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家族之星际指挥官 > 第126章 决断与航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然后,他话锋一转,指出了问题的核心困境:“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当前面临的根本性难题:信息极度不对称。”他指向星图上那片代表未知的巨大黑暗,“我们对‘收割者’的了解太少,太少。以至于我们无法用常规的逻辑去准确评估‘主动探索’的风险到底有多大,也无法断定‘无限期深潜’是否真的绝对安全。我们就像是在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既不知道房间里有没有猛兽,也不知道门在哪里。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贸然移动(探索)还是原地不动(深潜),都伴随着巨大的、无法量化的风险。”

他坦诚地承认了决策的艰难,将问题的本质清晰地摆在所有人面前,避免了简单的二元对立。这让与会者意识到,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对错选择,而是一个在巨大不确定性下的艰难权衡。

在充分分析了困境之后,王晨星终于宣布了他的最终决策。他没有选择支持任何一方,而是提出了一条试图超越两者局限的第三条道路—— “有限探索与深度隐匿并行”的战略框架。

他详细阐述了这一战略的三个核心支柱:

批准有限度的“定向探索计划”(对激进派的回应与约束):

原则:“我们不是漫无目的地撒网,而是在科学假设的指引下,进行高度定向、风险可控的验证性侦察。”

规模与目标:“初期,我们只派出不超过两艘最新一代的‘盲眼’侦察舰。目标星域的选择,必须基于‘破壁计划’理论组提出的、关于‘收割者’可能活动区域或特性的科学假说进行严格筛选。例如,前往理论预测的‘收割者’可能频繁出没的引力异常区边缘,或者可能存在古文明遗迹的特定星域。”

执行标准:“航行路线需经过最高指挥部和科学理事会联合进行的双重加密与迂回设计。侦察模式采用‘非接触、短停留、快撤离’的绝对原则。任何情况下,不得与任何未知目标进行交互,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启动终极隐匿程序并撤离。

意义:“这既回应了主动获取情报的迫切需求,又将探索行为纳入了严格的科学验证和风险控制框架,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盲目冒险。”

坚定不移地深化和优化“深潜计划”(对保守派的安抚与承诺):

定调:“必须明确,‘深潜’带来的隐匿性,依然是我们当前生存的基石。这一主体战略绝不会改变。”

优化方向:“要求后勤和科技部门,全力研发更低能耗、更高效率的隐匿技术,减轻资源压力。同时,必须投入更多资源,切实改善‘深潜’条件下的民生状况,启动针对‘深潜一代’的系统性心理疏导和使命感教育项目,确保联盟社会的长期稳定与内部凝聚力。”

意义:“这明确了生存是底线,安抚了保守派的担忧,并致力于解决‘深潜’带来的内部问题,确保根基稳固。”

设立“战略风险评估与应对小组”(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职能:“成立一个直接对我负责的特别小组,成员包括赵司令、杨将军的代表,以及苏婉博士等顶尖科学家。该小组将持续评估内外部形势变化,特别是对‘定向探索’传回的数据进行快速研判,并随时就战略调整提出建议。”

意义:“这建立了一个动态的反馈和决策机制,使我们的战略不再是僵化的,而是可以根据新情况灵活调整的,避免了因固执于某一路线而错失良机或酿成大祸。”

王晨星的决策,如同一颗投入静水中的石子,在与会者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它既不是鲁莽的冲锋,也不是消极的龟缩,而是一种充满智慧平衡艺术和风险管控的体现。

他展现了一个领袖在巨大压力下最可贵的品质:冷静、包容、以及着眼于文明整体和长远利益的责任感。他创造性地找到了一条在确保生存底线的前提下,以极低风险尝试撬动战略僵局的中间道路。

会场内,赵擎天和杨振华都陷入了沉思。他们或许不完全满意,但都无法否认这个方案兼顾了双方的核心理念,并试图将其纳入一个更可控、更负责任的框架内。争论暂时平息了,联盟的航船,在王晨星的指引下,调整了航向,驶向了一条更加复杂、需要极高精准驾驭能力的新航线。

真正的考验,现在落在了那即将秘密启航的、肩负着渺茫希望与巨大风险的“盲眼”侦察舰,以及王晨星及其团队维持这种精妙平衡的能力之上。

最高理事会扩大会议上的激烈争论,虽然因王晨星提出的“有限探索与深度隐匿并行”战略而暂时画上了休止符,但会议室中那无形的张力并未完全消散。就像一场暴风雨过后,天空虽然放晴,但空气依然潮湿,预示着更深层的气流活动。对王晨星而言,这场辩论更像是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联盟当前面临的战略困境:内部压力日益增大,而唯一的希望——“破壁计划”——却如同在无边的泥沼中跋涉,进展缓慢,前景晦暗不明。

夜深人静,暗影基地最高处的执行官办公室内,王晨星独自站在巨大的星图前。星图上,代表联盟控制区的光点稀疏地散布在模拟出的银河系旋臂上,大部分区域被令人不安的黑暗所笼罩。那场会议的余音似乎仍在空气中回荡——赵擎天充满激情的进击呼唤,杨振华沉甸甸的风险警告,以及他自己最终做出的、那条走钢丝般的平衡决策。

他深知,将文明的全部未来寄托于“破壁计划”这一个短期内难以看到突破性成果的基础研究项目,风险极高。这不仅是因为科学探索本身的不确定性,更是因为联盟内部的社会结构和民众心理,可能无法承受漫长而无望的等待。他需要一条“备份路径”,一个能够分散风险、甚至可能带来意外惊喜的“b计划”。

他的目光越过联盟的疆域,投向星图上那些未被探索的、标注着各种猜想和未知符号的遥远虚空。父亲王浩留下的零星信息碎片,以及艾尔族长老那充满敬畏与恐惧的最后警告,再次浮现在他的脑海。“收割者”能够轻易毁灭一个成熟星际文明的存在,其活动范围、其行为模式、其存在的历史真的仅限于太阳系一隅吗?

一个念头,如同黑暗中划过的微弱流星,开始在他的思维中逐渐亮起:太阳系人类的悲剧,很可能并非孤例。

这个想法让他感到一阵寒意,却也带来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宇宙如此古老,星辰如此繁多,在漫长到难以想象的时间长河中,难道只有人类文明发展到了星际阶段?难道只有人类不幸遭遇了“收割者”?如果还有其他文明也曾面对过同样的黑暗恐惧呢?它们是否进行过抵抗?是否留下了任何痕迹——无论是英勇战斗的遗迹,还是绝望逃亡的记录,甚至是……关于“收割者”本身的一星半点信息?

哪怕只是找到一块刻满陌生文字的墓碑,一段残破的战场记录,一个文明最后时刻的绝望呼喊,对于此刻在黑暗中摸索的联盟而言,都可能是无价之宝。这些来自远古的“他者”的经验,或许不能直接提供打败“收割者”的武器,但可能提供关于敌人本质、行为模式、甚至潜在弱点的关键线索,或者至少,能让联盟知道自己是怎样的存在——是宇宙中唯一的受害者,还是一个更宏大、更残酷的循环中的一部分?

基于这种思考,一个全新的战略构想开始在王晨星心中清晰起来,他将其命名为——“溯源计划”。

核心目标:该计划的核心目标非常明确:在绝对保证联盟隐匿性的前提下,利用最先进的长程侦察技术,主动向联盟疆域之外的宇宙深空进行探索,搜寻并探查可能存在过的、与“收割者”相关的古文明遗迹。其目的不是直接挑战或接触,而是考古,是去扮演宇宙历史的“侦探”,从沉默的星辰和残骸中,读取关于潜在敌人的信息。

预期收获:王晨星为“溯源计划”设定了多层次的期望:

技术痕迹:发现其他被毁灭文明的技术残骸,分析其科技水平、毁灭方式,可能与“收割者”的攻击模式进行比对。

历史数据:寻找可能保存下来的历史记录(无论是何种形式),了解其他文明与“收割者”接触的历史、持续时间和结果。

生存经验:最重要的是,希望能发现其他文明在面对“收割者”时采取的策略——是抵抗?是逃亡?是隐匿?是否有任何成功的(哪怕是暂时的)经验可以借鉴?

宇宙学意义:甚至可能揭示“收割者”活动的规律、周期或其存在的更深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