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汉土新谋无系统逆定三国 > 第152章 三方合击,烽烟再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2章 三方合击,烽烟再起

华国在农业与军工上的接连突破,如同不断敲响的警钟,使得北方的曹操与西南的刘备寝食难安。东吴在海洋探索上的挫败,更让孙权意识到,单凭江东之力,已难以遏制林越的崛起。在曹操派出的使者多方斡旋、许以重利之下,一个比之前更为紧密、目标更为明确的反林联盟,终于在暗流涌动中艰难成型。

一、 盟约缔结,兵锋南指

许都,丞相府密室内。曹操、刘备的特使(代表刘备的是法正),以及孙权秘密派遣的重臣鲁肃,进行了最后的磋商。空气中弥漫着彼此不信任却又不得不合作的凝重。

“林越不死,我等皆无宁日!”曹操的特使语气森然,“其格物之技,日新月异;海外之利,源源不绝。若再任其发展,不过数载,天下再无我等立锥之地!”

法正代表着刘备的忧虑:“然林越城坚器利,尤其那新式火雷,威力惊人,强攻恐伤亡惨重。”

鲁肃则表达了孙权的条件:“我江东可出精锐水军,并自陆上攻庐江。然,事后荆南之地,我江东需得分润,且曹公需承认我江东对交州(部分)之主权。”

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后,一份秘密盟约最终达成:曹操起大军八万,主攻南阳,牵制华国北线主力;刘备出兵四万,自益州攻巴郡、武陵,威胁华国西线;孙权出兵五万(水陆并进),周瑜率水军再攻江夏,陆逊(已开始崭露头角)率陆军攻庐江。约定于秋收之后,三方同时发动进攻,务求使华国三线不能相顾。破林之后,瓜分其地。

二、 零陵预警,积极备御

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调动,难以完全瞒过华国日益成熟的内卫和军情系统。零陵王府内,气氛再次紧张起来。

“三方联动,规模更胜上次!”徐庶指着地图,面色凝重,“曹操吸取上次教训,此次进攻必然更加稳妥,力求牵制;刘备军有诸葛亮调度,稳扎稳打,极难对付;东吴新败,急于挽回颜面,周瑜、陆逊皆非易与之辈,其攻势必定凶猛。”

霍峻抱拳请战:“主公,末将愿再守宛城,绝不让曹贼越雷池一步!”

甘宁亦是不惧:“江东水军,手下败将耳!末将定叫周瑜再尝尝我火船的滋味!”

祝融拍案而起:“西线山多林密,我南中儿郎愿往助战,叫那刘备军寸步难行!”

林越冷静地听着麾下将领慷慨请战,心中飞速盘算。这一次,敌人准备更充分,配合意图更明显。

“诸位将军斗志昂扬,我心甚慰。”林越沉声道,“然此次不同以往,敌亦有备。我需调整策略。”

他站起身,下达指令:

“北线:仍由徐庶、霍峻负责,依托堡垒群纵深防御。策略不变,但需格外小心曹操可能的新战术。可将少量‘震天雷’配发给精锐小队,用于关键时刻的反击或破坏敌军攻城器械。”

“西线:任命祝融为西线副指挥,协助邢道荣。发挥蛮族山地作战优势,不以坚守城池为主,而是利用熟悉地形,广泛开展山地游击,袭扰刘备粮道,疲惫其师。必要时,可放弃部分外围据点,诱敌深入,利用复杂地形予以重创。”

“东线:甘宁统领水军,依旧固守江夏水寨,但需提防周瑜新战术。陆上庐江等地,由大乔协调地方郡兵与民兵,依托水泥城墙坚守。同时,启动我们在江东的商路情报网,密切关注吴军动向,尤其是陆逊所部。”

“内部:全面动员,加紧生产军械物资,尤其是弩箭和‘震天雷’(尽管数量仍有限)。由蔡文姬总领后方,稳定民心,保障后勤。各郡县新军及预备役,随时准备增援各线。”

“记住,”林越目光扫过众人,“此战关乎存亡,需灵活应变,各部之间保持密切联络。我们要让曹操、刘备、孙权知道,华国,不是他们想捏就能捏的软柿子!”

三、 首战江夏,火雨惊涛

秋高气爽,战鼓催征。周瑜率领的东吴水军,挟着复仇的怒火,再次逼近江夏。这一次,周瑜显然做了更充分的准备。吴军舰队阵型更加分散,船上配备了更多的拍杆和牛皮盾,试图防范华国的火攻和弩炮。

甘宁见状,冷笑一声,下令舰队依托水寨防守,并不主动出击。待吴军进入射程,水寨弩炮率先发难,巨大的石弹呼啸着砸向吴军战舰。

周瑜则指挥舰队,利用数量优势,从多个方向试图逼近水寨,用拍杆攻击栅栏和外围船只。江面上矢石横飞,杀声震天。

激战正酣,甘宁瞅准时机,再次祭出火攻。然而,这次吴军早有防备,见火船出动,立刻用长杆叉拒,并用湿牛皮覆盖关键部位,火攻效果大减。

“甘兴霸,汝技止此耳?!”周瑜在楼船上,见火攻受挫,精神大振,下令全军压上,试图一举突破水寨。

就在此时,甘宁嘴角露出一丝狞笑:“放‘火龙出水’!”

只见数艘经过改装的华国快船,船首装有特制的、如同龙首般的青铜喷射口,点燃引信后,一道炽热的、混合了猛火油和少量火药助推的油柱,如同火龙般喷射而出,直射数十步外的吴军战舰!

这并非传统的投掷火罐,而是定向的火焰喷射!虽然射程有限,但在近距离接舷战时,威力惊人!

“这是什么?!”

吴军猝不及防,被“火龙”舔舐的战舰瞬间燃起大火,士兵浑身是火,惨叫着跳入江中。吴军阵脚大乱。

周瑜目瞪口呆,他万万没想到,华国在火器运用上竟已到了如此地步!尽管他迅速调整,下令后撤,但初战锐气已挫,进攻受挫。

四、 北线僵持,西线隐忧

北线,曹操大军稳扎稳打,并不急于攻城,而是继续采取围困和土木作业并举的策略,逐步压缩华国守军的空间,显然是想打一场消耗战。徐庶和霍峻沉着应对,依靠堡垒体系节节抵抗,战局陷入僵持。

西线,诸葛亮用兵果然老辣。他并不急于进攻险关,而是派兵清除外围,修筑营垒,步步为营。同时,利用政治手段,拉拢当地尚未完全归心的蛮族小部落,给祝融和邢道荣的防御带来了不小的麻烦。西线的压力在悄然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