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开局献祭了全世界的蚊子 > 第123章 黄河之水,复清可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3章 黄河之水,复清可期

好吧,接下来我要这么做,就从纠结该怎么花那些点数的困境之后开始。

说实话,“念力控物”带来的即时满足感,或者“绝对隔音耳塞”所营造的极致安静,都很有吸引力。

我挣到这些了,不是吗?

但随后,我想起曾不经意间看到的一些东西,可能是新闻,也可能是纪录片,和环境问题有关。

这引发了我的思考。

苏雯在一旁,开始回忆往事。

她说起自己的童年,说起小时候玩耍的那条河,还有它如今的模样。

就在这时,我恍然大悟。

这不仅仅关乎个人力量,也不是系统的目标那么简单。

这关乎……更重要的东西。

这关乎情感纽带,关乎归属感。

这是更宏大的图景,是长远的考量。

“我们去看看母亲河吧。”话还没等我完全意识到其中的含义就脱口而出。

就是黄河。

我们逆流而上。

系统的扫描证实了我早已知道的情况。

这次扫描带来的感受很直观。

一股浓重、令人窒息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那是“泥沙超载”和“工业污染物残留”的气息。

这让人……感到悲伤。

我们来到了壶口瀑布,眼前的景象……比我想象的还要糟糕。

这条曾经波澜壮阔的大河如今沦为了一条“浑浊的巨龙”,它的咆哮声也变成了吃力的喘息。

就连空气都显得格外沉重。

苏雯的表情、她的沉默、她的哀伤……都成了一种负担。

我把手伸进水里。

这是……一种连接,一种承诺。

然后我下达了指令,启动了行动。

“献祭整个黄河水体的‘超标泥沙含量’和‘工业污染残留’概念,将其自然净化进程加速300%,并永久性巩固上游的水土保持效果!”代价在我脑海中浮现。

那巨大的缺口,点数的急剧减少。

八百万点数消失了。

系统确认了这一操作。

新的点数余额一闪而过。

这次牺牲显得意义重大。

然而,变化是缓慢的。

即时的效果……很细微,但确实存在。

河水不再是那种浓稠、不透明的黄色。

它变浅了,变成了赭石色,更加透明。

那种沉重的感觉开始减轻。

污染物的概念被削弱后,被迫分解并沉淀下来。

我们站在瀑布边。

变化已经开始。

影响显而易见。

就在这时,我突然坚定地说道:“这是我们文明的母亲河,我们不能让她永远背负着泥沙和污染的恶名。”苏雯用力地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同样坚定的光芒。

几天过去了,几周过去了。

我在这里,还有当地的居民。

岸边有一位老渔夫,他最先提到:“这条河……呼吸都顺畅多了。”新闻报道、科学术语,像“异常的自我净化”“前所未有的泥沙减少”之类的表述不绝于耳。

官方声明称:“特殊自然净化现象”。

正如我所计划的那样。

我向苏雯解释这一切。

缓慢而稳定的变化。

这是守护者的智慧。

让河水立刻变得清澈见底……太惊人了。

这会引来不必要的关注。

让它在几年的时间里逐渐恢复生机,才是更好的、可持续的方法。

这很有道理。

我不仅拥有了力量,还明白了随之而来的责任。

我成长了,也学到了很多。

然后……一声细微的提示音响起,数据流涌动。

我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系统的声音平静而中立,它在告诉我一些事情……

“检测到对文明基石进行的大规模、积极且具有基础性的概念干预……”一个我从未见过的协议开始启动。

最终,对个人伟力的渴望还是输给了更宏大的图景。

凌笑关闭了系统兑换界面,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超凡能力和道具像是潮水般退去,露出了他内心深处更为关切的一片沙洲。

他转头看向窗外,夜色下的城市灯火璀璨,而在这片璀璨的尽头,那条贯穿了整个文明历史的古老河流,正在无声地奔腾。

苏雯注意到他的沉默,轻声问道:“在想什么?”

“我在想,我们是不是该去做点更有意义的事。”凌笑的目光深邃,“比如,去看看我们的母亲河。”

他的提议有些突然,但苏雯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她隐约感觉到,凌笑身上那股搅动世界的力量,正在寻找一个新的宣泄口,而这一次,似乎不再是为了制造轰动,而是为了抚平某些创伤。

他们没有选择飞机,而是坐上了沿黄河逆流而上的列车。

车窗外,景物飞速倒退,从高楼林立的都市,到炊烟袅袅的村庄,再到苍凉广袤的黄土高原。

景色在变,唯一不变的,是那条如影随形的浑黄巨龙。

随着他们不断溯源而上,凌笑脑海中系统的扫描反馈也愈发刺眼。

在他的感知里,整条黄河并非单纯的h?o与泥沙的混合物,而是被一层厚重到近乎凝固的概念场所笼罩。

系统界面上,两个鲜红的词条高亮闪烁,仿佛是这条河流身上两道深可见骨的伤疤——“泥沙超载”与“工业污染物残留”。

这片概念场如同一件沉重污秽的寿衣,紧紧包裹着河流的每一滴水。

越是往上游,概念场的密度就越高,尤其是在壶口瀑布附近,那股窒息感达到了顶峰。

站在壶口瀑布的观景台上,咆哮的水声震耳欲聋。

那奔腾而下的已经不能称之为水,而是一股混杂着亿万吨泥沙的黄色洪流,带着一股土腥和若有若无的化学品气味,猛烈地撞击着河床,仿佛一条被囚禁的巨龙在发出痛苦而愤怒的嘶吼。

那磅礴的水汽扑面而来,都带着一股沉甸甸的沙尘味道。

苏雯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她知道黄河水黄,但从未想过,这种“黄”会是如此的沉重与病态。

这不像是自然的伟观,更像是一场持续了千百年的巨大灾难的现场直播。

凌笑的脸色前所未有的凝重。

系统显示,他的概念点数余额是14,151,350点。

一笔足以让他成为超人的巨款。

然而此刻,他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片令人心悸的红色概念场上。

他缓缓走到一处游客罕至的岸边,蹲下身,无视了警示牌,将双手缓缓浸入了冰冷而浑浊的河水之中。

河水异常沉重,指尖能清晰地感受到细沙划过皮肤的粗糙触感。

“系统,”他在心中下达了指令,语气平静却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决心,“我要献祭。目标:整条黄河水体。献祭概念:‘超标泥沙含量’与‘工业污染残留’。”

系统界面上立刻跳出复杂的推演模型,数据流如瀑布般刷新。

“确认指令。该操作将加速目标水体自然净化进程百分之三百,并以概念固化的形式,永久性巩固黄河上游及中游的水土保持现有及未来成果。预计消耗概念点数:八百万点。是否执行?”

“执行。”

没有丝毫犹豫。

在他确认的瞬间,凌笑感觉到自己意识深处那片由海量点数构成的“海洋”被瞬间挖走了一大块,一个巨大的豁口凭空出现,八百万点数如同被黑洞吞噬般消失无踪。

他的大脑甚至因为这剧烈的能量抽离而微微眩晕了一下。

点数余额骤降至6,151,350点。

与此同时,他浸在水中的双手感觉到了一丝奇异的变化。

那股原本沉重黏腻的触感,似乎在极其细微的层面上,减轻了一丝。

浑浊的河水依旧是黄色,但那种仿佛化不开的浓稠感,正在以一种超越物理规律的方式悄然瓦解。

这不是魔法,而是更高维度的现实修改。

从概念层面,“泥沙难以沉降”的属性被削弱了,“污染物难以分解”的规则被扭曲了。

作用于整条长达五千多公里的河流,这是一个缓慢但不可逆转的宏伟工程。

凌笑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水珠,回到苏雯身边。

她正担忧地看着他,显然不明白他刚刚做了什么。

“这是我们文明的母亲河,”凌笑迎着扑面的水汽,声音盖过了瀑布的轰鸣,郑重地对苏雯说道,“不能让她一直背负着泥沙与污染的污名。”

苏雯看着他坚定的侧脸,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荡。

她不知道凌笑具体用了什么方法,但她能感受到那份与她共通的决心。

她用力地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同样璀璨的光芒,仿佛要将这誓言刻进奔腾的河水里。

改变,并非一蹴而就。

在接下来的几周,乃至几个月里,一些奇妙的现象开始在黄河沿岸悄然发生。

最先察觉到变化的,是那些世代生活在河边的老渔民。

一位在兰州段打了半辈子鱼的老汉,在某个清晨收网时惊奇地发现,渔网比往常沉了许多,拉上来一看,竟是满满一网活蹦乱跳的鲤鱼。

更让他啧啧称奇的是,他感觉今天的河水似乎“透亮”了些,阳光能照进更深的地方。

他揉了揉眼睛,以为是自己老眼昏花,但接连几天都是如此,“黄河水变清了”的说法,开始在沿岸的村镇里像传说一样流传开来。

紧接着,官方的监测数据也出现了“异常”。

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的监测站发现,从上游到下游,多个断面的含沙量呈现出持续、稳定且“不合常理”的下降趋势。

同时,水体中的重金属、氨氮等关键污染指标,也在以远超模型预测的速度改善。

就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河流内部安装了无数台超高效的净化器。

一份份标题为《关于黄河近期水质异常改善现象的分析报告》被紧急送往上级部门。

科学家们经过反复论证和实地考察,始终找不到确切的原因。

上游的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工程确实在起作用,但绝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产生如此颠覆性的效果。

最终,这些报告的结论栏里,都谨慎地写下了一个定义:“特殊自然净化现象”,并将其列为最高优先级的持续观察项目。

而对于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凌笑和苏雯只是作为普通的游客,见证着这场由他们亲手开启的伟大变革。

他们看到新闻里,专家们对新栽植的固沙植被成活率大幅提升感到振奋,认为这是“大自然的馈赠”;他们看到社交媒体上,无数网友晒出“清澈黄河”的照片,惊叹于这难得一见的奇景。

在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两人坐在郑州段的黄河岸边,看着河面上映出的金色鳞光,远处的河床不再是厚重的泥沙淤积,甚至能看到一些水草在摇曳。

苏雯轻声感叹:“如果你愿意,或许一夜之间就能让整条河变得清可见底吧?为什么不那么做?”

“直接变清,太惊人了。”凌笑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水里,激起一圈清晰的涟漪。

“一个晚上,一条流淌了千万年的大河突然清澈见底,你觉得世界会怎么反应?恐慌?疯狂的科学探究?还是对未知力量的敬畏与恐惧?那不是守护,是炫耀,是另一种形式的破坏。”

他看着河水,目光长远而成熟:“像现在这样,用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让它以一种‘自然’的方式慢慢变清,让所有人都以为这是我们自己努力的结果,是环境保护的伟大胜利。这样,人们才会更加珍惜,才会从心底里去守护它。这才是对这条河,对我们自己,最好的保护。”

苏雯静静地听着,心中对凌笑的认知又深了一层。

他不再是那个偶尔会恶作剧的少年,而是真正开始思考如何以自己的力量,温柔地、正确地去守护这个世界。

他的智慧,正随着他力量的增长而日益成熟。

就在凌笑享受着这份创造了奇迹后的平静与满足时,他的意识深处,那沉寂了许久的系统界面,忽然毫无征兆地亮了起来。

没有兑换,没有扫描,只是一道前所未有的柔和光芒,伴随着一行他从未见过的金色文字,缓缓浮现。

那不是警告,也不是任务,更像是一种回应。

检测到宿主完成大规模、正向性、基石级概念干涉……干涉目标:文明级图腾……符合未知协议,特殊反馈机制……正在启动。

###

九曲黄河,奔腾万里。

壶口瀑布景区,一艘小型观光艇正逆着稍缓的侧流,小心翼翼地靠近那片雷霆万钧之地。

震耳欲聋的水声像是千军万马在咆哮,裹挟着泥沙的水雾扑面而来,带着一股厚重的土腥味。

游客们兴奋地举着手机,对着那“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景一通猛拍,浑然不觉身旁一个戴着鸭舌帽和口罩的青年,正用一种看“自助餐”的眼神打量着这条奔腾的巨龙。

“啧啧啧,这得是多少‘负面价值’啊……”凌笑压低了帽檐,心中早已乐开了花。

自从上次献祭了几座烂尾楼和垃圾山,被网民冠以“都市侠盗”的名号后,凌笑的“乐子”阈值就被无限拔高了。

小打小小闹已经无法满足他,他需要一个更大的舞台,一个能让系统都为之“肉痛”的大项目。

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这条承载了华夏民族太多情感与记忆的母亲河。

【系统,扫描当前河段,“超标的泥沙含量”和“工业污染残留”,打包献祭,估个价。】凌笑在心中熟练地对系统下达指令。

系统的机械音似乎卡顿了一下,过了足足五秒才响起。

【警告!

检测到目标为巨型、流动性、概念性复合体。

价值计算模块过载9.7%。

献祭范围过于庞大,建议宿主分段、分区域进行。】

“分段?这不正在分段嘛。”凌笑瞥了一眼观光艇的行程图,“就先从这壶口瀑布上下游二十公里开始。别废话,算!”

【……计算中……】系统沉默了更久,像一台老旧的电脑在运行最新的3A大作,【本段河道内,“超标泥沙含量”预估价值:128,000强化点。

“工业及农业面源污染残留”预估价值:45,000强化点。

合计:173,000强化点。】

【本次献祭属于对自然环境的大规模良性干涉,将产生额外世界声望,并有极低概率触发特殊奖励。

是否确认献祭?】

“确认!必须确认!给我献祭得干干净净!”凌笑心中狂喜,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随着他意念一动,一股庞大的吸力以他为中心,沿着河道无形地铺开。

并非物理上的抽吸,而是一种更为本源的“概念剥离”。

站在他身旁的苏雯,一位长期关注黄河生态的深度报道记者,此刻正举着专业相机,眉头紧锁。

作为“都市侠盗”的忠实追踪者,她隐隐觉得这位神秘侠盗的下一个目标,必然会是这种关乎国计民生的大手笔。

她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沿着侠盗可能出现的路线探访,最终凭着一股直觉来到了黄河。

突然,她“咦”了一声,放下了相机,有些困惑地看向河面。

是错觉吗?

刚才还如同浓稠米粥的河水,似乎……变“稀”了一点?

那种沉甸甸、裹着沙土往下游滚动的质感,仿佛被稀释了。

水流的颜色,依旧是标志性的黄色,但那种深沉、浑浊的土黄色,正在以一种极其微妙的速度变浅,朝着一种更明亮的姜黄色过渡。

“凌先生,你有没有觉得……这水好像有点不一样了?”苏雯下意识地问向身边这位同船的“驴友”。

她只知道他姓凌,一路上沉默寡言,却总感觉他身上有种奇怪的违和感。

凌笑正享受着强化点疯狂上涨的快感,闻言只是随意地“嗯”了一声:“是吗?可能是太阳出来了,光线不一样了吧。”

【叮!献祭完成!获得强化点173,000点!】

【恭喜宿主完成一次史诗级环境治理!

触发特殊奖励:净化孢子(初级)x3。】

【净化孢子(初级):可指定一片区域(不超过10平方公里),持续、缓慢地分解土壤与水体中的特定污染物,并促进有益微生物生长,改善土质。】

“好东西!”凌笑眼前一亮。

这玩意儿简直是为后续的“大扫除”量身定做的。

他抬起头,看向远方。

他的行为并非让黄河水瞬间变得清可见底,那太玄幻,也太容易暴露。

系统献祭的本质是“等价交换”,它剥离了“超标”和“污染”这两个负面概念,其效果更像是将黄河几十年来水土保持的成果、以及未来数年才能完成的自然净化过程,压缩在了短短几个小时内。

这是一种“加速”和“巩固”。

苏雯揉了揉眼睛,再次举起相机,对准水面拉长焦距。

她惊愕地发现,真的不一样了!

水流的流动性明显变强,浑浊度肉眼可见地在降低。

这绝不是光线能解释的!

与此同时,下游十几公里外的一处水文监测站里,值班的水利工程师猛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死死盯着电脑屏幕上刚刚刷新出来的数据。

“老……老张!你快来看!浊度仪是不是坏了?!”他声音发颤地喊道。

另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工程师闻声走来,扶了扶眼镜,凑到屏幕前。

“浑浊度……12.5公斤\/立方米?不可能!上一个小时的数据还是28.7!这……这掉得也太离谱了!是不是上游哪个水库突然关闸蓄水了?”

“没有啊!刚刚核对过,上游所有水利枢纽都运行正常!”

两人面面相觑,都能看到对方眼中的震撼与不解。

这种数据,比最乐观的模型预测的、在所有水土保持工程都达到最理想效果后,十年后才可能出现的数字还要好!

黄河沿岸,一位撒网捕鱼几十年的老渔民,正准备收起一天的劳作。

他用力拉起渔网,嘀咕道:“今天这水邪门了,感觉轻快了不少……”

当渔网被拖上岸时,他愣住了。

往日里,渔网上总是糊满了厚厚的一层泥浆,收网后光是清洗就要费半天劲。

可今天的渔网,虽然依旧湿漉,但上面的泥垢却少了七八成,甚至能看清渔网本身的颜色。

“河神爷……显灵了?”老渔民喃喃自语,朝着奔流的河水,敬畏地拜了拜。

观光艇上,凌笑感受着这一切细微而又宏大的变化,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容。

他掏出手机,匿名登录了那个属于“都市侠盗”的社交账号,编辑了一条新的动态:

“母亲河的‘肠胃’不太好,帮她刮了刮油。希望她早日恢复健康。”

短短一行字,没有图片,没有定位。

但在几分钟后,伴随着黄河水文数据异常的消息在专业圈子里不胫而走,这条动态,瞬间引爆了整个网络。

“卧槽!大的要来了!”

“侠盗大佬对母亲河出手了?!”

“黄河清,圣人出!这是什么祥瑞之兆啊!”

“我舅舅就在水利部门,他刚才在家族群里说监测站的数据都疯了,黄河水质正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变好!我当时还不信!”

“黄河之水,复清可期!有生之年真能见到吗?我哭了!”

苏雯看着手机上飞速刷新的评论,再看看身旁那个压低帽檐,仿佛事不关己的青年,一个大胆到让她自己都心跳加速的猜测,涌上了心头。

她深吸一口气,用尽量平稳的声音,试探性地问道:“凌先生,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奇迹吗?”

凌笑转过头,口罩下的嘴角咧得更开了,眼中闪烁着“乐子人”独有的光芒。

“我只相信,只要胆子大,系统放产假。”他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吐槽了一句,然后对苏雯眨了眨眼,一本正经地回答:

“信啊。你看,这黄河水,不就开始清澈起来了吗?”

阳光下,那奔腾的黄色巨龙,似乎真的褪去了一丝沉重,多了一抹前所未有的明亮与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