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华夏旌旗:全球俯首 > 第26章 工业狂潮与祝融的抉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6章 工业狂潮与祝融的抉择

“兴汉一号”高炉的成功,如同在南中这片沉寂的土地上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那日夜不息、奔流不出的炽热铁水,不仅浇铸出了锋利的兵刃和坚固的农具,更点燃了所有人心中对未来的狂想。南中都督府治下,一股前所未有的工业狂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气势,汹涌澎湃地席卷开来。

刘基并没有沉浸在单一成功的喜悦中。在“兴汉一号”稳定出铁数日后,他立刻在规模扩大、产业协同的蓝图上挥毫泼墨。

都督府议事厅再次济济一堂,气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热烈。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铁与火的味道。

“诸位!”刘基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他站在那张已被各种新标记覆盖的地图前,目光灼灼,“‘兴汉一号’证明,我们的路走对了!但,这仅仅是开始!一盏孤灯,照亮不了整个南中!我们要的是星火燎原,是让工业之火,燃遍我们控制的每一寸土地!”

他手指重重敲在黑水盐场和新建的“军工营造司”区域:“此地,已初见雏形。下一步,不是再建几座高炉那么简单!我们要打造一个真正的‘工业区’!”

“孙公!是公!”他看向孙邵和是仪,“立即规划!以现有高炉和盐场为核心,向东、西两侧扩张!新的高炉,不能只有一座,要形成集群!除了炼生铁,还要尝试提纯或更先进的炼制方法!我们需要更多的炉子,更专业的分工!”

“煤矿!”刘基的手指划向牂牁方向,“余糜将军那边传来的煤,质量上乘,但运输耗费巨大。命他加大开采力度,同时,孙公,你亲自督办,组织人力,开辟一条从煤矿到工业区的固定运输通道!遇山开道,遇水架桥!要确保煤炭能像血液一样,源源不断输送到我们的工业心脏!”

“还有铜矿!”刘基看向陈横送来的报告,“铜乃铸币、制器之必需,伴生的银矿更是财富!陈横将军在朱提郡要建立分矿场,招募匠人,就地冶炼铜锭、银锭,再运回核心区精加工!我们要有自己的钱币,有自己的精密器皿!”

一连串的命令,勾勒出一个庞大而清晰的工业体系蓝图。厅内众人听得心潮澎湃,也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这已远超传统的屯田练兵,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太史慈抱拳,声音洪亮:“主公雄才大略!慈等必竭尽全力!只是……如此大规模兴建,人力、物力消耗巨大,各部落青壮被大量招募,恐有怨言。且如此多的工坊、矿场,需要大量兵士护卫,兵力亦显捉襟见肘。”

刘基早已料到此事:“人力不足,就想办法!一,提高工钱、待遇,让南迁流民、本地贫苦夷人自愿来投!二,与各部落合作,我们出技术、管理,他们出入力、资源,利润分成!三,加快工匠培养,以老带新,开办工匠学堂,批量培养技术骨干!至于兵力……”

他目光转向一直摩拳擦掌的孟获:“孟获将军!”

“末将在!”孟获声如洪钟。

“工业区及各矿场安危,乃我南中命脉所在!光靠现有军力被动防御已不足够!我命你,从归附各部落中,选拔忠诚勇健之士,再征召流民中青壮,组建一支专门的‘工矿护路军’!这支军队,不负责野战攻伐,专职守卫矿场、工坊,保障运输路线安全!你要将他们训练成最熟悉山地、工事防御的精锐!你可能胜任?”

这可是独当一面的重任!孟获激动得脸都红了,啪地一个立正(跟刘基学的):“主公放心!有俺老孟在,保证一只苍蝇都飞不进咱们的工坊矿场!哪个不开眼的敢来捣乱,俺把他脑袋拧下来当炉渣扔了!”

众将见他憨直的模样,皆笑。刘基也笑着点头:“好!但要记住,护卫之道,首重警戒与威慑,非到万不得已,避免冲突,尤其是与可能合作的部落。”

“明白!”孟获咧嘴笑,心里已经开始盘算怎么借着组建护路军的名义,去各部落“招兵买马”,顺便多往祝融部落跑几趟了。这可是公务!正经公务!

命令下达,整个南中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喧嚣的工地。

黑水河畔的工业区,以惊人的速度向外蔓延。第二座、第三座高炉的基座同时开挖,巨大的夯土声和号子声日夜不息。专门烧制耐火砖的砖窑冒起滚滚浓烟。从煤矿通往工业区的道路上,牛车、马车、甚至人力车队络绎不绝,形成了一条黑色的河流。铜矿、盐场也在不断扩建。

匠人们成了最抢手的香饽饽,待遇优厚,地位显赫。刘基兑现承诺,开设了简易的“匠作学堂”,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传授技艺,聪明的年轻人被快速培养起来。一股重视技术、崇尚工匠的风气,悄然在南中形成。

孟获的“工矿护路军”组建得异常顺利。他本身在夷人中威望就高,加上优厚的军饷和“保卫大家饭碗”的口号,应者云集。他严格训练,将部队分成数支,分守要地,并建立了高效的巡逻和预警体系。这家伙粗中有细,在护卫工作上倒是十分尽职尽责。

当然,他也没忘了“主业”。借着巡查各矿场安全的机会,他三天两头就往祝融部落跑。今天送几把新打制的、质量极好的锄头给部落耕种,明天汇报一下工业区最新进展和对周边部落的好处,后天又一本正经地邀请祝融夫人去视察一下护路军的营地, “指导一下夷兵训练”。

祝融从一开始的冷淡、怀疑,到后来的无奈、好奇,心态悄然变化。她亲眼看到,随着盐、铁、煤的开发,原本贫瘠的南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变化。部落里不少年轻人去了工坊矿场干活,拿回了实实在在的盐和钱,家里的日子好过多了。孟获这个莽夫,似乎也真的在干一件了不起的正经事。

这一日,孟获又来到祝融部落,这次是带来了工业区第一批量产的精钢腰刀,作为给部落头领们的“礼品”。

祝融拿起一把腰刀,只见刀身笔直,寒光闪闪,用手指轻弹,发出清脆的嗡鸣,远比他们部落自己打造的铁刀精良得多。她眼中难掩惊讶:“刘基……你们真的能造出如此好刀?”

孟获与有荣焉,挺起胸膛:“那当然!这还不算最好的!主公说了,以后还能造更厉害的家伙!祝融,你看,跟着刘主公干,有前途吧!你们部落要是愿意,可以派更多人来工坊学手艺,或者用你们的特产跟我们换盐换铁刀,绝对亏待不了!”

祝融摩挲着冰凉的刀身,沉默良久。她是个有远见的首领,深知这股新兴力量意味着什么。抵抗?看看孟获就知道,硬碰硬没好果子吃。合作?或许真是部落未来的一条出路。而且,这个刘基,行事手段闻所未闻,却总能把事情办成,让人不得不佩服。

她抬起头,看着一脸期待的孟获,忽然问了一个问题:“孟获,你如今死心塌地跟着刘基,就是为了这些刀和盐?”

孟获一愣,挠了挠头,难得地露出了些憨态:“也不全是……刚开始是打不过,没办法。后来嘛……觉得主公这人,厉害!有本事!跟着他干,带劲!能成大事!不像以前,就知道抢来抢去。”他顿了顿,偷偷看了祝融一眼,声音低了些,“而且……主公对兄弟们好,有啥好事都想着大家,不像有些汉官,尽欺负人。”

祝融看着他,眼神复杂。这个答案,很孟获,也很真实。她挥了挥手:“刀我收下了,你的意思我也明白了。合作之事,我会和长老们商议。你……先回去吧。”

孟获这次没死缠烂打,听话地告辞了。走出寨门,他心情大好,觉得这次祝融的态度明显软化了!主公教的“展现价值和担当”,果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