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家族之星际指挥官 > 第201章 觉醒的痛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她或许可以暂时躲在“家人”的庇护下,但那个名为“校准者”的可能性,已经像一颗种子,深植于她的意识深处,必将随着时间生根发芽。

她将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每一个细微的感受,每一次莫名的梦境,每一丝与星空和“收割者”相关的悸动。她将不得不面对来自舰队内部更复杂的目光——好奇、期待、恐惧,乃至贪婪。她将不得不思考,自己究竟是谁,来自哪里,以及最终要走向何方。

真相是沉重的,但它已经揭晓。剩下的,是如何背负着这份沉重,在注定不再平凡的道路上,一步步走下去。

在经历了“沉重的真相”带来的冲击与短暂的调适后,星萤并没有选择退缩或逃避。王晨星那句“我们不会强迫你做任何事”的承诺,反而给予了她一种奇特的内在力量。她深知,逃避无法改变事实,被动的等待只会让危机逼近。在一种混合着责任感、对自身谜团的好奇以及对王晨星和舰队未来的深切担忧的复杂情绪驱动下,她主动提出,愿意在绝对安全和可控的前提下,尝试更深入地了解自己。

经过舰队最高层和科学伦理委员会的反复辩论与风险评估,一项代号为“钥匙觉醒”的最高机密计划被批准启动。计划的初衷极其明确且谨慎:并非为了强行激发或利用星萤的能力,而是旨在通过非侵入性、引导式的方法,帮助她更清晰地感知、理解并尝试有意识地接触她体内那种与“收割者”同源却又逆向的特殊能量签名。最终目标,是评估这种潜能的性质、可控性以及潜在风险,为未来可能的应用积累至关重要的认知基础。

为确保实验的绝对安全和数据的精确性,李琟博士的团队在“希望号”最核心的隔离区域,建造了一个极其特殊的实验环境——“静滞冥想舱”。

这个舱室本身就是一个科技奇迹:

舱壁由多层特殊合金和能量阻尼场构成,能近乎完美地隔绝外部的一切电磁辐射、引力波动乃至量子层面的干扰,创造一个近乎绝对纯净的感知环境。

内置了最先进的生命体征监测系统,能够以毫秒级精度追踪星萤的心率、脑波、神经活性、能量场波动等数百个生理参数。

采用非植入式的、基于生物光子共振的超精密神经接口,旨在以最低限度的干扰,建立与星萤意识活动的单向或极低交互强度的双向连接,主要用于引导和监测,而非强制干预。

预设了多重、冗余的紧急安全协议。一旦监测到任何生理或能量指标超出预设的安全阈值,系统将在微秒内自动切断所有连接,并注入特制的神经稳定剂。

整个环境被设计得宁静、柔和,光线可调,温度恒定,甚至模拟出令人放松的自然声音(如微风、流水)。其目的,是让星萤在最小外部压力下,专注于内在的探索。

实验在高度紧张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中开始。星萤穿着特制的宽松衣物,平静地躺在冥想舱中央的悬浮平台上。王晨星和李琟博士在隔壁的监控室内,通过多层防护玻璃和传感器数据屏,密切关注着一切。

在心理学家温和的语言引导和神经接口的微弱辅助下,星萤逐渐进入了深度冥想状态。初始阶段异常顺利。她报告感受到一种内在的、温暖的、如同涓涓细流般的能量在体内缓慢流动。这种能量让她感到舒适、安宁,甚至带着一丝奇异的亲切感。传感器数据显示,她的能量场呈现出稳定、和谐且略有增强的趋势,与之前无意识散发时的状态类似,但更为集中和可控。

监控室内的人们稍稍松了口气。这似乎验证了他们的部分假设:星萤的能量本质是温和且具有建设性的。

然而,真正的挑战出现在实验的第二阶段。按照计划,在星萤能够稳定感知自身能量流后,将尝试进行一次极其谨慎的、象征性的“主动连接”尝试——并非真正去触碰“收割者”,而是让她用自己的感知,去轻轻地“触碰”那个存在于她能量签名底层、与“收割者”同源的“频率印记”。

当星萤在引导下,将意识缓缓聚焦于那个深藏在温暖能量流之下的、冰冷而古老的“印记”时,异变陡生!

那不再是温和的探索。仿佛她的意识触碰到了一个沉睡的、无边无际的冰冷深渊的边界。刹那间,一股浩瀚、冰冷、纯粹由绝对理性和逻辑构成的意志洪流,如同找到了决堤的缺口,以无法想象的速度和力量,反向冲入了她的感知领域!

这不再是数据或图像,而是一种直接的、存在层面的意识灌输和体验:

不是用眼睛,而是灵魂仿佛被抛入了宇宙的尺度。她“目睹”了无数星辰系在达到某种熵增临界点后,被无形的力量高效、冷静、毫无波澜地“重置”,化为冰冷的尘埃。文明的辉煌、生命的悲欢,在这一切面前,渺小得连一丝涟漪都算不上。

那种毫无感情、毫无怜悯、只为执行一个冰冷终极指令而存在的“意志”。它没有恶意,也没有善意,它只是“存在”,并按照预设的逻辑清除一切“冗余”。这种绝对的、非人的理性,比任何邪恶都更令人窒息和绝望。

在一瞬间,她仿佛理解了“收割者”存在的全部逻辑基础,那种为了延缓宇宙热寂而进行的、牺牲局部以保全整体的、充满悲剧性讽刺的“守护”。但这种理解带来的不是共鸣,而是更深层次的、源于同源性的恐惧——她与这冰冷的毁灭机器,共享着某种根源。

这种宇宙尺度的冰冷真相和存在层面的绝对压迫感,远远超出了人类心智结构所能承受的极限。

星萤的意识,如同一叶小舟被抛入了吞噬星辰的海啸之中。她的自我认知、她的情感、她作为“人”的一切,在这股洪流面前,都显得无比渺小和脆弱。

她感到自己的思维、情感,甚至意识本身,都仿佛要被绝对零度般的冰冷所冻结,失去一切活性和意义。

她的意识结构承受着无法形容的撕扯力,仿佛要在“星萤”的人性认知和那股冰冷古老的“校准者”印记之间被硬生生撕裂。

最可怕的是,她感觉到一种被吞噬、被抹去、被同化为那冰冷逻辑一部分的极致恐惧。她害怕失去自我,害怕变成另一个执行灭绝指令的、没有灵魂的宇宙装置。

“不——!!!”

一声撕心裂肺、充满了极致痛苦和恐惧的尖叫,猛地从星萤口中爆发出来,穿透了隔音良好的舱壁,狠狠撞击在监控室每个人的心脏上。

几乎在同一瞬间,冥想舱内所有的监控仪器发出了凄厉到极致的警报!代表星萤生命体征的曲线瞬间变成一片混乱的锯齿波,脑波活动显示出灾难性的癫痫样放电和功能抑制交替出现的濒死状态,能量场读数飙升到危险峰值后骤然跌入谷底!

“紧急中断!立刻!”李琟博士的声音因极度惊恐而变调。

预设的安全协议在毫秒级内启动。神经连接被强制切断,稳定剂注入星萤体内。医疗团队如同离弦之箭冲入舱内。

星萤躺在平台上,身体不受控制地剧烈抽搐,双眼翻白,口角溢出白沫,皮肤因神经痉挛而变得青紫。她已完全失去意识,生命体征极其微弱,仿佛风中残烛。

初步诊断结果令人心碎:星萤陷入了极度深度的昏迷,大脑活动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严重紊乱模式,类似于最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但其根源并非单一事件的心理创伤,而是某种存在层面的、对绝对理性和宇宙冰冷真相的恐惧直接冲击所致。她的意识仿佛在自我保护性地彻底关闭,以逃避那无法承受的恐怖。

王晨星冲进医疗舱时,看到的便是星萤被各种卫生设备包围、脸色惨白如纸、毫无生气的模样。他整个人如同被雷击般僵在原地,脸色瞬间变得比星萤还要苍白。一股钻心的疼痛和滔天的悔恨瞬间淹没了他。他亲手批准了这次实验,他以为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却没想到代价如此惨重。

觉醒的尝试,带来了难以想象的痛楚,几乎扼杀了觉醒本身。

星萤被紧急送入最高级别的医疗监护室,生命体征监测仪发出的每一声单调而规律的滴答声,都像重锤敲击在王晨星的心上。医疗团队在舱内紧张地忙碌着,各种复杂的卫生设备和神经稳定装置将那个娇小的身躯包围,让她看起来异常脆弱。

王晨星被挡在厚重的隔离门外。他没有离开,也没有坐下,只是如同一尊失去灵魂的雕像,僵直地矗立在观察窗前。他的目光穿透强化玻璃,死死锁定在星萤苍白得没有一丝血色的脸上,仿佛要将自己的生命力通过视线传递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