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金屋辞:凤弈未央 > 第35章 岭南烟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初元八年的盛夏,岭南的急报随着湿热的海风送入未央宫。丞相石奋捧着军报,双手微颤:

“陛下,长公主!南越王赵佗...反了!”

暖阁内霎时寂静。阿娇接过军报,目光扫过上面触目惊心的字句:“南越杀汉使,屠边民,聚兵十万于番禺...”

“赵佗...”阿娇指尖轻叩案几,“这个老狐狸,终于按捺不住了。”

张沐立在一旁,神色凝重:“赵佗据岭南五十载,根深蒂固。且岭南多瘴疠,我军南下,恐水土不服。”

“正因为根深蒂固,才更要除。”阿娇起身,走到岭南舆图前,“岭南一日不归王化,大汉一日不得安宁。”

她转身看向刘荣:“陛下以为该如何?”

年轻的皇帝沉吟片刻:“朕记得姑姐说过,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阿娇欣慰点头:“陛下记得不错。对付赵佗,不能硬攻。”

她吩咐刘无采:“去请太医令淳于瑶。”

当淳于瑶匆匆赶来时,阿娇直接问道:“岭南瘴疠,可有防治之法?”

淳于瑶呈上一卷医书:“臣查阅古籍,发现槟榔、薏苡仁可防瘴气。只是...”

“只是什么?”

“需要大量药材,且需提前服用才有效果。”

阿娇当即下令:“传旨太医院,立即配制防瘴药,发往南征大军。”

三日后,朝会上主战之声高涨。以李敢为首的将领纷纷请战。

“陛下!”李敢慷慨陈词,“臣愿率五万精兵,踏平番禺!”

阿娇却道:“李将军勇气可嘉,但此战不在速胜。”

她取出一封密信:“这是兰台社刚送来的情报。赵佗之所以敢反,是因为得到了闽越、西瓯等部的支持。”

众臣哗然。

“所以,”阿娇环视众人,“我们要分而治之。”

她下令:命李敢率军佯攻,牵制南越主力;同时派使者秘密联络闽越、西瓯,许以重利,分化瓦解。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十日后,前线传来噩耗:李敢轻敌冒进,中伏被围!

“这个李敢!”刘荣气得拍案,“朕再三嘱咐要谨慎!”

阿娇却异常冷静:“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传令水师,立即南下驰援。”

张沐领命,却又迟疑:“水师新成,恐难当大任...”

“正因为新成,才更要历练。”阿娇目光坚定,“况且,我们要走一条赵佗想不到的路。”

她指向舆图上的海岸线:“从海路直取番禺。”

这个大胆的计划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海上风浪险恶...”

“再险恶,也比瘴疠和伏兵好对付。”阿娇打断道,“张沐,本宫给你一个月时间。”

当夜,水师舰队悄然驶离会稽港。为掩人耳目,阿娇故意大张旗鼓地为陆路大军饯行,吸引南越细作的注意。

然而就在水师出发后第三天,一个意外发生了。

阿娇在视察武库时突然晕倒!

“是中毒!”淳于瑶诊断后脸色发白,“中的是岭南奇毒‘断肠草’!”

刘荣勃然大怒:“查!给朕彻查!”

兰台社全力运转,很快查清真相:下毒的竟是南越细作,他们混入运送防瘴药的队伍,在阿娇日常饮用的茶水中下毒。

“好个赵佗!”刘武气得拔剑,“本王要亲征岭南,取他首级!”

躺在病榻上的阿娇却虚弱地摆手:“王叔...不必动怒...这本就在...预料之中...”

原来,她早就发现细作踪迹,故意饮下毒茶,为的是将计就计。

“赵佗...必定以为...我朝大乱...”她艰难地道,“此时...正是...奇袭良机...”

果然,阿娇“病重”的消息传到岭南,赵佗大喜过望,放松警惕。他不知道,此时水师舰队已经绕过琼州,直逼番禺。

海战那日,风暴骤起。张沐站在旗舰船头,望着滔天巨浪,紧紧握着怀中玉佩。

“为了殿下...”他喃喃道,下令全军突击。

南越水军根本没料到汉军会从海上来,仓促应战。更让他们惊恐的是,汉军战船上都配备了新式弩炮,射程远超他们的弓箭。

一战而定。

当张沐率军攻入番禺王宫时,赵佗还在饮酒作乐。

“不可能...”老迈的南越王目瞪口呆,“陈阿娇不是快死了吗?”

张沐冷笑:“长公主神机妙算,岂是你能揣度?”

然而就在汉军控制番禺的同时,坏消息传来:李敢突围失败,全军覆没!

消息传回长安,举朝震惊。李广老将军闻讯吐血,一病不起。

病榻上的阿娇挣扎起身:“是本宫...低估了赵佗...”

她立即调整战略:命张沐固守番禺,同时派使者联络西瓯。

“告诉西瓯王,”她虚弱地吩咐使者,“只要他归顺,朝廷许他世镇西瓯。”

这个条件打动了西瓯王。不久,西瓯倒戈,南越局势瞬间逆转。

赵佗被迫退守苍梧。眼看大势已去,他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放出囚禁多年的象兵!

“象兵?”阿娇听到战报,猛地坐起,“可是身披铁甲的战象?”

“正是。”刘无采面色苍白,“我军从未应对过这等巨兽...”

阿娇沉思良久,忽然问:“象最怕什么?”

“怕火。”张沐在密信中写道,“但寻常火攻难以奏效。”

阿娇立即召见将作大匠:“本宫要一种能远程发射的火器。”

三天三夜不眠不休,一种新式武器诞生了——火箭车。这种战车可以同时发射数十支火箭,射程达二百步。

当火箭车运抵前线时,张沐如获至宝。次日再战,南越象兵在火雨中溃不成军。

赵佗见最后王牌失效,终于投降。

捷报传回长安,万民欢庆。但阿娇却高兴不起来——此战汉军损失惨重,尤其是李敢所部全军覆没,让她深感自责。

更让她忧心的是,经此一战,她发现汉军的装备战术已经落后。

“必须要变革了。”她对前来汇报战果的张沐道。

张沐深有同感:“南越山林密布,我军重甲行动不便。且弓弩射程不足,难以应对象兵这等巨兽。”

阿娇点头:“本宫欲设军器监,专司兵器改良。你以为谁可胜任?”

张沐沉吟片刻:“臣举一人——李敢之弟李陵。此子精通器械,且一心要为兄报仇。”

阿娇准奏。年轻的李陵上任后,果然展现出过人天赋。他改进了弩机射程,设计了轻便的藤甲,还发明了可折叠的攻城车。

与此同时,阿娇开始着手整顿岭南。

“赵佗虽降,但百越未附。”她看着舆图上的岭南大地,“若要长治久安,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她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移民实边。

“移民?”刘荣愕然,“姑姐是说,让中原百姓迁往岭南?”

“不错。”阿娇道,“从中原迁徙贫民、罪犯前往岭南,分给土地,免其赋税。同时,允许汉越通婚。”

这个提议遭到朝野上下一致反对。

“长公主!”周太傅痛心疾首,“岭南乃瘴疠之地,让百姓前往,与送死何异?”

就连张沐都劝谏:“殿下三思。移民实边,恐生民怨。”

阿娇却道:“诸位可知道,岭南一年三熟,土地肥沃?可知道,那里盛产珍珠、象牙、犀角?可知道,掌控岭南,就等于掌控了南海?”

她取出一本账册:“这是南越王宫的库藏记录。单是去年,番禺港的商税就达百万两。这样的宝地,岂能因瘴疠而弃?”

在阿娇的坚持下,移民政策强行推行。第一批三千移民在军队护送下前往岭南。

然而事情进展并不顺利。移民途中病死三成,到达后又因水土不服死去两成。消息传回,朝野哗然。

“姑姐...”刘荣看着弹劾的奏章,面露难色。

阿娇却毫不退缩:“传令太医院,选派太医随行。再传旨岭南,设立医馆,免费为移民诊治。”

她还做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亲自前往岭南。

“不可!”所有人都反对。

“陛下尚且年幼,朝政...”

“朝政有诸公在,本宫放心。”阿娇道,“有些事,非亲眼所见不能明白。”

三日后,阿娇的车驾出了长安,向南而去。

这是她第一次踏上岭南的土地。越往南,风光越是奇异。参天的榕树,绵延的稻田,还有那些穿着奇装异服的越人,都让她深感震撼。

在苍梧,她见到了投降的赵佗。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南越王,如今只是个风烛残年的老人。

“长公主亲自前来,就不怕老臣暗下杀手?”赵佗问。

阿娇微笑:“你若敢动手,就不会投降了。”

她扶起老王爷:“本宫欲请你出任岭南安抚使,专司汉越和睦。你可愿意?”

赵佗愣住,老泪纵横:“老臣...领旨。”

在赵佗的帮助下,阿娇很快稳住了岭南局势。她允许越人自治,但要求他们学习汉话、汉礼。同时,她大力推广农耕技术,教越人种植水稻。

最让人意外的是,她发现了岭南的一个巨大优势——甘蔗。

“这是...”她看着田间茂盛的甘蔗,眼睛一亮。

随行的淳于瑶道:“此物可制饴糖,但工艺复杂...”

“不只要制糖。”阿娇道,“本宫要在这里建立糖业,让甘蔗成为岭南的支柱。”

她立即下令:设立糖官,专司甘蔗种植与制糖。产出的一半归种植者,一半归官府。

这个政策极大调动了越人的积极性。很快,岭南的制糖业蓬勃发展起来。

三个月后,当阿娇返回长安时,带回了第一批岭南白糖。朝臣们品尝后,赞不绝口。

“想不到瘴疠之地,竟有如此美味!”周太傅感叹。

阿娇趁机道:“所以本宫说,岭南不是蛮荒之地,而是未开发的宝地。”

此后,移民岭南的阻力小了许多。越来越多的中原百姓前往岭南,带去了先进的技术,也带回了丰厚的回报。

然而阿娇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这日,她与张沐站在未央宫高台上,望着南方。

“岭南虽定,但西南夷未附,夜郎国未平。”她轻声道,“这个帝国,还有太多地方需要经营。”

张沐看着她被夕阳勾勒的侧脸:“臣愿永远追随殿下,走遍天涯海角。”

阿娇转头看他,微微一笑:“那就说定了。”

晚风吹起她的衣袂,也吹动了帝国前进的风帆。

岭南的烟瘴已经散去,而更广阔的天涯,正在前方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