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异世界的大明天下 > 第482章 兰歌和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月兰亭落成数月后,秋日的阳光洒在亭前的兰溪上,泛着粼粼波光。这日午后,一位身着青衫、背着书箧的书生缓缓走进亭内,正是大明天朝的才子柳清砚。他一路从苍岚游历而来,听闻月兰亭融两国风情,特意绕路至此,想亲身体验这份独特的景致。

刚坐下没多久,亭外便传来一阵清亮的歌声。柳清砚循声望去,只见沁兰的歌者阿依提着竹篮走来,篮里装着刚采的兰草,她走到亭中央,放下竹篮,清了清嗓子,便唱起了沁兰百姓耳熟能详的《兰草谣》:“兰溪畔,兰草生,风拂叶,香满城。早浇兰,晚煮茶,邻里和,笑盈盈……”歌声质朴无华,却满含着沁兰百姓对生活的热爱,亭内歇脚的百姓们也跟着轻轻哼唱,气氛格外温馨。

柳清砚听得入神,手指不自觉地在石桌上轻轻敲击,伴着歌声的节奏。待阿依唱完,他起身拱手,笑着说道:“姑娘的歌声真动人,这《兰草谣》里,满是沁兰的烟火气,让人听了便觉心安。”阿依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挠了挠头:“先生过奖了,这是我们沁兰百姓都会唱的歌,种地、采茶时唱,心里就敞亮。”

此时,月璃的货郎准格克挑着竹编担子路过,闻言也笑着搭话:“先生要是喜欢,也来听听我们月璃的歌!不过我们月璃的歌,多是唱流水、唱菱角的,跟沁兰的兰歌不一样,却也热闹。”柳清砚眼睛一亮,连忙说道:“好啊!若能听两国歌谣,再能为这兰歌和一首诗,便是今日一大幸事。”

百姓们闻言纷纷叫好,阿依也笑着点头:“先生要是愿意和诗,我再唱一遍《兰草谣》,给先生助兴!”她再次开口,歌声比刚才更轻快了些。柳清砚凝神细听,待歌声落下,他快步走到石桌前,从书箧里取出笔墨纸砚,略一思索,便挥毫写下:“一曲兰谣绕石亭,兰溪清浅映云停。劝君莫叹秋光老,且看阶前兰草青。”

诗刚写完,亭内便响起阵阵掌声。阿依凑上前,虽不认太多字,却听身旁的沁兰老农念出诗句,当即笑着说:“先生的诗真好!‘且看阶前兰草青’,这不就是我们沁兰的样子嘛!我要把这诗学下来,下次唱歌时,先念给大家听!”准格克也凑过来看,笑着说:“先生要是再写一首月璃的诗,我就把我编的竹灯笼送给先生!我们月璃的竹灯笼,晚上点亮了,映着水纹可好看了!”

柳清砚闻言笑道:“好!今日得闻兰谣,又遇热情乡亲,我便再写一首,记这月璃与沁兰的情谊。”他提笔又写:“月璃竹影映兰汀,菱角香随兰气馨。莫道天涯隔烟水,一亭能聚两乡心。”写完,他将两首诗都递给百姓们传阅,大家虽不懂诗的章法,却能从字句里感受到对两国百姓的温情,纷纷称赞不已。

阿依从竹篮里取出一束刚采的墨兰,递给柳清砚:“先生,这墨兰送给您,沾沾我们沁兰的兰香,愿您往后走到哪里,都能想起月兰亭的热闹。”准格克也从担子里拿出一盏小巧的竹灯笼,塞到柳清砚手中:“先生,这灯笼您拿着,晚上赶路能照路,也记着我们月璃的心意。”柳清砚接过兰草与灯笼,心中满是暖意,他没想到,在此处竟能收获如此淳朴的情谊。

当晚,柳清砚在月兰亭旁的客栈住下。回想起白日与百姓的互动,看着手中的兰草与竹灯笼,他忽然觉得,月兰亭的美,不仅在于山水与建筑,更在于这里的百姓——他们用歌声传递生活的热爱,用礼物表达真诚的心意,让这座亭子成了真正的民心相聚之地。他辗转难眠,索性起身回到月兰亭,借着月色,挥毫写下了那篇流传后世的《月兰亭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