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朝堂之上并未因此而松一口气。有大臣忧心忡忡地进言:“陛下,寒潮国此番受挫,必不会善罢甘休,恐会另生诡计。且我军虽解一时之困,但长久防御仍需谋划。”女帝微微点头,目光凝重。
与此同时,寒潮国军营内,主帅脸色阴沉如墨。他召集众将商议,有谋士献策:“我军可假意退兵,引明军追击,再于途中设伏,定能扭转局势。”主帅听后,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当即下令依计行事。
在明军的营帐之中,气氛紧张而凝重。一名探子匆匆闯入,带来了一个重要的情报:寒潮国的军队似乎有撤退的迹象。
这个消息让部分将领们兴奋不已,他们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战机,可以一举击溃寒潮国的军队。这些将领们求胜心切,纷纷请求大将军下令出兵追击。
然而,大将军却并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好消息冲昏头脑。他眉头微皱,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不可轻举妄动,恐有埋伏。”
大将军的话语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那些急于求成的将领们的热情。他们面面相觑,对大将军的谨慎态度感到有些不解。
“大将军,此时不追击,更待何时?”一名将领忍不住开口道,“若让寒潮国的军队逃脱,日后必成大患啊!”
大将军摇摇头,解释道:“诸君莫急,我等虽见寒潮国军队有撤退迹象,但其中缘由尚未可知。若是贸然追击,中了敌人的埋伏,后果不堪设想。”
他顿了顿,接着说:“且先按兵不动,观察其动向。若确定他们是真的撤退,再行追击不迟。”
众将领们虽然心中有些不情愿,但也明白大将军所言不无道理。于是,他们只得听从命令,按兵不动,密切关注着寒潮国军队的一举一动。
一场新的博弈,就这样在明军与寒潮国之间悄然展开。大明与寒潮国的纷争,远远没有结束……
寒潮国大将军见大明军队不上当,便派他们国家认为最牛的灭神队伏击蜀川王的大营。
灭神队趁着夜色,悄无声息地逼近蜀川王大营。他们个个身怀绝技,行动敏捷,如鬼魅般穿梭在营帐之间。然而,蜀川王早有防备。原来,大将军在拒绝追击后,便料定寒潮国不会轻易罢休,定会有后续动作,于是安排了暗哨在四周巡查。当灭神队刚进入警戒范围,就被暗哨发现并通报给了蜀川王。蜀川王迅速调集精锐,将灭神队团团围住。一场激烈的战斗瞬间爆发,喊杀声划破夜空。灭神队虽勇猛,但在明军有准备的围攻下,渐渐力不从心。蜀川王亲自督战,指挥若定。最终,灭神队死伤惨重,剩余的人狼狈逃窜。经此一役,明军士气大振。而寒潮国主帅得知灭神队失败的消息后,气得暴跳如雷,他意识到这次遇到了强劲对手,不得不重新谋划新的策略,两国之间的纷争愈发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