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 > 第139章 跨朝医学PK!华佗与孙思邈论针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9章 跨朝医学PK!华佗与孙思邈论针灸

深秋的陕西耀州,许辰站在孙思邈纪念馆的针灸铜人展区,指尖轻轻抚过铜人身上细密的穴位刻痕。讲解员正对着一群学医的学生介绍:“孙思邈在《千金方》里记载了200多个针灸穴位,可在当时,还没有麻醉技术辅助针灸,遇到怕痛的病人很难施针;而三国时期的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却没留下针灸与麻醉结合的记载——要是这两位名医能交流一下,说不定能开创针灸麻醉的先河。”

许辰掏出手机,系统界面自动弹出两段史料:一边是三国时期,华佗正为一个骨折病人施针,病人因疼痛挣扎,导致施针位置偏移,只能重新调配麻沸散;另一边是唐朝,孙思邈为一位老人治疗头痛,老人怕痛不敢接受针灸,只能改用汤药,疗效慢了一半。两位名医都因“针灸痛”的问题困扰,却找不到解决办法。

“这不正好搞一场跨朝医学pK?”许辰眼睛一亮。他翻出之前整理的“华佗麻沸散”和“孙思邈针灸”资料,剪辑成“跨朝医学对话”视频:开头先展示两人的困境——华佗的病人怕痛,孙思邈的病人拒针;接着让“虚拟华佗”和“虚拟孙思邈”隔空对话,华佗演示麻沸散制作(曼陀罗花、生草乌等),孙思邈讲解针灸穴位(百会、风池等);最后展示两人“合作成果”——用麻沸散麻醉后施针,病人无痛治疗,治愈率提升三成。

为了让两位名医看懂,许辰特意做了“时空适配”:用动画模拟“麻沸散麻醉原理”(阻断疼痛信号),用3d模型标注“针灸穴位与病症对应表”,还穿插了手绘的“针灸麻醉流程图”,用两朝通用的文言解说核心逻辑:“麻沸散服下无痛感,针灸找准穴位治根;华佗制麻醉,思邈定穴位;两人相携创医术,病人无痛病能愈。”视频中间加了“无麻醉针灸VS针灸麻醉”对比画面,一边是“病人挣扎,疗效差”,一边是“病人无痛,疗效好”,差距一目了然。

考虑到华佗在许昌、孙思邈在耀州,许辰直接将投射地点定为“两朝天幕同步直播”,背景音乐选了舒缓的《黄帝内经》配乐,用古琴和木鱼合奏,既有医学的庄重感,又有跨时空交流的奇妙感,让两位名医和两地百姓都能参与这场“医学对话”。

“双时空同步投射:三国许昌华佗医馆、唐朝耀州孙思邈药庐,确保两人及弟子、病人都能看清细节。”许辰点击投射按钮,手机屏幕闪过一道淡绿色的光晕,“就凭两位名医对医术的执着,这针灸麻醉保管能成!”

【时空坐标锁定:三国许昌华佗医馆、唐朝耀州孙思邈药庐...双时空信号同步中...语言适配完成...投射成功!】

***三国,许昌,华佗医馆。

华佗身着粗布长衫,正对着一个骨折病人发愁。病人是个少年,因从马背上摔下导致腿骨骨折,华佗本想针灸辅助愈合,可少年一看到银针就吓得发抖,施针时挣扎不停,银针偏了位,只能拔出重新来。

“少年郎,忍一忍,针灸能让骨头长得更快。”华佗按住少年的腿,语气里满是无奈。旁边的弟子吴普也帮着劝说,可少年还是哭着摇头:“太痛了!我宁愿骨头长慢些,也不要扎针!”

华佗叹了口气,收起银针:“罢了,那就只敷草药吧,只是要多养半个月。”他走到医馆窗边,望着远处的许昌城,心里满是困惑——行医这么多年,遇到过太多怕痛拒针的病人,要是能有让病人无痛的办法,该多好?

就在这时,医馆上空突然亮起一道柔和的光晕,一块巨大的天幕凭空铺开。弟子们吓得纷纷护在华佗身前,以为是妖物作祟。

“先生,这是什么?”吴普紧张地问道,手里还握着药杵。

华佗却抬手阻止了弟子:“莫慌!这是天幕,之前在荆州见过,能降下绝世医术!仔细看,说不定有让病人无痛的办法!”

话音刚落,天幕里的画面就动了起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唐朝药庐,一位白发老者正对着一个头痛病人讲解:“此为百会穴,扎针能治头痛,可你怕痛,只能用汤药。”接着,画面里出现了一个“虚拟华佗”,对着老者拱手:“在下华佗,有麻沸散能让人无痛,可针灸穴位不如先生精通。”白发老者(虚拟孙思邈)也拱手回应:“在下孙思邈,懂穴位却无麻醉之法,若能与先生合作,定能解病人之苦。”

“那白发老者是谁?竟也懂针灸?”华佗眼睛一亮,向前走了两步,恨不得钻进天幕里。

天幕里的解说声(文言)缓缓响起:“此乃唐朝名医孙思邈,精通针灸穴位;左侧乃三国华佗,善制麻沸散;今邀两位隔空论医,共创‘针灸麻醉术’——麻沸散服下后,病人无痛感,再施针灸,疗效翻倍;麻沸散用曼陀罗花、生草乌、香白芷等药材配制,针灸按‘病症找穴位’原则:头痛扎百会,腹痛扎中脘,腿痛扎足三里。”

“麻沸散配针灸?病人无痛?”华佗猛地攥紧拳头,指节因用力而发白,“我制麻沸散本是为了开刀,竟没想到能配针灸!这位孙先生的穴位理论,也比我现在用的更细致!”

画面继续播放,展示了针灸麻醉的细节:虚拟华佗先给病人服下麻沸散,一盏茶后病人说“无痛感”;虚拟孙思邈手持银针,精准扎入百会穴,一边扎一边解说:“此穴在头顶正中,入针三分,能治头痛;麻沸散阻断痛觉,针灸直达病灶,两者结合,事半功倍。”接着展示了实战场景——一个怕痛的老人,服下麻沸散后接受针灸,全程面带微笑,七天后头痛痊愈,比只用汤药快了十天。解说声还强调:“麻沸散药材易得,针灸穴位易记;两法结合,可治头痛、腹痛、骨折等多种病症,治愈率提升三成。”

“太好了!这简直是医者的福音!”华佗激动得声音都在发抖,他拉过吴普,指着天幕里的麻沸散配方,“快!拿纸笔来!把麻沸散的新用法、孙先生的穴位图,都记下来!我们现在就试!”

***同一时刻,唐朝,耀州,孙思邈药庐。

孙思邈正为一位老妇人诊脉。老妇人常年头痛,孙思邈诊断后认为针灸百会穴最有效,可老妇人怕痛,每次都只愿喝汤药,疗效一直不理想。

“老夫人,汤药只能缓解头痛,针灸才能除根啊。”孙思邈递过汤药,语气里满是惋惜。老妇人接过药碗,叹了口气:“孙先生,不是我不愿,实在是银针扎头太痛了,我这把老骨头经不起折腾。”

孙思邈摇摇头,走到药柜前,看着一排排草药,心里满是遗憾——行医几十年,他整理了上千个针灸穴位,却因病人怕痛,很多好方法都用不上,要是能有让病人无痛的药,该多好?

突然,药庐上空亮起一道光晕,一块巨大的天幕铺开,和许昌华佗医馆的天幕一模一样。药庐里的弟子们吓得纷纷后退,老妇人也紧张地握住了药碗。

“先生,这是...天上的仙物吗?”弟子卢照邻小声问道。

孙思邈却眼睛一亮,上前一步:“这是天幕!能跨时空传医术!你们看,那不是三国的华佗先生吗?”

天幕里,虚拟孙思邈正和虚拟华佗讨论针灸麻醉,孙思邈看着画面里自己的“分身”讲解穴位,又看到华佗展示的麻沸散,激动得连连点头:“原来麻沸散能这么用!我之前怎么没想到?用麻醉药配合针灸,病人就不怕痛了!”

当天幕展示“针灸麻醉治愈头痛老人”的场景时,孙思邈立刻拉过卢照邻:“快!记下来!麻沸散的配方、针灸麻醉的步骤,一个都不能漏!我们现在就找病人试试!”旁边的老妇人也看呆了,拉着孙思邈的袖子:“先生,要是真能无痛扎针,我愿意试试!”

***当天下午,华佗就在医馆里尝试针灸麻醉。他按照天幕里的配方,重新调配了麻沸散(减少生草乌用量,增加香白芷,降低毒性),给之前的骨折少年服下。一盏茶后,少年说“腿不疼了”,华佗手持银针,按孙思邈的穴位图,精准扎入少年腿上的足三里穴。少年全程没有挣扎,还笑着说“像挠痒痒”。

三天后,少年的腿骨愈合速度明显加快;七天后,少年就能下地走路,比只敷草药快了八天。消息传开,许昌城里的病人都来找华佗用“针灸麻醉”,医馆外排起了长队,之前怕痛拒针的人,现在都主动要求针灸。

同一时间,孙思邈也在药庐里尝试针灸麻醉。他按天幕里的方法,让弟子配制麻沸散,给怕痛的老妇人服下后,扎了百会穴。老妇人全程无痛,五天后头痛就痊愈了,还拉着邻居来药庐,说“孙先生的新医术能让人无痛治病”。

耀州的百姓听说后,都来药庐求医,孙思邈还把针灸麻醉的方法教给其他医生,不到一个月,耀州城里的医生都掌握了这门技术,治愈率比之前提升了三成。

***半个月后,许辰的出租屋里。

许辰正对着电脑屏幕傻笑,系统界面上,“针灸麻醉跨朝应用成果报告”写得清清楚楚:三国许昌,华佗用针灸麻醉治愈病人500余人,将麻沸散配方改良后毒性降低五成;唐朝耀州,孙思邈推广针灸麻醉,培养弟子100余人,耀州治愈率提升30%;两地百姓都称“华陀思邈隔空创医术,无痛治病救万民”,后续其他朝代的医生也通过天幕学习了这门技术,针灸麻醉逐渐传遍各朝。

“叮!”系统提示音响起:

【检测到针灸麻醉在三国、唐朝成功应用,解决了病人怕痛拒针的问题,提升医术治愈率,彰显跨时空医学交流的价值,信仰值+!】

【奖励“跨朝医学复刻套装”一套,含麻沸散药材样本(曼陀罗花、香白芷等)、针灸铜人模型(标注两朝穴位)、《针灸麻醉图谱》(两朝文言版)、无痛针灸体验包(安全银针),可模拟针灸麻醉流程,还原度100%。】

许辰点击领取,一个精致的木盒出现在桌上。打开一看,麻沸散药材样本用绢布包裹,标注着“三国配方”“唐朝改良版”;针灸铜人模型上,既刻着华佗的传统穴位,又标着孙思邈补充的新穴位;《针灸麻醉图谱》用宣纸装订,详细记录了两朝名医的对话和操作步骤;无痛针灸体验包是用树脂做的模拟银针,安全无风险。

他拿起针灸铜人,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穴位,想象着华佗和孙思邈隔空交流的场景,忍不住笑了。许辰掏出手机,拍了张医学套装的合照,配文:“当华佗在许昌看到天幕里的孙思邈,当麻沸散遇上针灸,当病人再也不用怕痛——这就是跨时空交流的力量,它能让不同时代的智慧碰撞出火花,能让医者的仁心跨越千年,能让治病救人的医术,变得更温暖、更有效。”

发完朋友圈,许辰翻看着下一章的大纲——第140章是“现代捕鱼术!郑和:渔网大如天”,正好承接了这一章“技术\/知识创新”的主题,而且现代捕鱼术能解决郑和下西洋的粮草问题,肯定能让远洋船队走得更远,看点十足。

“这节奏太对了!”许辰伸了个懒腰,关掉电脑,“下一章,就让郑和的宝船,用上现代捕鱼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