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华夏旌旗:全球俯首 > 第87章 洛水会盟,共破胡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7章 洛水会盟,共破胡虏

建安十五年春,北方的战报如同雪片般飞向各方,每一封都带着血腥与焦灼。在“漠北联盟国”蓄谋已久、装备精良、战术刁钻的百万铁骑面前,仓促应战的曹操集团,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惨败。

并州全境,在短短数月内相继沦陷。草原骑兵不再满足于劫掠,他们攻占城池,委任官吏,俨然要将这片土地彻底吞并。并州刺史高干战死,大将夏侯惇、曹仁等虽奋力抵抗,却难敌胡骑汹涌之势,损兵折将,被迫退守司隶地区的河东、河内一带,依托黄河天险苦苦支撑。整个中原北大门,洞开!

曹操站在邺城残破的城头,望着北方狼烟,这位一世枭雄,此刻也显得苍老而疲惫。他麾下最精锐的部队,在官渡之战和后续的平叛中已有损耗,面对这支脱胎换骨的草原新军,竟显得如此无力。更让他心痛的是,首席谋士郭嘉,因连日操劳、忧愤交加,加之旧疾(慢性肺部疾病)复发,已咳血不止,卧床不起,群医束手。

“难道天欲亡我曹孟德?”曹操仰天长叹,声音中充满了不甘与悲凉。

“丞相!”程昱、荀攸、贾诩等谋士跪倒一地,“胡虏势大,非一国可敌!当效仿古之合纵,发檄文于天下,召诸侯共赴国难!”

曹操猛地转身,眼中重新燃起决绝的光芒:“不错!此非曹某一人之敌,乃华夏之敌!传檄天下!凡我汉家子民,无论此前有何恩怨,皆应摒弃前嫌,共赴洛阳,歃血为盟,誓灭此獠!”

“讨胡檄文”以最快的速度传遍四方。 檄文言辞激烈,痛陈胡虏残暴,社稷危殆,呼吁天下诸侯以大局为重,合力抗敌。

长安未央宫。

刘协手持檄文,双手颤抖。北方糜烂,朝廷直接暴露在兵锋之下,他比任何人都急。“拟旨!命卫尉马超,即刻点齐西凉精骑,朕……朕要御驾亲征……不,命马超为先锋,速援洛阳!并传旨天下,凡能破胡者,封侯拜将,世袭罔替!”

襄阳州牧府。

诸葛亮看完檄文,羽扇轻摇,对刘备道:“主公,此乃天赐良机,亦是大义所在。曹操若亡,北方尽陷胡尘,下一个便是荆州。我军新得荆州,根基未稳,正需此战扬威立万,收天下人心!亮愿随主公亲赴洛阳,共商抗胡大计!”

刘备肃然点头:“军师所言极是!备虽不才,亦知华夷之辨!二弟、三弟、子龙!随我点兵,北上洛阳!”

吴县将军府。

孙权召集周瑜、鲁肃、张昭议事。周瑜慨然道:“曹操虽为国贼,然胡虏更是心腹大患!唇亡齿寒,若让胡骑饮马长江,江东焉能独存?此战,必须参加!且要让天下人看看,我江东儿郎的威风!” 鲁肃、张昭虽对北上持谨慎态度,但亦知大势所趋。孙权最终拍板:“公瑾、子敬,随我率水陆精锐,北上会盟!”

昆明楚王宫。

刘基接到檄文,并未感到意外。冥使的警告、荀攸的信息,早已让他预见到这一天。他召集核心文武,将北方严峻形势和盘托出。

“终于来了。”刘基声音平静,却带着金铁之音,“此非曹操之难,乃我华夏之劫。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我大楚,不能坐视!”

法正沉声道:“大王,此乃我大楚扬威天下、执掌中原牛耳的绝佳时机!然,需谋定后动。”

徐庶道:“诸侯汇聚,各怀心思。大王此去,当以抗胡为首要,亦需掌控联盟主导之权!”

庞统嘿嘿一笑:“打胡虏是正经,但顺便看看曹操、刘备、孙权他们哭丧的脸,也挺有意思!大王,带上我!统去会会那诸葛村夫!”

刘基决断道:“好!孤亲赴洛阳!黄忠、童林、兀突骨、黄叙,点‘雷君’、‘巨灵’、‘无当飞军’及五万精锐随行!法正、徐庶、庞统随军参赞!国内政务,由沮授、马良、刘巴、是仪总揽!水师由太史慈、甘宁统领,谨防江东、交趾异动!”

半月后,洛阳故地。

昔日繁华的东都,如今只剩断壁残垣,荒草萋萋。各路诸侯的兵马陆续抵达,在废墟外围扎下连绵营寨。曹操、刘备、孙权、马超(代表刘协)以及刘基,这五位当今天下最具实力的枭雄,终于在这国难当头的背景下,汇聚一堂。

会议地点设在一处临时搭建、略显简陋的大帐内。气氛凝重而微妙。曹操面色憔悴,但眼神依旧锐利;刘备面带悲悯,一副忧国忧民之态;孙权年轻的面容上带着谨慎与审视;马超则傲气不减,浑身散发着生人勿近的战意;而刘基,最为年轻,却气度沉凝,身后侍立着黄忠、童林两员气息渊渟岳峙的大将,令人不敢小觑。

简单的寒暄(更多的是警惕的打量)后,曹操作为东道主,首先开口,声音沙哑:“诸位能来,曹某感激不尽!胡虏猖獗,并州已失,司隶危在旦夕!若不能同心协力,则神州陆沉,就在眼前!今日会盟,首议便是,推举一位德高望重、能征善战之人,为抗虏大将军,总领联军,节制各路兵马,共破胡虏!”

帐内瞬间安静下来。德高望重?能征善战?这五个字,让在座几人心中都泛起了波澜。曹操自己?新败之将,难以服众。刘备?声望足够,但实力相对最弱,且荆州新附。孙权?偏安东南,陆战非其所长。马超?勇则勇矣,然性情暴烈,非统帅之才。

所有人的目光,有意无意地,都投向了坐在一旁,自始至终沉稳不语的刘基身上。他地盘最广(新定南疆),兵力最强(连挫张飞、破羌氐、收贵霜“不死军”),武将最盛(黄忠、童林、兀突骨、黄叙皆万人敌),谋臣最多(法正、徐庶、庞统皆在帐外),更重要的是,他此前与各方皆无直接冲突,甚至与曹操有商贸往来,与刘备、孙权亦有“合作”空间,身份相对超然。

刘备轻咳一声,率先开口,语气诚恳:“楚王殿下,扫平南疆,威震羌氐,文治武功,天下共睹。备以为,抗虏大将军一职,非楚王莫属!”

孙权目光闪烁,也接口道:“吴侯之言,深合孤意。楚王雄才大略,麾下兵精粮足,正堪此重任!”

马超虽然傲气,但对刘基麾下黄忠、童林(曾与张飞战平)的实力是认可的,且刘基与他名义上同属“汉室”(刘协封的王),也闷声道:“马某无异议!”

曹操心中复杂,但形势比人强,他深知若无人能整合各方力量,此战必败。他深吸一口气,对刘基郑重拱手:“楚王!国难当头,非计较个人得失之时。曹某恳请楚王,以天下苍生为念,出任抗虏大将军,统帅联军,挽狂澜于既倒!”

刘基心中早有预料,此刻也不再推辞,霍然起身,目光如电,扫过众人:“既然诸位信重,基,义不容辞!这抗虏大将军之职,孤接了!”

他声音铿锵,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即日起,各路兵马,需依令行事,违令者,军法从事!当务之急,是稳住战线,摸清敌情,重整士气!”

“谨遵大将军号令!”众人齐声应诺,不管心中作何想法,此刻表面上的团结必须维持。

会盟初步达成,刘基立刻行使大将军职权,下令各军依险扎营,加固防线,派出大量斥候,侦查漠北联军虚实。

会议暂歇,曹操私下找到刘基,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忧色:“大将军,还有一事相求……奉孝他……病势沉重,恐……恐不久于人世。军中医者,皆束手无策。听闻大将军麾下有名医,或懂奇术……”郭嘉是曹操的臂膀,更是他的知交,他实在不愿看到其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