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异世界的大明天下 > 第499章 子承父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凤启三年秋意渐浓时,长乐宫的银杏叶簌簌落在青石阶上,铺了一层金黄。盛宁太上皇正与明万玲寄来的画作对坐,忽闻内侍通报:“启禀太上皇,拓王殿下求见。”

她指尖一顿,抬眸望向殿外——明家康是她最小的弟弟,镇守北疆,每年只在年节时进宫探望,如今秋日方至,怎么突然来了?“让他进来。”

不多时,身着深紫亲王袍的明家康步入暖阁。他比去年又显苍老,鬓边白霜更重,唯有身姿依旧挺拔。行至殿中,他对着盛宁太上皇深深一揖,声音带着北疆风沙磨砺的厚重:“臣弟参见皇姐,愿皇姐圣体康泰。”

“坐吧,一路从北疆赶来,累了吧?”盛宁太上皇指了指身旁的锦凳,又让宫人添了杯热参茶,“今年北疆的秋寒来得早,你怎么这时候进宫了?封地事务不忙吗?”

明家康接过茶盏,却未饮,只双手捧着杯壁,沉默片刻才开口:“皇姐,臣弟此次来,是想向您请旨——臣弟年近六十,身子骨越发不中用了,北疆的风雪也熬不住了,想辞了拓王爵位,回盛京安度晚年。”

暖阁内的风似乎骤然停了,盛宁太上皇握着画笔的手微微一颤,墨汁在宣纸上晕开一小团黑斑。她看着明家康眼底掩不住的疲惫,心中泛起一阵酸涩——这个最小的弟弟,自少年时便镇守北疆,抵御外敌,几十年如一日,如今也到了该歇一歇的年纪。

“你想好了?”盛宁太上皇的声音轻了些,“北疆苦寒,这些年确实委屈你了。只是退位之后,拓王爵位……你属意谁来承袭?”

“臣弟长子明和义,”明家康抬眸,眼中多了几分笃定,“这些年他一直随臣弟在北疆历练,熟悉边境军务,性子也沉稳,定能守好北疆。至于其他子女,臣弟也有个不情之请,想求皇姐与陛下恩典,给他们一个为国效力的机会。”

盛宁太上皇闻言,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明和义她是知道的,去年北疆大捷,正是他率军击溃来犯的蛮族,是个有勇有谋的好孩子。“你的心思,皇姐懂。”她轻轻点头,“只是册封之事需陛下定夺,我这就让人去请陛下过来,咱们一同商议。”

凤启女帝接到消息时,正与明和莉在御书房商议刑狱改革。听闻拓王明家康求见,她立刻放下奏折,快步赶往长乐宫。刚踏入暖阁,便见明家康起身行礼,她连忙扶起:“皇舅不必多礼,快坐。母皇已将你的想法告知朕,朕正想与你聊聊北疆的事。”

待众人坐定,凤启女帝开门见山:“皇舅镇守北疆数十年,劳苦功高,如今想退位安享晚年,朕准了。拓王爵位由明和义承袭,朕即刻下旨,让他即刻从北疆赶回盛京接印,也好让你早日安心。”

明家康眼中闪过感激,起身便要行礼,却被凤启女帝拦住:“皇舅别急,你的子女们,朕也有安排。”

她顿了顿,声音愈发清晰:“明和忠沉稳可靠,多年协助你处理封地内务,朕封他为‘宿国公’,准他留在盛京,协助户部打理粮草事务;明和孝心思缜密,精通律法,朕任命他为御史台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整肃朝纲;明和礼武艺高强,曾多次护你周全,朕封他为九门提督,掌管盛京防务,守护京畿安危。”

这一连串的任命,让明家康又惊又喜,他连忙躬身:“臣代子女谢陛下恩典!他们定当尽心竭力,不负陛下信任!”

凤启女帝微微颔首,目光转向明家康未曾提及的两个女儿,语气也柔和了些:“明和乐温婉贤淑,明和弦聪慧灵动,朕封明和乐为‘栎阳郡主’,明和弦为‘贤阳郡主’,赐郡主府两座,准她们入宫陪伴太上皇,也可参与后宫亲眷的礼仪事务。”

盛宁太上皇闻言,笑着补充:“这样好,往后我这长乐宫也热闹些,正好让和乐、和弦陪着我看看画,聊聊天。”

暖阁内的气氛瞬间变得暖意融融,明家康看着眼前的母皇与侄女,心中满是释然——他这辈子最牵挂的便是子女的前程,如今陛下不仅准他退位,还为孩子们安排了合适的职位,他再无后顾之忧了。

三日后,凤启女帝的旨意传遍朝野。旨意中不仅详述了册封明和义为新拓王的缘由,还一一列明了对明和忠、明和孝、明和礼及两位郡主的任命,言辞恳切,条理分明。百官见陛下用人唯贤,不分亲疏,皆心悦诚服,纷纷上表称颂陛下圣明。

明和义接到旨意时,正率军在北疆巡查。他即刻交接军务,快马加鞭赶回盛京。入宫谢恩那日,他身着银色战甲,身姿挺拔,对着凤启女帝与盛宁太上皇行了大礼:“臣明和义,谢陛下与皇姑母恩典!臣定当承袭父志,镇守北疆,绝不让外敌踏入大明一寸土地!”

凤启女帝看着他眼中的坚定,满意地点头:“好!朕等着你的好消息。北疆的安危,就交给你了。”

明家康退位的那日,凤启女帝在太和殿举行了传印仪式。明和义从父亲手中接过拓王金印的那一刻,明家康眼中泛起了泪光——他知道,自己守护了一辈子的北疆,终于有了可靠的继承人。仪式结束后,明家康便带着家眷搬入了盛京的亲王府,每日除了陪伴太上皇,便是教导孙辈读书写字,日子过得清闲自在。

而明和忠、明和孝、明和礼也很快走马上任。明和忠在户部兢兢业业,将粮草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明和孝在御史台铁面无私,查处了好几起贪腐案件;明和礼则严格训练禁军,让盛京的治安愈发安稳。两位郡主也时常入宫陪伴盛宁太上皇,明和乐擅长刺绣,常为太上皇绣些枕套、帕子;明和弦则喜欢讲北疆的趣事,听得太上皇连连发笑。

这日午后,盛宁太上皇坐在长乐宫的银杏树下,看着明和乐为自己绣的菊花帕子,听着明和弦讲明和义在北疆练兵的故事,远处传来明和孝与明和礼入宫请安的脚步声。她抬头望向天空,秋日的阳光透过金黄的树叶洒下来,温暖而柔和。

她忽然觉得,这样的日子真好。孩子们都有了各自的归宿,大明国泰民安,越鼎也一派祥和。凤启三年的故事,从春日的相聚开始,到秋日的安稳落幕,每一段情节都满是温情与希望。而属于大明王朝的传奇,还将在这片土地上,继续书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