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1957:我的香江实业 > 第140章 暗流涌动——绝境布局破局新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0章 暗流涌动——绝境布局破局新生

下午五时,陈东接到了港督府的通知,柏立基爵士要紧急召见他。

半小时后,劳斯莱斯银云轿车缓缓驶入港督府,车轮碾过平整的石板路,发出沉稳的声响。陈东整理了一下西装领口,深吸一口气,从容地走下车。

办公室内,夕阳的余晖透过百叶窗洒在地板上,形成一道道光影。柏立基爵士坐在宽大的红木办公桌后,手指交叉放在桌面上,脸上带着意味深长的笑容:“陈先生,恭喜东兴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9亿现金储备,真是令人惊叹。尤其是在地产、航运、科技领域的全面布局,野心不小啊。”

“多谢爵士关心,这是东兴全体同仁共同努力的结果。”陈东微微欠身,神色平静,语气谦逊,“多元化布局是为了分散风险,同时也希望能为香港的经济发展多做贡献。地产投资能带动就业和建筑业繁荣,航运扩张有助于提升香港的物流枢纽地位,而科技研发则是为了长远考虑,提升香港的工业技术层次。”

柏立基放下手中的钢笔,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紧紧锁定陈东:“陈先生是个聪明人,应该知道香港的繁荣离不开稳定的商业环境。东兴的发展速度很快,这是好事,但树大招风,难免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尤其是你投入巨资的高科技项目,已经引起了不少关注。”

陈东心中了然,知道对方意有所指,依旧从容回应:“爵士的意思,我明白。东兴一直严格遵守香港的法律法规,所有投资项目都在合规框架内进行。至于高科技研发,确实是一项长期且艰难的探索,我们会保持低调,稳步推进,绝不会给港府添麻烦。”

“很好。”柏立基点点头,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推到陈东面前,“这是澳洲和意大利便利贴独家代理权的最新收益报表,多亏了陈先生的远见,这份合作给我们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香港是个包容的地方,但也有自己的规则。希望陈先生能把握好分寸,继续为香港的稳定与繁荣贡献力量。”

这场召见,看似是慰问,实则是警告与拉拢。陈东心中清楚,港督府既想利用东兴的实力促进经济,又担心其发展失控,这其中的分寸,需要细细拿捏。

他再次微微欠身:“请爵士放心,东兴定会恪守本分。”随后转身离开,背影挺拔,没有丝毫迟疑。

返回总部的路上,陈明(仿生机器人)坐在副驾驶座上,向陈东汇报了潜入事件的最新进展:“董事长,被抓的人已经招了,是受怡和洋行的指使,他们想窃取光刻技术的核心数据。”

陈东眼神一冷,指尖在膝盖上轻轻敲击,发出沉闷的声响:“把证据交给警方,但不要声张。怡和洋行既然敢动手,就做好了付出代价的准备。”他顿了顿,继续说道,“通知周明,今晚就将核心研发设备转移到东兴研究院的秘密实验室。另外,我会启动系统兑换,尽快将20台科研型仿生机器人和15名工程型生化人部署到位,让他们以‘海外引进专家’的身份加入研究院,负责技术转化和洗白工作。”

早在几年前,陈东就已前瞻性地成立了东兴研究院,表面上从事基础工业研究,实则是为了承接系统兑换的先进技术。这些仿生机器人和生化人拥有完美的身份伪装,思维严谨,执行力极强,正是将系统技术转化为“自主研发成果”的最佳人选。

回到办公室,夜色已深,窗外的维多利亚港灯火璀璨。陈东立刻激活系统,在虚拟光屏上快速操作:“兑换科研型仿生机器人20台、工程型生化人15名,以及光刻胶高精度合成工艺、硅晶圆提纯技术全套资料。”

【兑换成功!仿生机器人与生化人将于24小时内以合规身份抵达指定地点。光刻胶高精度合成工艺、硅晶圆提纯技术等全套技术资料,已加密存储在研究院大型计算机的绝密分区,并同步生成对应等级的纸质档案存入保险库,访问权限仅限核心研发团队。】系统提示音在脑海中响起,清晰而冰冷。

随后,陈东召开紧急视频会议,屏幕上很快出现了周明和东兴研究院核心成员的身影。周明的脸色还有些苍白,眼底带着疲惫:“董事长,这次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研发的保密性必须再上一个台阶。”

“我已经安排好了,今晚核心设备就转移到研究院秘密实验室。”陈东的声音透过屏幕传来,带着坚定的力量,“另外,会有20位‘海外专家’加入研发团队,他们在光刻材料领域经验丰富,能帮我们快速突破瓶颈。同时,15名工程技术人员也会协助完善生产线,确保技术能尽快落地。”他口中的“海外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正是刚兑换的仿生机器人和生化人。

陈东顿了顿,目光扫过屏幕上的每一个人:“技术上的困难我们可以借助外力克服,外界的打压我们更不能畏惧。从今天起,光刻胶的研发优先级提升到最高,我要求你们在三个月内拿出稳定的中试配方,年底前实现小批量量产。研究院的基础设施升级资金已经到位,全力配合研发需求。”

他看向周明,语气加重:“周院长,海外专家的工作安排要做好,让他们尽快融入团队,将先进技术转化为实际成果。同时,要建立严格的信息隔离制度,每个团队只负责自己的模块,确保核心技术不外泄。”

“请董事长放心,我们会全力以赴。”周明郑重承诺,眼神中重新燃起斗志。

会议结束后,陈东再次站在落地窗前。夜色中的维多利亚港依旧平静,但他知道,平静之下,是各方势力的暗流涌动。

怡和洋行的偷袭,港督府的警告,英资的警惕,华人商圈的复杂心态,这一切都在告诉他,未来的路注定充满荆棘。

但他的眼神中没有丝毫退缩。有系统提供的技术和人力支持,有9亿资金的精准布局,有地产、航运、科技三位一体的战略支撑,他有信心在这场商业与科技的博弈中胜出。

他拿起笔,在“曙光计划第二阶段”的文件上写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誓要攻克半导体核心技术!”笔尖划过纸张,留下清晰的痕迹。

五月一日,隐秘的东兴研究院秘密实验室里,晨光透过特殊的防窥玻璃洒进来,照亮了忙碌的身影。

20台仿生机器人已经投入工作,它们动作精准而流畅,凭借内置的加密技术资料,熟练地操作着精密仪器调试光刻胶配方,效率远超普通科研人员。

15名生化人则在车间里忙碌,协助安装调试新到的树脂提纯设备,扳手拧动的声响规律而有序,确保生产线能尽快运转。

周明带领本土研发团队与“海外专家”紧密配合,不时低声交流,科研进度肉眼可见地加快。

同日,地产板块传来捷报。陈伯谦站在办公室的地图前,手指重重落在中环和观塘的位置,兴奋地向团队宣布:“我们不仅成功竞得中环核心地块,还在观塘工业区以优惠价格圈下大片土地,总面积超过20万平方英尺!黄竹坑的工业用地收购也顺利完成,‘商业+工业’的土地储备格局正式成型!”

航运板块同样进展神速。周海生站在九龙码头,看着前一年日本订购的两艘万吨货轮缓缓靠岸,船身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他拿起对讲机汇报:“董事长,首批货轮已顺利接收,剩余四艘将在一个月内陆续交付!船队总吨位已达42万吨,距离50万吨目标越来越近!”

五月三日,一位神秘的客人来到了东兴研究院。他身着中山装,神色庄重,正是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的负责人,带着合作的诚意而来。

密室中,两人相对而坐,桌上的茶水袅袅升起热气。经过长达两个小时的会谈,双方最终达成秘密协议:东兴将获得内地特殊材料的稳定供应,同时为内地培养半导体人才。

“陈先生,这条路很难走,但国家需要这项技术。”客人临走前,紧紧握住陈东的手,力道十足。

陈东郑重点头,眼神坚定:“我知道,但再难的路,也要有人走。有了内地的材料支持,我们的研发进程会更快,未来也能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尽一份力。”

五月的一个清晨,陈东站在东兴研究院的天台,看着远处冉冉升起的朝阳,金色的光芒洒满大地。

阳光洒在崭新的实验室大楼上,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不远处,观塘新购的土地上,几台工程车正在平整地面,轰鸣声在清晨的空气中回荡;更远处的葵涌港口,新加入的万吨货轮正缓缓靠岸,桅杆林立,气势恢宏。

实验室里,仿生机器人已经成功调试出第一代光刻胶样品,良率达到了30%,远超行业同期水平。周明拿着测试报告,快步走到陈东身边,脸上洋溢着激动的笑容:“董事长,我们成功了!这一突破意味着我们在半导体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

《香江报》的社论在风中飘荡,油墨的清香伴着风传来:“东兴的崛起,标志着香港商业新时代的来临。从地产储备到航运布局,从代工制造到技术创新,这家企业用精准的战略和坚定的执行力,书写着华人企业的传奇,为香港的产业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

汇丰银行的内部报告中,汇丰大班的红笔批注格外醒目:“东兴已形成地产、航运、科技三位一体的商业布局,实力深不可测,且发展潜力巨大。我们必须调整合作策略,从单纯的信贷合作转向深度战略协同,避免成为其发展道路上的阻碍。”

港督府的密报则警告:“东兴在高科技领域的投入可能改变区域力量平衡,其航运船队和土地储备的快速扩张,已使其成为香港经济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需加强动态监控,确保其发展符合香港整体利益。”

陈东望着远方的海平面,嘴角露出一抹坚定的笑容。他知道,真正的战役才刚刚开始。

地产为根基,航运为动脉,科技为利刃,再加上系统的助力,东兴已经构建起坚实的商业壁垒。未来的十年,他必将带领东兴冲破重重阻碍,在全球科技与商业的舞台上,书写属于华人企业的辉煌篇章。

朝阳之下,东兴的旗帜迎风招展,猎猎作响,仿佛在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而陈东和他的团队,正带着坚定的信念,向着半导体领域的高峰,毅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