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来了西域才4天,这是第三次坐直升机了吧?”

曹爱华看向直升机起降坪上的交通工具,对沈钰飞说。

“没办法了,西域实在是太大了,咱们这还只在北域玩呢,都没去南域。”

沈钰飞一摊手,看着曹爱华有要变脸的征兆,赶紧抱住她的胳膊。

“而且坐直升机的景色最好了,是不是呀麻麻~嘿嘿……”

周明远和林向东正与两名机场工作人员做最后的文件核对交接,提前办理好的边防证被反复检查了好几次。

毕竟白哈巴作为边境村落,边防证是必备的通行证。

林向东沉稳的声音透过耳麦传来:“沈小姐,十五分钟后进入白哈巴村空域,注意拍摄窗口时间较短。”

舷窗外,连绵群山形成无垠的地平线褶皱,不再是可可托海的高耸崖壁或喀纳斯的秀丽湖泊。

一条蜿蜒的狭长河谷赫然出现在下方,这条河谷好像变成了一条自然分界线,一侧的山坡上,几乎全是躯干笔直、树皮灰白的白桦林。

初秋的白桦林已经开始变黄,导致这边的山坡看起来像一块黄油。

而占据着对面山坡主导地位的,是以墨绿色的云杉为主,夹杂着深绿色冷杉的针叶林。它们树冠厚重,颜色更加深邃,而且秋天也不会变色,所以依旧是深绿色一片。

直升机不可能在边境上来回横跳,能让他们起飞就已经很不简单了。

沈钰飞没用单反拍照,怕自己抓不到合适的时机,直接拨到录视频的模式,用稳定器拍下了这神奇的大自然场景。

直升机最终降落在一片位于森林边缘的开阔草地上,草地边缘立着写着“白哈巴”三个大字的质朴石碑。

这边的温度比乌鲁木齐低很多了,他们都穿上了防风保暖的冲锋衣,虾条和一只耳被搬出来的时候,都没有猫闹着要跑出来撒欢了。

两只猫挨个伸出来小脑袋感受了一下温度,就缩回保温航空箱里了。

村落就坐落在不远处的向阳坡地上,因为游客太多,商业化比较严重,原本的村子模样几乎看不出来,不过建筑风格还是保留了极具特色的图瓦人传统木刻楞房。

粗大的圆木或方木被直接剥去树皮或简单处理,一层一层地垛叠起来作为房屋的主体墙壁,木屋的屋顶多采用坡度很大的“人”字形,覆盖着厚重的木板或被压实的长草捆,利于积雪滑落。

沈钰飞掏出便捷的口袋相机开始记录,不过游客有点多,她兴趣缺缺。

在某个木屋前,沈钰飞停下脚步,镜头对准了木屋旁的一个造型奇特的小屋子。它有点像缩小版的木刻楞屋,没有门窗,只有一个小小的敞开的窗口,墙壁厚实,显得非常封闭厚实。

“妈妈,这个是干什么的?”

沈钰飞拉了拉曹爱华的袖子,指给她看那个小屋。

“难道是狗窝?”

曹爱华凑近看了看,轻轻摇头。

“那也没有门啊,难不成狗狗回家要先钻洞?”

林向东给他俩解释:“那是以前图瓦人存冬肉的天然冰箱!这边冬天冷得很,天然大冰柜,冬肉放里面,直到开化了也不会坏。”

“哦吼,这不就是咱们以前家里防盗栅栏的作用吗?”

沈钰飞小时候在t市住的是老宿舍楼,楼层不高,所以窗户外面会装一个向外凸出去的防盗栅栏。

每到冬天,气温低到零下的时候,在防盗栅栏上铺一块木板,也能当天然冰箱用。不过他们的冰箱保质期有点短,基本每年出了正月,窗户外的东西就得拿回来了,不然肯定会化。

“确实,看来北方都有这个习惯啊。”

曹爱华也点点头。

下午2点,他们到了提前租好车的地方,开车去往布尔津。

午后的S226省道,车轮碾过沥青路面,发出均匀的嗡鸣。

窗外,新疆阿勒泰的辽阔画卷徐徐铺展,蓝天澄澈,阳光慷慨地洒在广袤的戈壁滩上,稀稀疏疏的耐旱植物点缀着苍茫的土黄色大地,远处是蜿蜒起伏、线条柔和的丘陵,像是大地呼吸的轮廓。

沈钰飞拍了一会风景,感觉有点无聊,就开始拿出手机和慕砚修聊天。不过他好像在开会还是在忙,没有回消息。

因为连着几天早出晚归的,沈钰飞很快就在车上睡着了。

经过3个小时的车程,抵达了今晚要入住的布尔津俄罗斯风光园。

独栋的俄式风格尖顶小别墅,蓝白相间的木纹外墙,在夕阳余晖下显得宁静而富有异国情调。

他们赶紧把车上的行李搬到屋里,又驱车赶往五彩滩,着急是因为他们要赶在黄昏之前抵达。

幸亏新疆天黑的晚,他们7点才抵达五彩滩,不过这个时候太阳还没有一点要下班的意思。

周明远拿出准备好的驱蚊水,给几个人都喷了好多,不然黄昏这个时候,还在河边上,能让蚊子抬走咯。

沈钰飞放飞无人机,拍了一点视频,但总感觉很一般,白天看也就是河两岸完全不一样的地貌有点吸引力。

北岸是沟壑纵横的雅丹地貌,额尔齐斯河南岸是葱郁的胡杨林,也没有什么更加独特的地方了。

在等了一个多小时之后,五彩滩的黄昏没有辜负他们的等待。

夕阳像个巨大的暖黄色灯泡,低悬在地平线上方。

奇特的风蚀地貌岩层,在斜斜的光线下仿佛被点燃,呈现出红、橙、黄、紫等多种绚丽色彩,像泼洒的天然矿物颜料。

额尔齐斯河碧绿的河水在红褐色沟壑间流淌,在夕照下闪波光粼粼。

林向东早已选好了几个最佳机位,沈钰飞的相机快门的咔嚓声不绝于耳,还让林向东帮她拍了好多视频。放下相机之后又把无人机飞上天,航拍了一段。

曹爱华在林向东的指导下,安静地站在一块凸起、颜色最鲜艳的雅丹岩石旁,按照提示微微侧身,夕阳在她周身勾勒出一道温暖的光边。

周明远抱着装着虾条和一只耳的便携猫包站在稍远的观景台边上,敬业地看护着他们的各种设备和猫,还分出一只眼睛注视着周围游客的动向。

虾条好奇地从透气孔往外望,似乎也被这奇异的景色吸引,一只耳用爪子扒拉着内壁,显得有些不耐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