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家族之星际指挥官 > 第152章 暗流汹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伊莉娜·索恩的统治风格,越来越显现出铁腕和专制的色彩。她坚信自己是引领文明穿越黑暗的舵手,任何质疑和阻碍,都是必须被碾碎的浪花。

于是,一场在暗处进行的、危险而激烈的博弈展开了。

“守护者”的情报小组,由一些对体制失望的前政府技术人员和心怀理想主义的黑客组成,他们利用加密通讯和跳板服务器,小心翼翼地联系那些对“镜影工程”抱有疑虑或负罪感的内部人员。他们冒着巨大的风险,传递出零星的、但触目惊心的信息碎片:有研究人员对扫描过程中的脑波消失模式表示担忧;有伦理学家在内部会议上的警告被强行压下;有证据表明,早期动物实验中的主体在“上传”后出现了不可逆的脑死亡……

而ISb的猎犬们,则利用强大的监控网络和线人系统,疯狂地追踪着这些信息的源头。加密信道被攻击,秘密会面被破坏,疑似泄密者被深夜带走“谈话”……一种白色恐怖的气氛笼罩在知情者和潜在反抗者的心头。

莎拉·基恩不断收到来自前线的损失报告,每一次通讯都可能是最后一次。她深知,他们是在与一个掌握着国家暴力机器的庞然大物对抗,力量对比极其悬殊。但每一条获取到的证据,都更加坚定了她的信念:他们正在阻止一场巨大的悲剧。她指示情报人员,必须获取一份能一锤定音的、关于“意识剪切”的确凿证据,比如某次关键实验的原始数据记录,或是某位核心科学家的良心证词。

与此同时,伊莉娜·索恩也从ISb的报告中,感受到了地下抵抗力量的存在和威胁。她下令加大清查力度,务必在“守护者”造成实质性破坏前,将其核心网络彻底铲除。她甚至开始考虑更极端的预案,以应对可能爆发的大规模民众抵抗。

社会的表层,在官方舆论的引导下,似乎维持着一种紧张的平静。但在地表之下,守护人性的暗流与推行“进化”的铁腕,已经展开了你死我活的较量。

联邦社会在“第一次上船”带来的伦理海啸和随之而来的高压管控下,度过了一段表面沉寂、内里却岩浆奔涌的时期。莎拉·基恩的“守护者”在暗影中艰难地积蓄着力量,而伊莉娜·索恩的“进化派”则用铁腕维持着“镜影工程”这艘巨轮的方向。然而,这一切的暗流,都指向一个无法回避的、决定命运的日期——全民公决日。随着这个日子的临近,压抑的火山终于猛烈喷发,整个文明被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决定自身存亡形式的终极宣传战。而在这场风暴的中心,关键人物的内心也经历着剧烈的动摇与挣扎。

全民公决的议题被简单而残酷地设定为:“是否授权联邦政府,在‘镜影工程’技术成熟后,启动全民意识上传程序,以应对深空危机?”

这短短一行字,却将文明撕裂成两个誓不两立的阵营。最后的宣传窗口期,成为了双方倾尽全力的生死战场。

“进化派”的宏大叙事:伊莉娜·索恩的阵营,凭借其掌控的主流媒体和庞大的资源,发动了排山倒海般的宣传攻势。他们制作了美轮美奂的全息宣传片:在无限广阔的“方舟”数字宇宙中,没有疾病、衰老和贫困,人类以光速思维探索知识的边界,创造着现实无法想象的艺术瑰宝,享受着永恒的和谐与富足。他们将“镜影工程”描绘成一场光荣的进化,是人类蜕去脆弱肉体的茧壳,化身为更高级信息生命的伟大飞跃。他们将深空危机的威胁反复渲染,将任何反对者打上“恐惧进步”、“自私短视”、“不惜让整个文明陪葬”的标签。他们的口号响亮而充满诱惑:“拥抱未来,超越生死!”

“守护者”的悲情反击:尽管受到打压,莎拉·基恩的阵营利用地下网络和残存的独立媒体,发起了悲壮而犀利的反击。他们没有华丽的特效,而是聚焦于“人”本身。他们反复播放“数字利奥”与妻子艾拉那令人心碎的对话录像,将其作为“灵魂被谋杀”的铁证。他们采访那些因资源倾斜而生活困顿的普通家庭,质问“为了一个虚幻的数字天堂,牺牲我们当下的真实生活,值得吗?”他们深入剖析“诺亚计划”的困境,指出其承载极限的残酷,但更强调其保留物理存在和人性火种的象征意义。他们的宣传充满悲怆的感染力,呼吁人们警惕技术的乌托邦陷阱,守护生而为人的尊严与温度。他们的口号直击心灵:“我们是人,不是数据!”

宣传战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城市的全息广告牌上,一边是流光溢彩的数字天堂,另一边是艾拉绝望的面庞;网络上,双方的支持者展开激烈的骂战和算法推送争夺;甚至家庭内部,也因选择不同而爆发激烈的争吵。整个社会仿佛一个巨大的精神病院,在希望与恐惧的两极之间被反复撕扯。

在这场喧嚣的宣传风暴中心,“镜影工程”的理论奠基人埃隆·维斯塔,却陷入了无声的崩溃。他远离了媒体的聚光灯,将自己封闭在实验室里。外人看来,他是在进行最后的技术攻关,但只有他知道,他是在与内心的恶魔搏斗。

“第一次上传”测试的成功,对他而言不是胜利,而是噩梦的开始。他一次又一次地回看利奥上传过程的脑波监测数据。在意识被完整扫描并转移的那一刹那,原始大脑的神经活动出现了一种不可逆的、彻底的静息,其模式与脑死亡高度吻合。尽管团队解释说这是扫描过程中的正常生理抑制,但一个可怕的想法如同毒蛇般噬咬着他的内心:那或许不是抑制,而是消亡。

他亲眼目睹了“数字利奥”的冷漠,那不是一个熟悉的人变得理性,而更像是一个拥有利奥记忆的、高度逼真的人工智能。技术成功了,但“利奥”真的还在吗?还是说,他们只是成功地复制了利奥的数据,同时杀死了那个真实的利奥?

他提出的“镜影工程”,本意是拯救文明,但现在看来,它更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规模空前的集体自杀仪式。他毕生追求的科学真理,可能正将整个文明引向一个存在主义的地狱——一个没有痛苦、但也失去了所有生命激情的、永恒的虚无。

巨大的负罪感和伦理困境让维斯塔夜不能寐,形销骨立。他开始秘密查阅那些被ISb列为禁忌的、关于意识本质和人格同一性的哲学着作,越看越觉得恐惧。他,这个工程的缔造者,反而成了最怀疑其价值的人。他在极度的痛苦中,甚至萌生了向公众坦白自己疑虑的念头,但这无疑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也会被索恩势力无情地镇压。

与维斯塔的崩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伊莉娜·索恩前所未有的坚定。她完全不受“数字利奥”事件的影响,甚至将其视为必要的牺牲和进化必须经历的阵痛。在她看来,维斯塔的犹豫是旧时代科学家的多愁善感,是阻碍文明前进的软弱。

她坚信自己的选择是唯一理性的选择。深空危机是悬在头顶的利剑,“诺亚计划”是杯水车薪的幻想,只有“镜影工程”能提供存续的可能。至于上船后是否还是“人类”,她认为这根本不重要。“人类”只是一个过渡形态,拥抱更高级的存在形式才是终极目标。她将自己视为带领文明穿越死亡谷地的执剑人,冷酷、果断,且不容置疑。

就在公决前最紧张的时刻,一个爆炸性的事件将矛盾推向了顶点:位于小行星带边缘的“诺亚计划”主要飞船建造基地,发生了原因不明的剧烈爆炸,导致基地严重受损,建设进度至少推迟数年。

事件发生后,舆论哗然。

“守护者”阵营第一时间指责这是“进化派”的阴谋,是为了彻底铲除物理逃亡的可能性,逼民众只能选择“镜影工程”。莎拉·基恩发表秘密声明,痛斥这是“绝望的犯罪”。

ISb则迅速“介入调查”,并很快“公布”结果,称爆炸是由于“诺亚计划”团队在资源匮乏下违规操作所致,暗示其管理混乱、技术不可靠,并趁机逮捕了几名“守护者”安插在基地的同情者。主流媒体大肆渲染“诺亚计划”的不可行性。

真相被迷雾笼罩,但效果是立竿见影的。爆炸事件极大地动摇了那些仍在“镜影”与“诺亚”之间犹豫的中间派。物理逃亡的道路似乎被堵死,绝望的情绪蔓延开来,“镜影工程”作为“唯一希望”的吸引力在恐慌中被动增强。

伊莉娜·索恩在内部会议上,面对爆炸事件,表情冷峻,未置可否,只是强调要确保公决顺利进行。而维斯塔在得知消息后,看着屏幕上燃烧的基地画面,脸色惨白,他感到一双无形的大手,正将文明推向那个他越来越恐惧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