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异世界的大明天下 > 第486章 诗成沁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个月后,沁原园终于初见雏形。南边的水榭已立起梁柱,窗棂上的兰纹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北边的羊毛帐篷也搭好了三顶,驼毛的光泽在风中轻轻晃动;中间的鹅卵石小路蜿蜒向前,路两旁的兰草与格桑花虽未开花,却已冒出嫩绿的芽。明和昭特意邀请了两国的百姓来园里“尝鲜”——沁兰的百姓带着刚熏好的兰香茶,星原的百姓带着刚酿好的奶酒,大家围坐在水榭旁、帐篷里,笑着分享各自的食物。

柳清砚站在园中央的小路上,望着眼前的景象:沁兰的妇人正教星原的姑娘编织兰草手环,星原的汉子正给沁兰的孩童演示如何骑马,连水榭旁的石桌上,都摆着一半沁兰的青瓷茶杯、一半星原的银质酒碗。风拂过,带来小溪的水汽与草原的暖香,他忽然觉得心中的诗意汹涌,当即取出纸笔,在石桌上挥毫而就。

“殿下,臣已作完此诗,名曰《沁原春》。”柳清砚捧着诗稿走到明家希面前,声音里带着难掩的激荡。明家希接过诗稿,目光落在纸上:

“沁水潺潺绕榭流,原上风吹草色柔。

兰香暗度银帐暖,格桑初绽碧溪头。

两乡笑语融春景,一国恩波遍远畴。

莫道交界隔千里,一园能聚万民心。”

短短五十六字,竟将沁原园的水榭、草原、兰草、格桑花,以及两国百姓的欢声笑语尽数道尽。明家希轻声诵读,越读越觉得贴切,当即对身旁的明和昭说:“和善,你看这诗写得多好,‘一园能聚万民心’,正是我建这沁原园的初心啊!”明和善凑过来看了诗稿,也连连称赞:“柳先生的才思真是敏捷,这诗不仅写了园景,还写了两国的情谊,往后定要刻在园里的石碑上,让所有人都知道沁原园的故事。”

百姓们听闻柳清砚作了诗,纷纷围过来请求诵读。柳清砚便站在石桌上,高声念出《沁原春》,每念一句,台下便响起一阵掌声。沁兰的一位老农听完,笑着对身旁的星原牧民说:“这诗里写的‘兰香暗度银帐暖’,不就是咱们现在的样子嘛!以后咱们常来园里走动,比亲戚还亲呢!”星原牧民连连点头,递给他一碗奶酒:“说得对!以后你教我种兰草,我教你放牛羊,咱们一起在这园里过日子!”

当晚,明月高悬,繁星点点,明家希在沁原园的水榭里设宴,邀请了两国的工匠与百姓代表。水榭周围环绕着清澈的湖水,微风吹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倒映着月光和灯火,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宴席上,美酒佳肴琳琅满目,众人欢声笑语,气氛十分融洽。明家希站起身来,举起酒杯,向众人敬酒,感谢他们为沁原园的建设所付出的辛勤努力。

这时,柳清砚再次提笔,在诗稿后添了一段小序。他的笔触如行云流水,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沁原园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小序中详细地描述了沁原园的由来,以及他创作《沁原春》的心境。

明和善见状,特意让人取来最好的墨与纸,将诗与序文仔细地誊写下来。他看着柳清砚的书法,不禁赞叹道:“此字如蛟龙出海,气势磅礴,实乃佳作也!”

众人传阅着诗稿,纷纷对柳清砚的才华表示钦佩。明家希决定,次日便将这首诗与序文刻在园中央的石碑上,让后人也能领略到沁原园的美丽和柳清砚的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