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金屋辞:凤弈未央 > 第43章 釜底抽薪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兰台社的密报如雪片般飞入金崎港镇海堂。刘无采亲笔所书的绢信在烛火下摊开,字迹带着肃杀之气:

「经查,淮南罪臣左吴之侄左明,于今上登基之初潜逃出海。其人工篆刻,善模仿,尤精谶纬,曾为淮南王宾客。去岁曾现身倭国博多港,与倭国大将把臂同游。」

随信附着一枚劣质玉印的拓片,印文正是「炎汉天王」。

“左明……”阿娇指尖轻叩案几,“本宫记得他。当年淮南王叔曾夸他‘雕虫圣手’,能在枣核上刻下整篇《离骚》。”

张沐蹙眉:“如此巧匠,甘为倭人傀儡?”

“非是甘为,或是各取所需。”阿娇命人展开东海全图,“倭人欲乱我正统,左明欲借势复仇。传令水师,三日后兵发流求。”

“流求?”诸将愕然。此地距金崎七百里,尚未纳入海图。

阿娇玉尺点向倭国与大汉之间的岛屿:“倭船往来必经此地。若在此设立军镇,可断倭人一臂。”她转向张沐,“你领楼船十艘,带工匠五百,在流求北岸筑城。”

正当船队筹备出征时,长安送来八百里加急。大司农呈报:今春漕运阻滞,江淮盐价飞涨,太学生联名上书,质疑新政“与民争利”。

“巧得很。”阿娇冷笑,“海事监刚奏请增设流求军镇,长安就闹起盐荒。”她立即修书两封,一令兰台社暗查漕运使,一命淳于珙开仓平抑盐价。

当夜,淳于珙从长安发来密报:漕运衙门的账册上,有笔三万斛的官盐记为“覆舟沉江”,沉船地点却在倭患频发的东海!

“果然内外勾结。”阿娇将密报掷入火盆,“传令王司马,改走闽越航线,另调夷洲存盐应急。”

半月后,流求军镇初具规模。张沐在岛上发现倭人遗留的祭坛,坛下埋着数百枚刻有“炎汉”字样的铜钱。更令人心惊的是,随军方士认出祭坛布局——竟是前朝巫蛊之祸时用过的厌胜之术!

“他们不仅在模仿笔迹,”张沐疾书军报,“还在模仿巫蛊!”

阿娇接到军报时,正在试射新改进的连弩。她看完信沉默良久,忽然道:“左明未必真想复辟汉室。”

“殿下何出此言?”

“他若真有效忠之心,该寻刘氏血脉。如今装神弄鬼,分明是要借刘彻之名行报复之实。”她望向未央宫方向,“当年淮南王叔兵败自尽,其门客或被诛或流放。左明侥幸逃脱,这是要借倭人之手,报复朝廷。”

真相渐明。左明勾结倭人,既为逃避追捕,更为报复害他家族沦落至此的大汉朝廷——而最狠毒的报复,就是摧毁阿娇苦心经营的新政。

这时,海上传来捷报:水师在流求以南大破倭国舰队,缴获的倭船中发现大量淮南王旧部使用的青铜符节。而倭军那个戴面具的“天王”,在战乱中坠海失踪。

“找。”阿娇下令,“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三日后,渔民在礁石间发现一具身着汉服的浮尸。尸体面部被鱼啃噬殆尽,腰间却挂着左明的私印——正是当年淮南王亲赐的羊脂玉印。

“金蝉脱壳。”阿娇验过尸身后冷笑,“传令各港,严查出海商船,重点查验随行匠人。”

她太了解这些方士手段了。前世刘彻身边就常有“尸解仙”的传说,如今左明不过故技重施。

当流求军镇的烽燧升起狼烟时,阿娇已站在返航的楼船上。海风鼓荡着她的披风,身后是初现峥嵘的海疆,前方是暗流汹涌的朝堂。

张沐轻声道:“殿下似有忧色?”

“左明不过疥癣之疾。”阿娇望着海天交界处,“本宫忧的是,那些藏在朝堂深处,与倭人暗通款曲的‘自己人’。”

浪涛拍打着船身,如同暗处传来的叩问。她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