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骨之恶来 > 第512章 阴毒计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举制造以魔兵混乱,张道源也没闲着,他挥动圣毫,写下一篇除魔令。

“除魔卫道诏”

盖闻天道昭昭,正气长存。今有魔孽横行,乱我纲常,祸及苍生,殊为可恨。

夫魔道者,逆天悖理,坏人心术,其罪有三:

一曰乱人道心。假长生之说,行血祭之实;托圣佛之名,施蛊惑之术。使父子相疑,君臣相忌,夫妇相背,人伦尽丧。

二曰祸乱江山。边关血光冲天,市井流言四起。动摇国本,离间君臣,致使礼崩乐坏,法度不存。

三曰荼毒生灵。吸人精血,拘人生魂,以万民苦难为资粮,视苍生性命如草芥。此等行径,天理难容!

今特颁此令:

凡我门徒,当持正祛邪。见魔兵必诛,遇妖言必破。正本清源,还天地之清明;除魔卫道,复人伦之纲常。

“魔氛虽炽终将散,正气从来不可侵。待得山河重整日,重开教化泽万民。”

望尔等谨记圣训,勠力同心。务使魔道尽消,正气长存。此令。

……

就在魔氛肆虐之际,天地间忽现清正之气。

边关军营,一位白衣圣徒登坛讲经。

但见其展开《正气歌》卷轴,朗声诵读: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声震四野之间,营中弥漫的血煞之气化作缕缕青烟消散。

那些被魔兵蛊惑的士卒纷纷跪地忏悔,眼中重现清明。

更有一位青衫儒生行至紫阳城,见满城淫祠林立,不由长叹:“愚夫愚妇,竟被妖邪所惑!”

当即展袖挥毫,在虚空书写“正本清源”四字。金字所照之处,那些淫祠纷纷崩塌,被蛊惑的百姓如梦初醒,相拥而泣。

……

苏慕遮隐在云端,天英星赋予的神觉自然运转。

下方清气冲霄,但见此青衫儒生行走市井之间,虽处红尘浊世,却如莲出淤泥,不染半分俗尘。

在她照见无遮的灵觉中,此人身负异象:

头顶三花虽隐未发,却已显化仁义礼三道清光;胸中五气暗合五行,流转间自成温良恭俭让五德真意。

最难得的是其步履之间,步步生莲,每一步都暗合周天韵律。

细观其气息,苏慕遮更是心惊。那浩然正气如长江大河,奔流不息:

此浩然气遇老弱则显慈悲意,见不平方生金刚怒。

对孺子便露温和相,处奸邪立现雷霆威。

这般收发由心的正气修为,恐怕已臻“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但见其身后隐现清辉,似与文曲星位遥相呼应。

此乃贤者气象!

苏慕遮心中明悟,“此人必是七十二贤之一。”

她当即运转玄微观照法,将此儒生的形貌气息尽数烙印。

她原本还想再深入探究一下,然天英星纹在眉心微微发烫,传来警示。

她心中顿时一凛:“此等人物已近圣道,再窥探下去,恐怕会被发现。”

那青衫儒生救人之后,正在为一群孩童讲解《孝经》,忽的顿住话音,抬首望天。

其眉心一缕浩然正气直冲霄汉,恰似明镜高悬,照见四方。

“怪哉。”

儒生轻抚长须,眸中清光流转,“方才似觉天机扰动,却如镜中观花,水中望月。”

他又运起格物致知之功细察时,却只见:

云卷云舒皆循天理,风来风去尽合自然,星移斗转各安其位。

并无半分异常。

原来苏慕遮早已借天英星力,将自身气息融于周天星辉之中。

更以玄微观照法反其道而行,不是隐匿踪迹,而是化作万千自然意象,令人无从追查。

儒生凝神片刻,终是摇头轻笑:“或是近日除魔劳顿,以致灵台生尘。”

暗处的苏慕遮悄然收功,天英星纹渐归平静。

“此事得赶紧禀告主上,魔将未曾寻到,不曾想先发现了一尊大贤。”

……

苏幕遮将此事汇禀给王举,王举略微沉吟。

现在自己不能出手,大贤乃是四境大修,其余人实力不足,没法强取,只能玩些阴毒手段了。

“断其道统、污其清明,绝其退路!”

“此三管齐下,可坏贤者道心!”

随后,王举分出几枚魔种,交给苏幕遮,让她去施行毒计。

苏慕遮领了魔种,化作一缕清风没入沉沉夜色。天英星辉在她周身流转,将气息完美融入天地韵律。

她灵觉查探,很快就锁定其方位。

她先来到明心大儒最器重的弟子——文渊公子书房。

但见夜烛摇曳,文渊正在批注《礼记》。苏慕遮指尖轻弹,一枚魔种悄无声息地落入砚台,遇墨即化。

次日清晨,文渊研墨作文时,魔种随墨香渗入灵台。

起初不觉有异,三日后在太学讲经时,忽觉胸中戾气翻涌。原本温文尔雅的公子竟拍案而起,将《孝经》撕得粉碎,厉声喝道:“此等吃人礼教,要它何用!”

苏慕遮又至河畔,寻得一位屡试不第的落魄书生。

这书生正对月独酌,醉眼朦胧间,但见一位蒙面女子飘然而至,将魔种点入其酒盏。

书生饮罢,忽觉文思泉涌,连夜奋笔疾书。

不过三日,便写成《明心秘史》三卷,将大贤年少时与表妹的诗词唱和,杜撰成私相授受的艳情。

更伪造书信数封,编造始乱终弃的细节。这些艳本通过书商暗中流传,不过旬月,已在文人雅士间悄然风靡。

最毒的一计,苏慕遮趁着大贤不在,亲自潜入其府邸。

她化作夜雾穿过重重回廊,寻到侍奉大贤三十年的老仆。以魔种惑其心神后,将数卷邪法塞入书房暗格。

这些书卷不仅记载淫邪之术,更在边角处模仿大贤笔迹批注心得。

同时,她又在城外灾民中挑选数人种下魔种。

待得时机成熟,这些人便会在大贤讲学时突然发难,哭诉被其“伪善”所欺。

苏慕遮做完这一切,立于云端遥望大贤府邸。她神觉中,但见府中清气依旧冲霄,却已隐隐现出灰败之象。

“种子已经播下,”她轻抚眉心星纹,“只待开花结果。”

这三条毒计如同三根淬毒的楔子,正缓缓钉向大贤的正道根基。

任他浩然正气如何了得,也难敌这种阴祟手段。

待得清誉尽毁、门生离散之日,便可再行蛊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