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 > 第154章 跨朝水利赛!都江堰 PK 大运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4章 跨朝水利赛!都江堰 PK 大运河

初秋的河南郑州黄河博物馆,许辰站在“古代水利工程”展区前,看着都江堰和大运河的微缩模型。讲解员正对着一群游客介绍:“秦朝的都江堰靠‘鱼嘴分水’防洪灌溉,隋朝的大运河靠‘多段通航’连接南北,要是让两个朝代的治水能工巧匠互相学习,黄河治理肯定能更高效!”

许辰掏出手机,系统界面自动弹出秦、隋两朝史料:此时,秦朝都江堰因年久失修,“鱼嘴”分水比例出现偏差,导致成都平原部分地区灌溉不足;隋朝大运河因“水闸设计简陋”,遇到枯水期就会断航,影响南北物资运输。秦始皇看着都江堰的奏报,心里满是焦急——要是灌溉出问题,今年的粮食产量就会下降;隋炀帝杨广也在发愁大运河的断航问题,要是物资运不及时,北方边境的军需就会短缺。

“这不正好办个跨朝水利赛,让两朝互相学习?”许辰眼睛一亮。他翻出之前拍的“都江堰与大运河优化”视频,画面里,分两个展区展示优化方案:秦朝都江堰区(修复“鱼嘴”,新增“飞沙堰”排沙,灌溉面积扩大两成)、隋朝大运河区(改良水闸,增加“蓄水塘”,枯水期也能通航,运输效率提升三成);视频还展示了“两朝技术互补”场景——秦朝用“分水技术”帮隋朝优化运河取水,隋朝用“通航技术”帮秦朝改善都江堰航运,实现“1+1>2”的效果。

为了让两朝帝王和工匠看懂,许辰特意做了“跨朝适配”:用动画还原“鱼嘴分水”和“水闸工作”的原理,比如“鱼嘴将江水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灌溉,外江防洪”;用秦、隋通用的“度量衡”标注关键数据,比如“都江堰优化后,分水比例从6:4调整为5:5,更合理”;视频开头加了“问题对比”画面,一边是都江堰“灌溉不足”,一边是大运河“枯水断航”,直观展示两朝的痛点。

考虑到要让秦、隋两朝同时看到,许辰将投射地点定在“跨朝天幕同步区”,背景音乐选了恢弘的《治水曲》,用鼓和编钟合奏,既有治水的庄重感,又有比赛的紧张感,让两朝参与者能立刻投入到比赛氛围中。

“同步投射至秦、隋跨朝天幕区,确保秦始皇、隋炀帝及两朝工匠都能看清细节。”许辰点击投射按钮,手机屏幕闪过一道深蓝色的光晕,“就凭两朝对治水的重视,这水利赛保管能让黄河治理更上一层楼!”

【时空坐标锁定:跨朝同步区(秦\/隋)...投射信号同步中...多语言适配完成...投射成功!】

***跨朝同步区,秦、隋两朝画面同步显示在天幕上。

秦朝,成都平原都江堰旁。秦始皇身着玄色帝袍,正看着因灌溉不足而发黄的稻田。治水工匠头李冰(李冰之子,继承父业)跪在地上,颤声说:“陛下,都江堰的鱼嘴用了多年,分水比例不准了,内江的水不够,这一片稻田都快旱死了。”秦始皇踢了踢田边的土块,土块一捏就碎,他皱着眉说:“要是灌溉不好,今年的税粮就会减少,必须尽快修好!”

隋朝,洛阳大运河码头。隋炀帝杨广站在断航的运河边,看着堆积如山的粮草,脸色铁青。运河督监王弘急得直跺脚:“陛下,这枯水期一到,运河就断航,北方的军需运不过去,再这样下去,边境士兵就要断粮了!”杨广攥紧拳头,心里暗叹——要是能让运河全年通航,就不用再担心物资运输了。

就在这时,两朝的天幕同时亮起,画面同步切换到“跨朝水利赛”的场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个并排的水利模型,左边是“优化后的都江堰”,右边是“改良后的大运河”,每个模型前都立着牌子,标注优化后的效果。

“那鱼嘴旁边加的是什么?竟能让灌溉面积扩大!”李冰指着都江堰模型里的“飞沙堰”,眼睛瞪得溜圆,手里的治水工具都差点掉在地上。

天幕里的解说声(秦、隋双语同步)缓缓响起:“今日举办‘跨朝水利赛’,秦朝都江堰VS隋朝大运河,比谁的优化方案更利民生。秦朝优化方案:修复鱼嘴,让分水比例更合理;新增飞沙堰,排出内江泥沙,防止堵塞;灌溉面积扩大两成,成都平原再也不怕旱涝。隋朝优化方案:改良水闸,用‘升降式’设计,适应不同水位;增加蓄水塘,枯水期放水补航;运输效率提升三成,全年通航不中断。两朝技术可互补,共同解决黄河治理难题,最终以‘民生受益度’定胜负,胜者获‘治水先锋’锦旗。”

“技术互补?还能共同治理黄河?”隋炀帝猛地向前一步,手掌按在运河边的石碑上,指节因用力而发白,“我们的运河水闸要是能结合秦朝的分水技术,肯定能更好地取水!”

画面继续播放,展示了技术互补的细节:秦朝工匠教隋朝工匠“如何根据水流方向设计取水口”,让运河能更好地引入黄河水;隋朝工匠教秦朝工匠“如何建造水闸”,让都江堰的内江也能控制水位,方便航运;还模拟了“黄河治理场景”——两朝技术结合后,黄河下游的防洪能力提升五成,灌溉面积扩大三成,百姓再也不用怕黄河泛滥。解说声还强调:“治水不分朝代,好技术互相学习,才能让更多百姓受益;这次比赛的目的,不是分胜负,而是让两朝共同进步。”

“太好了!朕要学隋朝的水闸技术!”秦始皇激动得声音都在发抖,立刻下令,“李冰,马上派工匠去和隋朝工匠交流,把水闸技术学回来!”

隋炀帝也对着王弘喊:“快!让工匠们向秦朝学习分水技术,优化运河取水口!”

***接下来的一个月,秦、隋两朝的工匠们频繁交流。秦朝工匠带着都江堰的图纸,来到隋朝大运河,指导隋朝工匠设计取水口;隋朝工匠也带着水闸模型,来到秦朝都江堰,帮助秦朝建造水闸。

李冰按照隋朝的水闸技术,在都江堰内江建了两座“升降式水闸”,根据灌溉需求调节水位,成都平原的灌溉面积果然扩大了两成,发黄的稻田重新变得绿油油。

王弘结合秦朝的分水技术,在大运河的黄河取水口建了“小型鱼嘴”,合理分配黄河水,再加上改良的水闸和蓄水塘,大运河在枯水期也能通航,堆积的粮草很快就运到了北方边境。

一个月后,跨朝天幕再次亮起,展示两朝的优化成果:秦朝都江堰灌溉受益百姓增加五十万,粮食产量提升一成;隋朝大运河全年通航,南北物资运输量增加三成。最终,天幕宣布“两朝并列第一,共同获‘治水先锋’锦旗”。

秦始皇看着都江堰旁丰收的稻田,笑着说:“这水利赛比出了好技术,比出了百姓的好日子!”

隋炀帝站在繁忙的运河码头,也感慨道:“要是早有这样的跨朝交流,运河也不会断航这么久了!”

***现代,许辰的出租屋里。

许辰正对着电脑屏幕傻笑,系统界面上,“跨朝水利赛成果报告”写得清清楚楚:秦、隋两朝通过水利赛互相学习,都江堰灌溉面积扩大两成,粮食产量提升一成;大运河运输效率提升三成,实现全年通航;两朝联合优化黄河治理方案,下游防洪能力提升五成,减少洪水灾害十次;百姓满意度提升至九成九,秦始皇和隋炀帝的威望进一步提高;跨朝技术交流模式被其他朝代效仿,后续出现“跨朝农技交流”“跨朝医学交流”。

“叮!”系统提示音响起:

【检测到跨朝水利赛成功举办,推动秦、隋两朝水利技术互补,提升黄河治理能力,改善百姓生活,彰显跨时空技术交流的重要价值,信仰值+!】

【奖励“跨朝水利复刻套装”一套,含都江堰与大运河微缩模型(按1:100比例缩小,可模拟分水、通航)、治水工具复刻品(秦朝锸、隋朝闸板)、“治水先锋”锦旗复刻品、黄河治理优化图纸,可直观展示两朝水利技术,还原度100%。】

许辰点击领取,一个精致的木盒出现在桌上。打开一看,两个微缩模型做工精巧,都江堰模型的鱼嘴能调节分水比例,飞沙堰能模拟排沙;大运河模型的水闸能升降,蓄水塘能放水;治水工具里的秦朝锸锋利依旧,隋朝闸板厚重结实;优化图纸上,用不同颜色标注了两朝技术的结合点。

他拿起都江堰模型,调节鱼嘴的分水比例,想象着当年秦始皇看到稻田丰收时的笑容,忍不住笑了。许辰掏出手机,拍了张水利套装的合照,配文:“当秦朝与隋朝的治水工匠在天幕下交流,当都江堰的鱼嘴结合大运河的水闸,当黄河两岸再也不怕旱涝——这就是跨时空交流的力量,它能让好技术跨越朝代,能让治水的智慧汇聚,能让每一个百姓,都能在安稳的土地上,收获希望,过上好日子。”

发完朋友圈,许辰翻看着下一章的大纲——第155章是“现代肥皂制作!慈禧:沐浴香喷喷”,正好承接了这一章“技术改善生活”的主题,而且肥皂能提升卫生条件,肯定能让清朝百姓的生活更健康,看点十足。

“这节奏太对了!”许辰伸了个懒腰,关掉电脑,“下一章,就让慈禧的清朝,用上能让沐浴更干净的现代肥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