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异世界的大明天下 > 第461章 封疆记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盛宁二十一年秋,寿宴后的首个早朝,中京皇城的太极殿内透着与往日不同的沉静。寅时五刻,晨光刚漫过殿檐的琉璃瓦,朝臣们便已按品级分列两侧,朝服上的绣纹在烛火下泛着暗哑的光泽。羽林卫持戟立在殿门两侧,甲叶碰撞的轻响,成了这肃穆氛围里唯一的动静。

辰时整,殿外传来太监尖细的唱喏:“陛下驾到——”

众人齐齐躬身,目光落在殿门处。盛宁女帝身着明黄龙纹朝服,头戴十二旒珠冠,步履沉稳地走上龙椅。珠冠上的玉珠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却未遮去她眼中的清明。待她落座,太监再次唱喏:“众卿平身——”

朝臣们起身站直,目光不敢直视龙颜,只垂首静候旨意。户部尚书刚要出列奏报秋收事宜,却见盛宁女帝抬手止住了他,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整个大殿:“今日早朝,先议两件家事,再论朝政。”

这话一出,殿内顿时泛起细微的骚动。众臣互递眼色,皆猜不透女帝为何突然提及“家事”——昨日寿宴上宗亲齐聚,莫非是哪位王爷犯了过错?唯有站在宗亲列首的晋王与秦王,心头莫名一紧,两人悄悄交换了个眼神,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几分疑惑。

盛宁女帝目光扫过殿内,最终落在晋王与秦王身上,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晋王,你长女明和莉,如今可是年满十八了?”

晋王明家齐心头一跳,忙出列躬身,双手执笏板,声音恭敬:“回陛下,臣长女和莉,确是今年生辰刚过,年满十八。”他回话时,指尖微微攥紧了笏板——女儿自小在府中习文,性子温婉,从未涉足朝堂,不知陛下为何突然问及她的年岁。

秦王明家满站在晋王身侧,正暗自揣测,便听得女帝的目光已转向他:“秦王,你长女明和意,算算年岁,该是十七了吧?”

秦王忙亦步亦趋地出列,与晋王并肩躬身,回话时声音比平日多了几分谨慎:“回陛下,臣长女和意,上月刚过十七生辰,确是十七岁了。”他偷眼望向晋王,见对方也是一脸茫然,心中的疑惑更甚——陛下今日提及两位侄女,究竟是何用意?

盛宁女帝看着两人躬身的模样,嘴角勾起一抹淡笑,缓声道:“两位王兄起身吧。朕问起两位侄女的年岁,并非无的放矢。”她抬手示意太监递上两份卷轴,继续道:“昨日寿宴,见诸位宗亲与属国君主齐聚,朕忽觉大明南疆尚有两处属地,至今未有合适的君主镇守。那两处属地,一为月璃国,一为沁兰国,皆是水土丰饶之地,只是离中京较远,需得一位贤明的君主驻守,方能安定民心。”

殿内的骚动瞬间平息,众臣屏息凝神,目光都集中在女帝手中的卷轴上。吏部尚书悄悄挺直了身子——南疆属地空置多年,朝中曾多次商议派人治理,却始终没有定论,如今陛下竟要提及此事,莫非已有了决断?

盛宁女帝将卷轴轻轻放在龙案上,目光再次扫过晋王与秦王,语气郑重:“朕思来想去,明和莉年满十八,性情温婉且熟知民生,去年在晋王府中督办赈灾事宜时,便显露出不俗的才干;明家意虽年少一岁,却心思缜密,曾随秦王处理过属地的商贸事务,条理清晰。朕以为,此二人皆是镇守南疆的合适人选。”

这话如惊雷般在殿内炸响。晋王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震惊——他知晓女儿有才干,却从未想过陛下会让她去镇守一方属地,更别提封王建国。秦王亦是一脸错愕,嘴唇动了动,却不知该如何开口。

兵部尚书出列躬身,声音带着几分迟疑:“陛下,南疆两地虽富庶,却地处偏远,且时有蛮族余部骚扰。两位郡主皆是金枝玉叶,从未经历过战事,若让她们前往镇守,是否……”

“尚书所言,朕亦考虑过。”盛宁女帝打断他的话,语气坚定,“但朕看中的,并非她们的身份,而是她们的才干。明和莉督办赈灾时,能以有限的粮草安抚数千百姓,且无一民怨;明家意处理商贸时,能识破奸商的诡计,为属地挽回数万两损失,这般能力,便是许多男子也不及。更何况,朕会为她们配备精锐将士与得力官员,助她们稳定局势。”

她顿了顿,目光转向晋王与秦王,语气柔和了几分:“两位王兄,朕知你们疼惜女儿,但大明的江山,需得有能者共同守护。若两位侄女能镇守南疆,不仅能为大明分忧,更能为天下女子树立榜样——女子并非只能居于后宅,亦能担起治国安邦的重任。”

晋王与秦王对视一眼,心中的震惊渐渐被感动取代。他们深知女帝的用意,既是信任,也是期许。晋王再次躬身,声音带着几分哽咽:“陛下信任小女,臣……臣代和莉谢陛下恩典!”秦王亦躬身道:“臣代家意谢陛下,定让她不负陛下所托!”

盛宁女帝点点头,抬手示意太监展开卷轴:“既然两位王兄应允,那朕今日便下旨——封晋王长女明和莉为月璃国女王,赐国号‘月璃’,辖月璃谷及周边五州;封秦王长女明家意为沁兰国女王,赐国号‘沁兰’,辖沁兰泽及周边四州。择吉日举行册封大典,届时朕会亲自为两位女王送行。”

太监展开卷轴,宣读旨意的声音在殿内回荡。众臣齐齐躬身,声音响彻大殿:“陛下英明!恭喜月璃女王、沁兰女王!”

晨光透过殿窗,洒在盛宁女帝的身上,为她镀上一层金色的光晕。她望着殿内躬身的众人,心中清楚,这不仅仅是一次册封,便是这两位年轻的女王,能在南疆闯出一片天地,为大明的盛世再添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