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华夏旌旗:全球俯首 > 第22章 孟获的漫漫追妻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基又看向薛礼和笮融:“薛公,笮将军。行政建制亦需跟上。我意,暂不设州郡,以免树大招风。但需划片管理。以滇池平原为核心,设一‘治所’,暂称‘南中都督府’,我自领都督。其下,按地理、部落分布,设若干县,选派得力之人担任县长,负责民政、赋税、治安。你二人负责勘察地形,划分县域,草拟官吏选拔任用章程。”

薛礼沉吟道:“主公,县令人选……是否优先考虑归附的部落首领?以安其心?”

刘基摇头:“可设副职安抚,但正职县长,必须通文墨、晓政事、忠于我等。优先从随我等南来的文吏、以及军中识文断字、表现忠诚的低级军官中选拔!我们要建立的,是一个有效的管理体系,而非部落联盟!”

这话说得斩钉截铁,彰显了刘基彻底的中央集权意图。薛礼、笮融心中一凛,躬身应下:“明白!”

最后,刘基看向一直闭目养神的名士许劭,笑道:“许公,您的‘月旦评’名满天下。如今南中初立,人才匮乏,这选拔、考评官吏之责,非您莫属。请您拟定一套考评标准,定期对各级官吏进行评议,优者赏,劣者罚,庸者退!”

许劭睁开眼,微微颔首:“主公放心,劭必秉公而行,为公开才。”有这位大名士坐镇考评,无疑能增加新政权选官的公信力。

一系列政令有条不紊地颁布下去,一个草创但骨架清晰的政权机器开始缓缓运转。土地改革法令张贴出去,承诺“耕者有其田”,极大激发了底层民众和归附部落普通成员的热情。新的行政划分和官吏选派,则像一张大网,将原本松散的各部逐渐纳入统一管理。

这一切,都被一个人看在眼里——祝融夫人。她派出的探子,将刘基这边的动静源源不断传回。

祝融部落大帐中,祝融听着手下汇报“刘基颁布新土地法”、“设立县治”、“选拔官吏”,秀眉微蹙,手指无意识地点着桌面。这个刘基,行事章法与她认知中的所有汉人官员或部落首领都不同,不急于扩张抢地盘,反而埋头搞内政,手段还如此……新奇有效。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以及一丝难以言喻的好奇。

而就在这南中大地悄然变局的背景下,一场画风清奇的“追妻大戏”也同步上演。

孟获归附后,被刘基任命为“南中抚夷中郎将”,地位崇高,但具体政务有是仪、孙邵等人负责,他反倒清闲下来。这一清闲,全部精力就投入到了刘基亲授的“泡妞大法”实践之中。

第一次实践,他选择了“投其所好”。听说祝融夫人的标枪在一次战斗中损毁了,他立刻找来部落最好的铁匠,亲自守着炉子,用了三天三夜,打造了一柄百炼精钢的标枪,枪刃寒光闪闪,枪杆用上了南中特有的硬木,还精心缠上了防滑的藤条。

他兴冲冲地扛着标枪,跑到祝融部落寨门前,大声喊道:“祝融!俺……呃,我给你打了柄新标枪!你看看合不合手!”

祝融闻讯出来,看到那柄明显花了心思的标枪,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但脸上还是那副清冷模样:“孟获,你什么时候学会打铁了?”

孟获挠挠头,想起刘基教的“要真诚”,憨憨一笑:“我不会打,但我看着他们打的!用的都是好铁!你试试,肯定比原来的好用!”

祝融接过标枪,掂量了一下,手感确实不错。她瞥了孟获一眼:“谢了。没事我回去了。”说完,转身就走。

孟获看着她的背影,急了,脱口而出刘基教的第一句土味情话:“祝融!你看今晚的月亮……呃,太阳真大!但不及你……你眼睛亮!”

祝融脚步一个踉跄,难以置信地回头,像看傻子一样看着孟获:“……你没事吧?发烧了?”说完,加快脚步进了寨子。

第一次实践,失败。但孟获没气馁,觉得可能是时机不对(大白天说什么月亮)。

过了几天,孟获听说祝融带人进山狩猎,遭遇了瘴气,有几个族人病倒了。他立刻想起刘基说的“送温暖要送到心坎上”,马上把军中医官最好的防治瘴气的药材(尤其是金鸡纳树皮)包了一大包,又亲自带人送去。

到了祝融部落,他一脸关切(自以为):“祝融,听说你们有人病了?我带了药来,快给兄弟们用上!”

这次祝融的神色缓和了不少,毕竟药材是实实在在的急需品。她点点头:“有劳孟获将军了。”

孟获心中窃喜,觉得机会来了,左右看看,压低声音,用他练习了无数遍的“深沉”语气说:“祝融,你知道吗?你和星星有区别……星星在天上,你在我……在我心里惦记着大家的安危!”

祝融刚接过药材,闻言手一抖,差点把药包掉地上。她脸颊微不可查地红了一下,随即板起脸:“孟获!你好好说话!再胡言乱语,信不信我用这新标枪捅你!” 说完,抱着药材,头也不回地走了。

第二次实践,似乎……有那么一点点效果(至少祝融脸红了),但距离成功还差得远。

孟获有点沮丧,跑去找刘基请教。

刘基听完他的汇报,哭笑不得:“老孟啊老孟!让你真诚,没让你那么僵硬地背书啊!时机!场合!语气!都很重要!而且,不能光送东西说情话,得让她看到你的改变和担当!”

“担当?”孟获不解。

“对啊!”刘基点拨他,“你现在是抚夷中郎将了!主持土地改革,安抚部落,这些事你上心没有?你得让祝融看到,你孟获不再是个只知道打打杀杀的莽夫,而是个能安邦定民、有责任有担当的男人!这才是最大的魅力!”

孟获如醍醐灌顶!对啊!光送东西说怪话,确实像个二傻子。得干正事!

从此,孟获一改往日作风,积极投入到刘基的新政中。他利用自己在夷人中的威望,协助是仪、孙邵清丈土地,调解部落纠纷,推行承包制,干得热火朝天。虽然他不懂具体细则,但他态度积极,执行力强,倒是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

他的变化,自然落在了时刻关注刘基势力的祝融眼里。

“听说孟获最近像变了个人,居然在老老实实帮刘基量地分田?”

“可不是,还说服了几个闹事的头人,看起来挺像那么回事。”

听着手下的汇报,祝融夫人独自站在山坡上,望着滇池平原方向,眼神复杂。那个熟悉的莽夫身影,似乎正被一种新的、她有些陌生的气质所取代。她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孟获,确实……顺眼了不少。

“刘基……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连孟获这块顽石,都能被你雕琢……”祝融喃喃自语,心中对那个未曾谋面的年轻主公,产生了强烈的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