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华夏旌旗:全球俯首 > 第111章 毒源暗涌,枭雄陷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1章 毒源暗涌,枭雄陷彀

建安十九年的江东,表面承平,内里却暗流汹涌。周瑜暴卒的疑云未散,一股更为隐蔽、却更具腐蚀性的暗流,正沿着贸易的脉络,悄然渗透进东吴的肌体。而这股暗流的源头,并非仅仅来自东瀛的邪马台,其背后,缠绕着更为庞大而阴险的蛛网,其谋划之深远,远超时人想象。

贵霜帝国,富楼沙城,皇宫深处。

贵霜皇帝迦腻色伽二世,这位来自未来的灵魂,正凝视着手中一份由特殊药水书写的密报。密报来自遥远的东方,经由贵霜商队中绝对忠诚的“鸦使”(一种经过特殊训练、能长途传递微小信筒的深色猎鹰)传递,跨越千山万水,历时月于才抵达他手中。密报的内容,正是关于一种名为“极乐膏”的药物的初步试验效果,以及下一步渗透江东的详细计划。

迦腻色伽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笑意。前次联合入侵的惨败,让他和他在安息、罗马的“同类”明白,正面强攻这个古老的国度代价高昂。但他们并未放弃,而是转换了策略。利用各自前世零星的化学知识和对历史走向的模糊记忆,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同一种武器——鸦片。在这个时代,罂粟早已存在,但提纯技术和对其危害的认知几乎为零。他们所做的,不过是利用这个时代已有的蒸馏、熬炼技术,进行更精细的提纯,并赋予其一个诱人的名字和包装。

“卑弥呼在邪马台的种植园初具规模了。”迦腻色伽喃喃自语。

第一个目标,就选定了看似富庶、且与楚国毗邻、可作为跳板的东吴。

几乎在同一时期,安息帝国泰西封、罗马帝国安条克,类似的密令也通过最隐秘的途径下达。 大量的“极乐膏”被伪装成珍贵的香料、药材,通过海陆商路,源源不断地输往邪马台国,由卑弥呼进行最后的“包装”和“营销”。

建业,吴侯府,一场看似寻常的宫廷宴饮。

此番宴饮,多了几位倭国“贵客”,包括新任正使难升米和几位姿容绝佳、谈吐不俗的“雅士”。席间,难升米并未直接提及任何药物,而是大谈海外奇闻,尤其是一种生长于“西海仙山”的奇花,其果实提炼的“逍遥散”,被西域王公视为延年益寿、启迪智慧的圣品,价比黄金。

“此物神奇之处在于,”难升米语气神秘,“非是猛药,而是温补。需有修为深厚者,辅以独特吐纳之法,方能激发其灵效,令人神清气爽,思虑通达,尤善解忧涤虑。我主卑弥呼女王,偶得少许,仅用于祭祀大典前静心凝神,视为国宝。”

这番话,精准地投合了当时贵族崇尚清谈、服食丹药(如五石散)的风气,更将其包装成一种需要“修为”和“方法”才能享用的高端品,而非寻常药物,极大地降低了孙权的警惕心。

起初,孙权对此等“奇谈”一笑置之。他是一代枭雄,深知“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道理,对不明来历之物本能排斥。

然而,难弥呼的布局极其耐心。她并未强求,而是让使团通过“文化交流”、“珍宝馈赠”,让这种“逍遥散”在东吴顶级权贵的小圈子里悄然流传。张昭、顾雍等一些年老体衰或追求养生的重臣,在倭人“雅士”看似不经意的“指点”下,怀着好奇之心微量试用后,纷纷在私下场合称赞其“确有静心奇效”,“服用后精神健旺,处理政务时思绪尤为清晰”。这些赞誉,通过各种渠道,若隐若现地传入孙权耳中。

孙权近年来确实感到国事繁重,心力交瘁,尤其周瑜死后,内外压力巨大。某次,为应对楚国在边境的军事演习,他连续数日与将领商议至深夜,头痛欲裂,御医开的安神汤药效果甚微。陪侍在侧、已凭借高超的茶道、琴艺和“不经意”展现的政见深度而渐得信任的倭国女官丽姬,在孙权揉着额角叹息时,“适时”地轻声说道:“主公劳心劳力,妾身恨不能分忧。听闻顾雍大人近日偶得海外奇方‘逍遥散’,于凝神静思颇有助益,或可解主公燃眉之急?顾大人乃谨慎君子,其所用之物,当非虚妄。”

这番话,巧妙地将“逍遥散”与信誉良好的顾雍联系起来,进一步削弱了孙权的戒心。孙权沉吟片刻,枭雄的谨慎让他没有立刻答应,但缓解极度疲惫的渴望确实被勾起了。他命心腹内侍秘密向顾雍求证,顾雍确实证实此物有静心之效,并呈上极小剂量,言明自己仅偶尔用之。孙权又命内侍寻死囚试药,观察数日,未见异状,反而回报说死囚显得“异常平静”。

终于,在又一次彻夜处理完荆州方向的紧急军情后,孙权在极度疲惫和焦虑的状态下,抱着一种“即便无效亦无大害”的心态,服用了微乎其微的一点点“逍遥散”。

那一刻,前所未有的放松感和轻微的愉悦感席卷了他连日紧绷的神经。尽管他心智坚韧,立刻警觉到这药力非凡,但那种瞬间缓解压力的诱惑,如同在沙漠中跋涉之人见到清泉,已经种下。

丽姬极其懂得分寸,绝不主动劝药,反而时常“提醒”孙权“此物终究是外物,不可依赖,龙体安康还需静养”。但她会在孙权最疲惫、最焦躁的时候,用精心烹制的香茗、舒缓的琴音,配合强大的心理暗示(她深谙此道),让孙权“自然而然”地想起“逍遥散”带来的片刻宁静。同时,她利用各种机会,潜移默化地加深孙权对周瑜旧部(如吕蒙)的猜忌,对楚国威胁的焦虑。

渐渐地,孙权从“极度疲惫时偶一为之”到“感到压力大时便服用少许”。剂量在不知不觉中缓慢增加。他凭借强大的意志力,表面上仍能维持清醒理政,但其性格中多疑、急躁的一面被放大,对“逍遥散”的依赖,变成了一种他自以为能完全掌控、实则已悄然被侵蚀的软肋。

这一日,鲁肃有要事禀报,在宫门处恰遇太医令出来,神色忧虑。

鲁肃心中一动,上前询问:“太医令,何事烦忧?”

太医令见是鲁肃,压低声音道:“鲁大人,下官……下官近日为主公请平安脉,发觉主公脉象……似有虚浮躁动之象,似有服用燥烈丹药之嫌。然下官询问,主公讳莫如深。且……主公近来,气色时好时坏,精力似不如前,下官实在担忧啊!”

鲁肃闻言,如坠冰窟!他联想起近日朝中一些官员精神恍惚、政务懈怠的怪状,以及市井间关于某种“海外神药”的流言,一个可怕的猜想浮现心头!

他匆忙入宫,见到孙权时,仔细观察,果然察觉其气色有异,眼神深处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渴求与烦躁。鲁肃硬着头皮,旁敲侧击,劝谏孙权保重龙体,远离不明之物。

不料孙权反应激烈,不耐烦地打断:“子敬!寡人自有分寸!莫非你以为寡人连这点自制力都没有吗?”

恰在此时,丽姬端着参汤进来,柔声道:“主公,鲁大人也是忠心可嘉。只是鲁大人有所不知,世间万物,用之得法便是良药。主公日理万机,偶用外物辅助,亦是不得已。关键在于节制与心法。” 她话语轻柔,却句句暗示鲁肃不懂其中精妙,离间之意昭然若揭。

孙权闻言,更觉鲁肃多事,挥袖令其退下。

鲁肃退出宫门,心中一片冰凉。他几乎可以确定,主公已深陷彀中!而这一切的幕后黑手,直指倭国!他想起被囚禁的孙尚香,想起周瑜的暴卒,一股强烈的危机感迫使他必须采取行动!

当夜,鲁肃秘密联系吕蒙。

“子明!事急矣!主公恐已中倭人极其阴险之毒计!东吴危在旦夕!如今,唯有寄望于外力破局!”

吕蒙大惊:“外力?何处外力?”

“楚国,刘基!”鲁肃决然道,“当今天下,唯楚王有实力、且有动机对抗此等超越常理之阴谋!我欲冒险,私放尚香公主,由你选派绝对可靠之心腹,护送她南下楚国,面见楚王,揭露倭人及其背后可能存在的黑手!此乃挽救江东唯一生机!”

吕蒙深知此乃滔天大罪,但看着鲁肃眼中决死之意,想起周瑜嘱托,想起江东基业,重重点头:“末将……万死不辞!”

数日后,月黑风高。西山冷宫。

鲁肃买通看守,潜入宫中。见到被囚禁许久、面容憔悴却目光如火的孙尚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