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华夏旌旗:全球俯首 > 第51章 汉南定策,引流归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1章 汉南定策,引流归南

黄忠一愣,没想到这年轻商人竟知自己名号,且言语间充满敬意,心中顿生知己之感,苦笑道:“败军之将,落魄之人,岂敢当公子‘将军’之称。”

刘基诚恳道:“黄将军何必妄自菲薄!将军一身武艺,国之干城,岂可埋没?令郎之病,需长期调理。我乃汉南州牧刘基刘正世。” 他亮明身份,看着黄忠瞬间瞪大的眼睛,继续道,“若将军不弃,可携家眷随我前往汉南。我必延请州内良医,用最好药材,为令郎精心诊治,直至康复。将军亦可在我汉南军中任职,一展所长,重振雄风。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黄忠彻底震惊了!眼前这位救命恩人,竟是名动天下的汉南州牧刘基!如此位高权重,不仅亲自救治其子,更以礼相邀,言辞恳切!回想自己落魄境遇,对比刘基的恩情与气度,黄忠心中感激、敬佩、以及一丝重燃的希望交织在一起。他看了看脸色稍缓的儿子和期盼的女儿,再无犹豫,抱拳单膝跪地,声音洪亮,带着武将的决绝:“黄忠一介武夫,蒙使君不弃,救命之恩,知遇之情,如同再造!黄忠愿携子女投效麾下,供君驱策,刀山火海,万死不辞!”

黄舞蝶也英气勃勃地行礼:“黄舞蝶愿随父亲,效忠使君!”

“五虎上将黄汉升!就这么到手了!还附赠一位巾帼女将!真是意外之喜,天降鸿福!” 刘基心中狂喜难以言表,连忙扶起黄忠:“得汉升将军相助,汉南如得擎天之柱!快请起!车马之事,我等来解决,即刻返程,为令郎好生调理!”

当下,刘基命人协助修理车辕,并将自己的马车让给黄叙养病。一行人带着这份巨大的意外收获,浩浩荡荡,继续向着承汉城进发。

第五十章:汉南定策,流民归心

承汉城外,旌旗招展,鼓乐喧天。州牧刘基携徐庶、马良、石韬、邓芝、廖化等新投荆襄才俊,以及老将黄忠一家凯旋而归的消息,早已传遍全城。太史慈、法正、刘巴、是仪、孙邵、孟获、祝融夫人、兀突骨等留守文武,率众出郭十里相迎。

“恭迎主公(州牧)凯旋!”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震四野。当看到刘基身后那一个个气度不凡的新面孔,尤其是感受到黄忠那虽略显疲惫却依旧渊渟岳峙的猛将气度时,留守众人无不精神大振!

“主公此行,收获颇丰啊!”法正抚掌笑道,目光扫过徐庶、马良等人,眼中闪烁着棋逢对手的兴奋光芒。

太史慈大步上前,与黄忠目光一碰,两位绝世虎将气息交感,皆生出惺惺相惜之感。“这位便是黄汉升将军?慈久仰大名!今日得见,幸甚!”

黄忠连忙还礼:“不敢当!将军想必就是太史子义?忠亦闻名久矣!”

刘基笑着为双方引见。当介绍到徐庶、马良、石韬、邓芝等人时,法正、刘巴等文臣眼中皆露出郑重之色,深知这些皆是王佐之才,汉南文官体系将迎来质的飞跃。

入城后,自然是一番盛大的庆功宴席。席间,新老文武把酒言欢,气氛热烈。黄忠之子黄叙已被妥善安置,由州中最好的医官接手,用上刘基亲定的方药调理,病情日渐稳定,让黄忠感激涕零,彻底归心。

次日,州牧府议事堂,济济一堂。刘基端坐主位,左侧以法正、刘巴为首,右侧以太史慈、黄忠为尊,徐庶、马良、石韬、邓芝、是仪、孙邵、孟获、祝融、兀突骨、童林等文武分列左右,汉南州的核心班底,前所未有的强大!

“诸位,”刘基声音清越,带着凯旋的喜悦与开拓的豪情,“此次荆襄之行,得蒙上天眷顾,将士用命,更得元直、季常、广元、伯苗、汉升等众多大才来归,我汉南州,如虎添翼!”

众人齐声道:“主公英明,天佑汉南!”

刘基继续道:“然,徒有良才,不足以成大事。疆土已拓,兵马已备,当务之急,乃是固本培元,积草囤粮,吸引流民,增加人口,方有争雄天下之根基!今日之议,便在于此:如何让我汉南,成为天下百姓向往的安居乐业之所,成为人才趋之若鹜的建功立业之地?”

话音刚落,新晋军师中郎将徐庶徐元直便率先出列,他早已深思熟虑,成竹在胸:“主公,诸位同僚。庶有一策,名曰‘宣政安民,引流归南’!”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这位以智慧闻名的颖川奇士身上。

徐庶走到巨大的汉南州地图前,手指划过州境线:“当今中原,战乱频仍,曹操、袁绍对峙于官渡,兵连祸结;荆州刘表,虽暂安,然内部倾轧,赋税日重;江东孙策,锐意扩张,徭役不休;益州刘璋,暗弱,豪强兼并。天下百姓,流离失所者,不可胜数!此乃天赐良机,予我汉南吸纳人口之时也!”

他目光炯炯,声音提高:“然,流民畏难,信息闭塞,不知我汉南之政。故,首重在一个‘宣’字!请主公下令,精选能言善辩、熟悉各地风土人情的吏员及商队护卫,组成‘宣政使’,随我汉南商队,北上荆州、东入江东、西进益州,乃至潜入中原!不贩货物,专司宣扬我汉南仁政!”

他详细阐述道:“其一,宣我汉南‘土地承包’之策:凡来归流民,每丁授田五十亩,前三年来赋税,三年后,亩税仅收三升谷,永为定制!确保耕者有其田!”

“其二,宣我汉南‘安居’之策:州府组织人力,于各郡县预先修建简易屋舍‘流民屯’,流民至,即刻可分得安身之所,并预借三个月口粮、粮种、农具,助其立根!”

“其三,宣我汉南‘兴工’之策:愿入工坊、矿场者,待遇从优,按劳取酬,其子弟可入‘匠学堂’免费就读,习得一技之长!”

“其四,宣我汉南‘招贤’之策:凡有才之士,无论出身,一经考核,量才录用,待遇优厚!”

徐庶最后重重一点地图:“同时,请主公拨付专款,于各主要入境关隘、水道,设立‘流民接待司’,提供粥棚、医药,专人引导安置。再令各郡县,将流民安置成效,列为官吏考绩首要!如此,政令通畅,上下齐心,必能使流民如百川归海,源源不断汇入我汉南!”

此言一出,满堂皆静,随即爆发出热烈的议论声!

“妙啊!”法正击节赞叹,“元直此策,系统周全,攻心为上!不仅招人,更是树信!若行之,不数年间,我汉南人口必能翻番!”

刘巴抚须点头:“授田、安居、兴工、招贤,四管齐下,直击流民痛点!尤其是预借粮种农具,此乃雪中送炭,能收天下寒士之心!只是……此举耗费巨大,州府钱粮可能支撑?”

负责财政的孙邵立刻盘算道:“眼下盐铁之利日增,若能顺利打通与荆州商贸,钱财应可支撑。粮食方面,新得交趾三郡,乃鱼米之乡,加之主公带来的高产作物若试种成功,支撑流民初期消耗,应无大碍!此乃长远投资,值得!”

太史慈也从军事角度肯定:“人口增加,兵源自足!且流民得安,必感念主公恩德,军民一心,战力倍增!”

黄忠感慨道:“主公与诸位先生所思所虑,皆为民生,黄某佩服!若天下州郡皆如此,何来乱世?”

孟获嚷嚷道:“这法子好!来了人,咱们的地才有人种,矿才有人挖!我们夷人部落也能多换盐巴布匹!”

祝融夫人也点头赞同。

刘基心中大喜,徐庶此策,深合他意,且考虑周详,远超他这个半吊子现代人的设想。他当即拍板:“元直之策,老成谋国,甚合我心!便依此策!着即成立‘招民安政司’,由元直总揽全局,法正、刘巴、孙邵协同,制定详细章程,拨付专款,立即执行!”

“诺!”徐庶、法正等人齐声领命。

刘基环视众人,声音铿锵:“从此,我汉南州,不仅要成为军事重镇,更要成为乱世中的桃源,百姓的乐土!我们要让天下人知道,来我汉南,有田种,有屋住,有工做,有前程!此策,便是我汉南未来十年的根基之策!望诸位同心协力,共成此业!”

“同心协力,共成此业!”堂下文武,无论新老,皆热血沸腾,齐声应和。他们仿佛看到,无尽的流民正跨越千山万水,向着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汇聚而来,汉南州的根基,将因此而坚如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