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家族之星际指挥官 > 第71章 焦土壁垒与星尘阻击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1章 焦土壁垒与星尘阻击战

刹那间,埋伏在星云中的联军主力如同神兵天降!三艘“曙光”级战列舰的主炮发出震天怒吼,精准地轰击在蜥蜴族母舰最为密集的区域!共同体“疾风”突击舰群则如同灵活的匕首,高速切入敌阵侧翼,用相位鱼雷猛攻其引擎和薄弱环节!

这一击完全出乎蜥蜴族意料!它们腹背受敌,阵脚大乱!原本用于攻击的密集阵型,此刻成了最好的靶子。新型“生物能量干扰弹”在敌群中爆炸,进一步加剧了混乱。

“铁砧”部队也趁势发动反击。内外夹攻之下,蜥蜴族主力舰队遭受了毁灭性打击!大量母舰和主力舰被击毁,残余部队溃不成军,仓皇逃窜。“游隼”部队在外围的袭扰更是扩大了战果。

此役,联合舰队以远低于预期的代价(主要损失集中在英勇的“铁砧”部队),重创了蜥蜴族主力舰队,歼敌超过百分之六十,彻底粉碎了敌人一举拿下“坚岩”的战略意图。

王浩站在“启明星”号的舰桥上,看着星海中四处逃窜的敌舰和漂浮的残骸,脸上没有任何喜悦,只有如释重负的平静和对接下来的更艰巨任务的深思。

“铁砧-铁锤”战役的辉煌胜利,并未让王浩有丝毫松懈。正如他所料,蜥蜴族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和学习能力。惨败的消息传回后,蜥蜴族最高统治者——被称为“鳞甲之主”的族长震怒,但它并未失去理智地倾巢而出,而是做出了一个更可怕、更稳健的决策。

根据前方侦察哨所拼死传回的情报,蜥蜴族正在其控制的广袤星域内进行前所未有的战争动员。一支规模远超以往、由无数生物母舰和各式舰船组成的、真正意义上的“主力集群”正在集结。更重要的是,它们放弃了容易遭到伏击的空间跳跃突进战术,转而采取了一种极其古老却有效的策略——步步为营,堡垒推进。

这支庞大的舰队如同移动的星际堡垒群,以相对缓慢但无可阻挡的速度,沿着一条稳定的航线,向仙女星系内人类和邦联控制区稳步推进。它们每占领一片星域,并不急于深入,而是立刻释放出大量的“工蜂”舰船,就地取材,建造临时的生物堡垒和补给节点,将占领区彻底巩固,如同癌细胞般扎实地扩张。任何试图袭扰的小股部队,都会遭到其严密防御体系的无情打击。

“它们学聪明了,”王浩在联合指挥部会议上,指着星图上那如同缓慢扩散的暗红色潮水般的敌军推进示意图,语气凝重,“它们要用绝对的实力和耐心,一点点地碾碎我们。不再给我们任何利用机动性打穿插、设伏击的机会。”

面对这种泰山压顶式的推进,正面决战无异于自杀。王浩与参谋部迅速达成共识:必须彻底转变战略,放弃与敌人在关键节点进行决战的思维,转而执行“弹性防御,以空间换时间”的最高策略。

核心目标:不惜一切代价,延缓蜥蜴族主力集群的推进速度,为蓝星和星海共同体后续更大规模的援军抵达争取宝贵的时间。

核心战术:节节抵抗,梯次防御,焦土政策,游击袭扰。

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一场用空间和鲜血换取未来的残酷战争,就此拉开序幕。

王浩选择的第一道阻击阵地,是位于敌军推进轴线上的一片广阔而复杂的“流星带”星域。这里小行星密集,引力环境复杂,不利于大舰队展开,却适合小股部队机动作战。

联合舰队并未全部投入,而是派出了以“影袭”级驱逐舰、邦联高速袭击舰以及共同体“疾风”级为主组成的多个机动游击支队。他们的任务不是死守,而是利用地形优势,不断对蜥蜴族先头部队进行骚扰、偷袭,攻击其脆弱的工程舰和补给线,最大限度地迟滞其建立前进基地的速度。

战斗从一开始就极其残酷。蜥蜴族的先遣舰队同样精锐,且配备了更强的侦察和反隐形能力。游击支队往往需要付出巨大代价才能取得微小的战果。一架“影袭”机在成功引爆敌方一座半成品堡垒的能量核心后,被蜂拥而至的敌舰包围,最终全体官兵选择撞向一艘母舰,壮烈殉国。邦联的袭击舰以自杀式的攻击,延缓了敌人工兵集群的作业进度。

这些英勇的牺牲,虽然无法阻止敌人前进的脚步,却成功地将蜥蜴族主力集群在“流星带”区域拖住了近二十个标准日。为王浩在主防线上的布置赢得了关键时间。这道防线在完成迟滞任务后,残存部队迅速撤离,留给敌人的是一片被破坏殆尽的星域和无数需要清理的障碍。

在“流星带”拖延敌人的同时,王浩亲自主持第二道主要防线的建设。他选择了名为“铁砧II”的恒星系,该星系拥有一颗巨大的气态行星和复杂的卫星系统,便于构建多层次防御。

联合舰队主力在此构筑了坚固的防线:在关键卫星轨道上布设了大量的自动化炮台、智能机雷和伪装侦察节点;舰队主力则隐匿在气态行星的电磁风暴阴影区,随时准备出击。

当蜥蜴族主力集群耗费巨大代价清理完“流星带”进入“铁砧II”星系时,立刻陷入了王浩精心准备的防御网。自动化武器给敌人造成了第一波伤亡,而当敌人试图拔除这些据点时,隐匿的舰队主力突然杀出,给予其沉重打击。

王浩将“铁砧-铁锤”战术进行了改良,运用于星系防御。他不再追求歼灭战,而是利用防线消耗敌人,然后抓住机会用精锐部队进行短促猛烈的反击,一击即退,绝不恋战。蜥蜴族舰队虽然庞大,但在复杂的环境和灵活的战术面前,显得笨重而被动,推进速度大大降低。

这场防御战持续了数十日,整个“铁砧II”星系化为了巨大的绞肉机。联合舰队凭借地利和战术优势,给予了敌人重大杀伤,但自身的损耗也在持续增加。当判断防线已达到最大迟滞效果,且继续坚守将导致主力被合围时,王浩果断下令放弃“铁砧II”星系,舰队有序撤离至下一道防线。

撤离前,工兵部队执行了彻底的“焦土政策”,摧毁了所有可能被敌人利用的设施和资源。

连续的主动后撤,虽然符合战略意图,但对联军士气的考验是巨大的。看着曾经战斗过的星域逐一落入敌手,部分来自共同体和邦联的官兵产生了悲观和质疑的情绪。为什么要一退再退?我们究竟要退到哪里?

王浩深知士气的重要性。他多次深入各舰艇,与官兵们面对面交流,解释战略意图:“我们放弃的是空间,赢得的是时间。每多拖延一天,后方的援军就离我们更近一天,我们最终反击的力量就强大一分!我们的撤退不是溃败,而是主动的、有计划的战略转移!我们的每一场阻击战,都让敌人付出了鲜血的代价!”

同时,他也组织小规模的、成功的反击行动,提升士气。例如,一支由精英飞行员组成的特遣队,利用新型隐形技术渗透敌后,成功摧毁了一个重要的敌军补给中转站,证明了联军依然有能力对敌造成伤害。

苏婉博士领导的科研团队也不断有好消息传来,基于对蜥蜴族生物科技的研究,开发出了更有效的护盾调制频率和针对性武器模块,逐步提升了舰队的生存和作战能力。

在王浩的沉着指挥和有效管理下,联军的士气得以维持,虽然疲惫,但斗志并未消沉。

放弃“铁砧II”星系后,王浩指挥联合舰队主力并未直接撤回“坚岩”星,而是退守至预先选定的、位于“铁砧II”与“坚岩”之间的一个中型恒星系——“节点阿尔法”。这并非终点,而是王浩宏大防御构想——“星链”计划的第一环。

“星链”计划的核心,是充分利用仙女星系内恒星系相对密集的特点,选择一系列具有战略价值(如拥有复杂地形、资源点或位于关键航道)的星系,将其打造为一个个可以独立作战、又能相互策应的防御节点。这些节点如同链条上的环扣,层层设防,梯次配置。联军将在每个节点星系进行坚决而灵活的防御作战,给予敌人最大杀伤后,主动撤离至下一个节点,迫使蜥蜴族主力集群必须一个一个地去拔除这些“钉子”,从而极大地消耗其时间、兵力和物资。

这是一个将“以空间换时间”战略发挥到极致的方案,但也对指挥艺术、部队士气和后勤补给提出了极限挑战。王浩必须精确计算每个节点的防守时间、撤退时机以及节点间的衔接,任何一环出错,都可能导致整个链条的崩溃。

在“节点阿尔法”,联军利用其双星系统和不稳定的(小行星带)构筑了立体防御网。王浩将舰队分为三部分:一部分依托小行星带进行游击骚扰;一部分在行星轨道构筑主防线;另一部分作为预备队,隐匿在双星引力平衡点附近,随时准备支援或发动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