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华夏旌旗:全球俯首 > 第190章 暗流汹涌,新政维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0章 暗流汹涌,新政维艰

圣统四年,秋。迁都的诏书已然颁布,宏伟的建业新都正在长江之畔破土动工,象征着帝国重心的南移与新生。然而,长安旧都的未央宫内,一场没有硝烟、却更为凶险的战争,正随着刘基那套石破天惊的新政逐步推行,而悄然进入白热化。

长安,尚书台衙署,夜。

烛火摇曳,映照着荀彧日益清癯而凝重的面庞。他面前的书案上,堆积着来自各州郡的奏报,大多是关于推行蒙学、清丈田亩、劝课农桑等新政的进展——或者说,是阻力。

“文若,情况如何?” 诸葛亮与庞统联袂而入,他们虽已被任命为枢密院同平章事,准备随驾南迁,但眼下新政推行受阻,仍需他们坐镇长安,与荀彧共同应对。

荀彧长叹一声,将几份最紧要的文书推给二人:“孔明,士元,你等请看。 新政……步履维艰啊。”

诸葛亮拿起一份来自汝南郡(世家大族聚集地)的奏报,眉头微蹙:“‘郡内适龄蒙童,十之七八,其家皆以“农忙无暇”、“路远难行”为由,拒送入学’? 汝南乃中原腹地,何来如此多的‘农忙’‘路远’?分明是有人暗中阻挠。”

庞统抓起一份清河崔氏旁支官员的奏疏,小眼睛眯成一条缝,冷笑道:“‘蒙学师资匮乏,寒门子弟学识浅薄,恐误人子弟;世家子弟,皆需潜心备考新科,无暇他顾’? 哼!说得冠冕堂皇!分明是那些世家豪门,联手抵制,不许族中子弟出任师范,更暗中施压,不让寒门才俊应聘! 他们这是要掐断蒙学的根!”

荀彧又指向另一叠文书,语气沉重:“土地清丈与承包款推行,更是阻力重重。 冀州、青州、徐州等地, 大户隐匿田产、虚报佃户、甚至伪造地契之事,层出不穷。 派去的清丈使,或被 软钉子顶回,或遭 地痞流氓骚扰,难以深入。 更有甚者, 鼓动无知乡民,以‘祖产不可轻动’、‘朝廷与民争利’为名,聚众抗法! 背后, 若无当地豪强指使,绝无可能**!”

“书籍!” 郭嘉裹着厚裘,咳嗽着从门外走入,脸色因激动而泛起潮红,“关键是书籍! 陛下欲行全民蒙学、新式科举, 需海量蒙书、经籍、算学、格物教材。然, 雕版刊印,成本高昂,速度缓慢。 天下藏书,十之七八,尽在世家私库! 他们 或抬高书价,奇货可居;或干脆秘不示人! 长此以往, 寒门学子无书可读,蒙学堂无教材可用, 开民智终成空谈!**”

贾诩如同幽灵般悄无声息地出现,阴恻恻地补充:“ 更有甚者, 各地世家,正 悄然串联。 以‘诗酒文会’、‘宗族祭祀’为名, 暗中商议对策。 其旨无非: 蒙学,使其无师无书而自废; 土改,使其阳奉阴违而拖延; 科举新法,使其把持经典解释权而维持优势。 此乃 软刀子割肉, 看似遵旨,实则架空。 其心可诛!**”

情况比预想的还要严峻。世家大族数百年的积累,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以及他们对地方基层的强大控制力,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不敢公然抗旨,却用各种“合情合理”的借口和阴柔的手段,使得新政的推行寸步难行。

“陛下可知此情?” 诸葛亮沉声问道。

荀彧点头:“ 我已将紧要处,写成密折,呈送陛下御览。 然,陛下近日忙于新都规划与北伐将士封赏,尚未有明确旨意下达。**”

“ 陛下岂会不知?” 庞统眼中精光一闪,“ 陛下乃不世出之雄主,此举, 怕是 有意为之, 欲看清这潭水下的 暗礁与漩涡 !”

翌日,紫宸殿偏殿。

刘基果然召见了核心谋臣团。他面前也摊开着类似的奏报,脸色平静,但目光深处,却蕴含着风暴。

“ 诸卿, 新政受阻之事,朕已尽知。” 刘基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世家之反应,在朕意料之中。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破人垄断,如掘人祖坟。 他们若欣然接受,反倒奇怪了。”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宫城外恢弘的长安城郭,缓缓道:“ 然, 朕意已决,新政必行! 此非仅关乎朕之权威,更关乎 华夏之气运! 民智不开,则科技难兴,国终落后挨打;土地兼并不禁,则流民必生,天下终将大乱! 此乃 大势所趋, 非区区几家几姓所能阻挡!**”

他转过身,目光如炬,扫过众人:“ 然, 硬碰硬,非上策, 徒增内耗,损耗国力。 朕有三策,可 破此僵局!**”

“ 第一策,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刘基道,“ 荀彧!**”

“ 臣在!”

“ 蒙学师资匮乏? 朕准你, 于各州郡设立‘师范速成馆’, 面向 寒门、军中识字士卒、乃至有意向学之商户子弟 公开招募, 由朝廷提供食宿津贴, 进行 为期三月之强化培训, 结业后 直接分配至各地蒙学堂任教! 教材短缺? 着 天工院、翰林院, 集中雕版匠人, 采用 活字印刷术 (刘基早已提供原理) 加紧刊印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及简易算学、格物蒙书! 初期不求精深,但求 普及常用字与基础常识! 所需银钱, 由朕之内帑先行拨付! 朕倒要看看, 是朕的活字印得快,还是他们藏的书多!”

荀彧精神一振:“ 陛下圣明! 活字印刷,可解燃眉之急! 师范速成,可辟新的师资来源! 臣,即刻去办!”

“ 第二策, 釜底抽薪,另起炉灶!” 刘基看向法正和诸葛亮,“ 孝直,孔明!**”

“ 臣在!”

“ 土地清丈受阻于世家? 好! 那我们就 暂避其锋芒! 传朕旨意: 凡 开垦 无主荒地、滩涂、山林者, 不仅 免五年赋税(承包款), 更 由官府提供 粮种、农具借贷, 三年后偿还即可! 所垦之地, 即刻发放‘永业田契’, 受律法保护! 同时, 组织 流民、退伍士卒, 成立‘屯垦团’, 由朝廷派遣官吏、军队保护, 大规模开发 河套、江淮、湖广等地的 大片沼泽、滩涂! 朕要 用新增的土地和人口, 来稀释世家对旧有土地的掌控力! 待 新垦之地成为税源,自耕农成为支柱, 再看那些世家,** 还能否挟地自重?”

诸葛亮眼中闪过睿智的光芒:“ 陛下此策, 高瞻远瞩! 此乃 增量改革 之妙法! 既可缓解人地矛盾,又可培育新政支持之根基! 亮,愿亲自督导江淮屯垦事宜!”

法正也抚掌道:“ 妙! 如此一来, 世家若再阻挠清丈旧田,便是与天下渴望土地之流民、贫户为敌!** 其道义优势,荡然无存!”

“ 第三策, 分化瓦解,重点打击!” 刘基的目光变得冰冷,看向贾诩和郭嘉,“ 文和,奉孝!**”

“ 臣在!”

“ 世家并非铁板一块。 有 冥顽不灵、负隅顽抗者, 亦有 首鼠两端、观望风向者, 甚至还有 愿意顺应时势、谋求新路者。 着你二人, 动用一切手段, 细查各地世家之动向。 对于 暗中串联、积极抗法者, 如 汝南袁氏、清河崔氏之流, 给朕 搜集其 不法证据—— 侵占民田、隐匿人口、偷漏税赋、甚至交通外藩! 待时机成熟, 择其一二 罪证确凿、影响恶劣者, 以 雷霆手段, 抄家问罪, 以儆效尤! 对于 愿意合作者, 可在 新都营造、工坊招标、海外贸易 等方面, 给予适当优待, 使其成为 新政之助力!**”

贾诩躬身,声音沙哑:“ 臣,明白。 锦衣卫,已撒出去了。” 郭嘉也咳嗽着笑道:“ 陛下放心, 顺昌逆亡之道,嘉,略懂。”

“ 此外,” 刘基最后补充,语气森然,“ 传朕口谕与 枢密院 及 兵部: 各地驻军, 需 严密关注地方动向, 若有 胆敢聚众闹事、武力抗法者, 无论背后是谁, 即以谋反论处, 坚决镇压, 格杀勿论! 朕 予他们新政之仁, 亦备 镇乱之铁腕!**”

一番部署,既有 灵活变通的策略(师范速成、活字印刷、鼓励垦荒),又有 分化瓦解的手段(拉拢分化、重点打击),更有 强大的武力后盾(军队威慑)。可谓 刚柔并济,步步为营。

“ 诸卿,” 刘基环视众人,语气凝重,“ 此乃 一场不见刀光剑影,却关乎国本的战争。 望诸卿 各司其职,精诚合作, 务必为朕, 将这新政, 推行下去!**”

“ 臣等,遵旨! 必不辱使命!” 众臣凛然应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