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间,宿国公明家康已经离开京都数年之久。这漫长的时光里,他在遥远的边疆与寒潮国浴血奋战,历经无数场激烈的战斗。
终于,在某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一封来自明家康的家书抵达了京都。这封信承载着他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忠诚,也带来了他在战场上的辉煌战绩。
信中的文字简洁而有力,透露出明家康对姐姐的牵挂和愧疚。他写道:“姐姐,你大婚之时,我未能赶回京都,亲眼见证你的幸福时刻;你生下五个可爱的外甥女,我也未能在你身边,为你分担喜悦与辛劳。父王母妃是否安好?康儿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你们。”
接着,明家康详细描述了他在战场上的经历。这几年,他与寒潮国展开了数十场惊心动魄的大战,每一场都是生死较量。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畏的勇气,他成功地攻占了寒潮国一半的领土,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战争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前年,在一场关键的战役中,明家康因为一时的意气风发,斩杀了寒潮国的四位大将。这本是一场辉煌的胜利,但他却因此遭到了敌人的背刺,身负重伤。
幸运的是,一位药师及时出现,救了他一命。这位药师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心地善良。在他的悉心照料下,明家康逐渐康复。而在相处的过程中,明家康与药师之女互生情愫,最终喜结连理。
明家康深知自己此举有违家族规矩,但他对药师之女的感情是真挚的。他在信中解释道:“因为药师是我们大明人,却在寒潮帝国遭受奴役之苦,所以我对她充满敬意和感激。又因与她两情相悦,便决定成婚。待我班师回朝时,定会自行殿前请罪,接受应有的责罚。”
盛宁女帝坐在御书房的龙椅上,手中拿着一封信,看完之后,她的眉头微微一皱,然后对身旁的太监吩咐道:“去请安王、安王妃、燕王、燕王妃进宫。”
太监领命而去,大约过了两刻钟,安王、安王妃、燕王、燕王妃四人便来到了御书房。
四人进入御书房后,纷纷跪地行礼,口称:“参见陛下。”
盛宁女帝微微抬手,示意他们起身,然后说道:“父王母妃,康儿来信了,你们看看吧。”说着,她将手中的信递给了安王。
安王接过信,打开一看,只见信上详细地描述了康儿在战场上的经历,以及他与一名女子在大战中成婚的事情。
安王看完信后,脸色有些凝重,他对安王妃说道:“苦了这个女娃娃了,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与康儿成婚。”
安王妃也点头表示同意,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这时,燕王开口说道:“如今康儿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啊,他一人竟然能与五虎上将有如此战绩,这已经是大明历史上的最高者了。”
燕王妃花千兰也附和道:“是啊,公爷如今已经是大明第一强人了。”
盛宁女帝听了他们的话,心中也颇为感慨,她对安王说道:“父王,等康弟回朝后,朕打算封他为王。”
安王一脸凝重地说道:“万万不可啊!这绝对不行!一门之中岂能有三位王爷?这可是违背祖训的啊!”
燕王也随声附和道:“父王所言极是!想当年,陛下封我为燕王时,就已经引起朝中大臣们的诸多不满了。”
安王缓缓说道:“让康儿继承本王的爵位吧,毕竟本王如今已告老还乡,对这些身外之物也不再看重。”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淡然和超脱,仿佛已经看透了世间的名利纷争。
然而,盛宁女帝却不以为然,她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康儿可是大明王朝的第一强人啊!他征战多年,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却从未向朝廷索要过兵书、武器或粮食。如此卓越的功绩,若不能封王,岂不是让那些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的将领们心寒?朕定要让群臣都心服口服!”
女帝的言辞掷地有声,显示出她对康儿的高度认可和对公正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