,就再也不用熬夜手抄了,还能让更多百姓读到佛经!”

长老点点头,激动得双手合十:“这是佛祖显灵啊!我这就去皇宫,求陛下推广这活字印刷术!”

当天下午,长老就来到皇宫,拜见武则天。他请求武则天下令,在全国寺庙推广活字印刷术,让每个寺庙都能自己印佛经,免费发放给百姓。武则天欣然同意,立刻下旨:

1. 命工部组织木工,刻制《金刚经》《心经》等常用佛经的活字,发放给全国各大寺庙;

2. 派印经工匠到各寺庙指导,教僧人使用活字印刷术;

3. 要求各寺庙每月免费发放千部印好的佛经,让百姓都能接触佛法。

旨意下达后,全国寺庙立刻行动起来。白马寺的木工们日夜赶工,刻制活字;工部的工匠们则奔赴各地,指导僧人排版、印经。不到半个月,白马寺就用活字印刷术印出了百部《金刚经》,字迹清晰,没有错字,比手抄快了五十倍。

消息传到洛阳城,百姓们纷纷来到白马寺领取佛经。一个老妇人捧着佛经,激动得热泪盈眶:“我活了六十年,终于能读到完整的佛经了!感谢陛下,感谢佛祖!”

***一个月后,活字印刷印佛经在全国普及。各大寺庙都能自己印经,每月发放的佛经达百万部,百姓们再也不用因手抄佛经昂贵而读不起经。很多百姓因为读到佛经,变得更加向善,社会秩序也更加稳定。

武则天再次来到白马寺,看到僧人用活字印刷术快速印经,百姓们排队领取佛经的场景,心里满是欣慰。长老对武则天说:“陛下,自从用了活字印刷术,全国信佛的百姓多了三成,各地的寺庙也香火鼎盛。这都是陛下推广活字印刷术的功劳啊!”

武则天笑着说:“这不是朕一个人的功劳,是天幕降下的利民之术,是佛祖的庇佑。只要能让百姓安居乐业,让佛法传遍万家,朕做什么都值得!”

随后,武则天还下令,用活字印刷术印刷其他书籍,如《诗经》《论语》等,让更多的百姓能读到经典着作。活字印刷术也因此从印经扩展到其他领域,推动了唐朝的文化传播和教育发展。

***现代,许辰的出租屋里。

许辰正对着电脑屏幕傻笑,系统界面上,“唐朝活字印刷印佛经普及报告”写得清清楚楚:活字印刷术已在全国寺庙普及,印经速度提升50倍,错字率降至0,佛经发放量从每月万部增至百万部,信佛百姓增长30%,社会秩序更加稳定;活字印刷术还扩展到其他书籍印刷,推动唐朝文化传播,武则天声望达到历史峰值,百姓称“则天印经,功德无量”。

“叮!”系统提示音响起:

【检测到活字印刷术在唐朝成功用于印佛经,解决了佛经传播慢、成本高、错字多的问题,推动佛法普及和文化发展,彰显技术在宗教和文化传播中的核心价值,信仰值+!】

【奖励“唐朝活字印刷复刻套装”一套,含木质活字(《金刚经》常用字,共500个)、铁板排版工具、松烟墨、宣纸、线装工具,按1:1比例还原,可实际体验活字印刷印佛经的全过程。】

许辰点击领取,一个精致的木盒出现在桌上。打开一看,木质活字刻着清晰的宋体字,手感光滑;铁板排版工具包括固定用的夹子和尺子;松烟墨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宣纸洁白柔软,适合印刷;线装工具包括针线和打孔器。

他按照视频里的方法,用活字排版“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刷上墨,铺上宣纸,用滚筒一压,掀开宣纸,六个清晰的字就印在了纸上。许辰掏出手机,拍了张活字印刷套装的合照,配文:“当武则天在皇宫看到天幕里的活字印刷术,当一页页清晰的佛经从印版上诞生,当百姓们捧着免费的佛经露出笑容——这就是技术的力量,它能让神圣的佛法传遍万家,能让珍贵的文化不再稀缺,能让一个时代的精神信仰,在纸张上生生不息。”

发完朋友圈,许辰翻看着下一章的大纲——第135章是“现代养马技术!霍去病:战马壮如虎”,正好承接了这一章“技术推动特定领域发展”的主题,而且现代养马技术能提升战马实力,助力汉朝对抗匈奴,看点十足。

“这节奏太对了!”许辰伸了个懒腰,关掉电脑,“下一章,就让现代养马技术,给汉朝的战马加个‘bu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