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异世界的大明天下 > 第363章 生机盎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转年开春,阳光明媚,微风拂面,江南的田野一片生机勃勃。去年那场可怕的蝗灾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从未发生过一般。田埂上,嫩绿的青草如茵,点缀着五颜六色的小花,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李阿爹怀揣着御史大人留下的新稻种,满心欢喜地开始了新一年的耕种。他按照农技官传授的方法,小心翼翼地浸种、育秧,忙碌得几乎脚不沾地。然而,就在他忙碌的时候,总是能看到自己的小孙子蹲在田埂边,聚精会神地瞅着什么。

小孙子名叫李小宝,今年才六岁,正是好奇心旺盛的年纪。他那双大眼睛滴溜溜地转着,一会儿看看田地里的稻苗,一会儿又瞅瞅天空中的鸟儿,似乎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兴趣。

“看啥呢?”他直起腰擦汗,顺着娃的目光望过去——是几只去年留着的老鸭,正领着一群毛茸茸的雏鸭在水田里晃,扁嘴在泥里啄来啄去,倒真把藏着的小虫都叼了出来。

“爷爷你看,”小孙子举着根草秆指,“它们比去年还能捉虫呢!”

李阿爹笑了。如今江南农户几乎家家养着鸭,有的还合伙搭了鸭棚,赶在插秧前把鸭群赶到田里“巡田”,既省了打农药的钱,鸭粪还能肥田。常州府尹开春时递了道奏折,说去年养鸭灭蝗的法子好,恳请女帝准江南各府常设“鸭户”,专管稻田驱虫,女帝朱笔一挥批了“可”,还赏了些良种鸭苗下来。

入夏时,吴江的稻田里又起了层绿浪,比去年的晚稻更茂些。有外地客商坐船过运河,见两岸稻田里白鸭游、农人忙,忍不住跟船家叹:“都说去年江南遭了大灾,我瞧着倒比别处更兴旺呢。”

船家是个爽朗的汉子,笑着往田里指:“多亏了咱们女帝!不单开仓放粮救了急,还让养鸭治蝗——你看那些鸭子,去年是救急的‘功臣’,今年成了咱过日子的‘帮手’!”

这话传到李阿爹耳朵里时,他正蹲在田埂上数稻穗。新稻种结的穗子比寻常稻子密,指尖划过饱满的谷粒,心里踏实得很。远处传来铜锣声,是村里的保长在喊:“各家把鸭群赶拢咯!农技官说今日要教咱们给鸭子记‘功劳簿’,往后按捉虫多少分补贴呢!”

小孙子听见喊声,拎着鸭食筐就往外跑,李阿爹在后头追,裤脚沾了泥也不管。田埂上的风带着稻花香,混着鸭子的嘎嘎声,还有远处农户的笑闹声——这光景,比灾前的江南还要热闹几分呢。

紫宸殿里的女帝那日也得了消息,说江南新稻长势极好,预估秋收能超往年三成。她放下奏折走到廊下,看内侍正给廊下的鱼缸换水,缸里几条金鱼游得自在,忽然想起御史回京时说的“江南鸭群绕田游,稻穗垂肩笑弯腰”,忍不住轻轻笑了。

风从宫墙外吹进来,带着夏末的暖,她望着北方的天,心里清楚——这天下的日子,就像江南的稻田,纵有灾时的荒,只要肯想办法、肯往下沉心过日子,总能从泥里长出新的绿,结出实的粮。而那些去年嘎嘎叫着救了江南的鸭子,早把“踏实过日子”的念想,啄进了这江南的水土里,也啄进了千万百姓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