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家族之星际指挥官 > 第312章 议会风云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优势分析部分,王晨星以其老辣的军事眼光,犀利地指出了该战术在绝境中的独特价值:

实现了战斗力的“转化”与“激活”:他分析道,该战术的核心在于,将那些因损伤严重、火力不足而无法参与正面决战的残破舰艇,从“待报废的静态防御资产”,成功地转化为“具有高度机动性和骚扰迟滞能力的主动攻击单位”。这实质上是一种将“无效”或“低效”战斗力,重新激活为“有效”战斗力的创造性转化,是在资源极度匮乏下的最优解。

贯彻了“避实击虚”的兵法精髓:报告强调,此战术完美地避开了敌军主力舰队的正面锋芒(“避其锋芒”),转而精准地打击其相对脆弱但至关重要的后勤补给线(“击其惰归”)。这种打法,迫使强大的敌军不得不分派宝贵的兵力为其“软腹部”进行护航,从而有效削弱了其正面的攻击强度和连续性。这正契合了古代兵家“攻其所必救”的高阶策略。

创造了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战略窗口:王晨星将这种持续不断的骚扰战术,形象地比喻为“水蛭放血”。他指出,这种战术虽然单次攻击难以致命,但通过持续不断的微小伤害和不确定性积累,能极大地拖延、干扰敌军实现其战略目标的进程。这为后方联盟紧急组织新的战略防线、等待并集结可能的增援力量,争取到了可能是唯一的、至关重要的时间窗口。

然而,在劣势与风险分析部分,这位老帅展现出了惊人的客观与冷静,对自己的孙子和其战术的风险毫不避讳:

指挥与控制体系的极端脆弱性:他尖锐地指出,高度分散的“群狼”战术,对基层指挥官的独立作战能力、战术素养和临机决断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同时,整个战术体系极度依赖有效的信息通讯网络。一旦核心指挥节点被摧毁或通讯被敌军进一步切断,整个“狼群”极易陷入各自为战、失去协同的混乱局面,甚至可能被敌军分割包围、逐一歼灭。

战术本质的局限性:无法改变战略劣势:他冷静地告诫议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群狼战术”本质上是一种“拖延”战术,而非“决胜”战术。它可以在局部制造麻烦、延缓失败,但无法从根本上扭转敌我双方巨大的兵力、科技和资源差距。如果后方(即议会和联盟高层)无法在王启明用生命争取到的时间内,采取有效的战略反制或支援措施,那么前线所有的牺牲和努力,最终都将失去意义。

对官兵意志与士气的极限考验:最后,他从人性的角度指出了最残酷的一点。执行这种战术的官兵,每一次出击都如同踏上一条不归路,每一次分离都可能是永别。这种持续的高压、极高的伤亡风险和对心理承受能力的极限挑战,对部队的士气和长期战斗力是一种极其严峻的考验。

这份报告,没有偏袒,没有煽情,只有基于军事科学的冷静拆解和基于战略全局的深远考量。它既肯定了新战术在绝境中的积极意义,也毫不掩饰地揭示了其固有的风险和局限性。这份报告的价值在于,它将一场充满情绪化的辩论,拉回到了理性、专业的轨道上,为议会的最终决策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事实依据和战略视角。

这份由王晨星在生命边缘倾注心血完成的分析报告,通篇没有一丝一毫情绪化的煽动或悲情的呼吁。它的力量,并非来自于情感的共鸣,而是源于一种近乎冷酷的、建立在严格逻辑链条和沙盘推演之上的、不容置疑的说服力。报告中的每一个结论,都由冰冷的数据、严谨的战术原则和对敌我心理的精准揣摩作为支撑。

它用无可辩驳的方式清晰地表明:王启明在“铁砧”防线所采取的“群狼战术,绝非一时冲动或绝望下的鲁莽冒险。恰恰相反,这是在资源耗尽、防线濒临崩溃的绝对劣势下,唯一能够化被动为主动、将残存力量的价值发挥到极致的、极具专业性和创造性的战略选择。这是一种在绝境中向死而生、敢于承担巨大风险以换取战略主动权的、真正指挥官应有的魄力与智慧。

然而,这份报告最厉害的一笔,并不仅仅在于它为前线的战术选择提供了强有力的辩护。更在于,它在完成了客观分析之后,巧妙而又不容回避地将一个沉重无比的“皮球”,直接踢回了联盟最高议会的中心:

报告以冷静的笔触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等式:王启明和他的战士们,正在用他们无法再生的生命、用他们超越极限的意志,为后方(即议会所代表的联盟决策层)换取一笔极其宝贵、且数量有限的“战略时间”。

于是,一个无声却振聋发聩的质问,随着报告的结论,重重地压在了每一位议员的心头:

前线的将士们,正在履行他们最极致的责任,甚至不惜血洒长空。那么,坐在安全后方的我们——掌握着联盟最终决策权的我们,是否能够做出配得上这份牺牲的决策?我们是否能够高效地利用这用鲜血换来的每一分每一秒?我们是否担得起他们以生命相托的信任?

这个问题,不再关乎战术的对错,而是直指决策者的责任、能力与良知。它让主张撤退者不得不思考仓促后撤是否对得起前方的坚守;它让主张坚守者必须拿出如何有效利用这段时间的具体方案。

就在双方争执不下、议长也面露难色之际,一个洪亮而沉稳、仿佛带着金属质感的声音,如同古老的钟鸣,清晰地穿透了会场的喧嚣,瞬间打破了所有的争论。

声音的来源,是会场一侧,那位一直如同磐石般沉默端坐的老帅——王浩。他是王晨星的父亲,王启明的曾祖父,一位早已退休多年、却因其传奇战功而依然在联盟军民心中享有至高无上威望的“军神”。岁月虽然在他脸上刻满了沟壑,但他的身形依旧挺拔如苍松,此刻缓缓站起,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磅礴气势笼罩全场。

他目光如炬,那眼神仿佛能洞穿人心,缓缓地扫过在场每一位议员的脸庞,所到之处,嘈杂之声如同被无形的力量抹去,会场竟在几秒内变得鸦雀无声,落针可闻。连呼吸都仿佛被刻意放轻了。

“我来说两句。”他开口说道,声音并不刻意提高,却异常沉稳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重重地落在每个人心上。

他没有去看面红耳赤的霍恩议员,也没有看一脸刚毅的徐将军,而是径直抬起手臂,那根布满老年斑却依然稳定的手指,精准地指向了全息星图上那片被刺眼红色紧紧包围的、代表“铁砧”防区的微弱蓝光。

“那份分析,”他言简意赅,所有人都明白他指的是自己儿子王晨星在病榻上完成的报告,“已经把事情说得足够清楚了。”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变得更加深邃,语气也带上了一种超越个人情感的、属于一个时代象征的沉重感。

“我现在站在这里,”他环视全场,刻意强调道,“不是以一个祖父的身份,来为自己的血脉求情或辩护。我是以一个老兵的身份——一个在战场上爬过尸山血海、见识过什么才是真正战争的老兵的身份——来告诉在座的诸位:”

他的声音陡然提升,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和深沉的骄傲:

“我那个还在‘铁砧’上扛着的孙小子,王启明,他眼下在那里打的,是一场任何教科书上都找不到范本、任何军校课堂上都学不到的仗!”

“但我要说,”他的话语如同重锤,敲击着所有人的神经,“这他妈的才是一场真正的军人,在绝境中应该打、必须打的仗!”

“你们的眼睛,”老帅王浩的声音如同滚雷,在寂静的大厅中回荡,带着一种俯瞰战场的威严和不容置疑的洞悉力,“只死死地盯着‘群狼’战术的风险,看到的是狼群在冒险,在流血!但你们的战略眼光,却短浅到看不见这些狼每一口撕咬的位置,都是敌人最致命的咽喉要害!”

他的目光扫过那些主张撤退的议员,如同冰冷的刀锋:“你们的算盘,”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尖锐的讽刺,“只会计算我们损失了多少舰船,消耗了多少资源!但你们的战略账本上,却从不计算敌人因为我们的撕咬,被拖慢了多少进攻的脚步,被分散了多少宝贵的兵力,被拉长了多少脆弱的后勤线!”

他猛然向前一步,虽年迈,气势却如山岳般压向全场:“现在撤退?”他重复着这个提议,语气中充满了近乎愤怒的质问,“那意味着什么?那等于用最响亮的声音,告诉还在‘铁砧’上流血牺牲的孩子们:你们流的血是白流的!你们的坚持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最后,他抛出了一个直击灵魂、让所有在场者都无法回避的拷问,声音振聋发聩:“我们这些坐在绝对安全的后方、享受着宁静空气的人,难道连前线将士用生命和鲜血为我们换来的、哪怕只有几天的宝贵时间,都不敢去利用、不配去利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