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的“暗流”行动,如同给一头本就凶猛的战争巨兽注射了强效的肾上腺素与智慧药剂。获得关键情报与技术碎片加持的德意志战争机器,其效率和精准度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恐怖高度。铁蹄所至,不再仅仅是征服,更是系统性的、难以抗拒的碾碎,让欧陆各国残存的抵抗意志,在绝对的力量面前土崩瓦解。
西线的崩溃:高卢鸡的绝唱与约翰牛的窒息
在共和国提供的、关于英吉利防空弱点和北大西洋船队规律的情报辅助下,德意志的军事行动变得更具致命性。
· “海狼”的狂宴: 北大西洋的狩猎变得前所未有的高效。U艇狼群凭借更精准的船队动向信息,往往能在盟军护航力量最薄弱的时刻发起致命一击。通往英伦三岛的生命线被绞得越来越细,约翰牛的战争潜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枯竭。本土的燃油、粮食储备告急,工厂因缺乏原料而减产,民众的配给量被压缩到维持生存的极限。不列颠空战虽已过去,但持续的封锁和零星的空袭,让这个岛国在缓慢的窒息中挣扎,昔日“日不落”的辉煌,如今只剩下黯淡的余烬。
· “壁垒”的绝望: 而在法兰西,残余的自由法兰西力量和零星抵抗组织的活动空间被极度压缩。得益于更高效的占领区管理和对抵抗运动渗透的精准打击(部分情报来源指向共和国的间接提示),德意志的后方日趋稳定。盟军策划的任何大规模反攻或登陆企图,在其严密的“大西洋壁垒”和近乎透明的内部情报面前,都显得徒劳且代价高昂。高卢鸡光复的梦想,在现实冰冷的铁壁前,化为了绝望的泡影。
东线的炼狱:北极熊的血肉长城被撕裂
东线战场,成为了检验共和国“镜影”技术成效最残酷的试验场。
· “屠夫”的进化: 获得了“破甲一号”灵感并加以改进、大规模生产装备部队的“铁拳”反坦克火箭筒,成为了德意志步兵的噩梦克星。成群结队的苏俄t-34坦克,在接近德军阵地时,遭遇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猛烈和有效的近距离火力打击。虽然无法阻挡苏军庞大的装甲洪流,却极大地迟滞了其推进速度,并造成了惊人的装备和人员损失。每一次成功的防御,都建立在苏俄士兵堆积如山的尸体之上。
· “死神”的凝视: 共和国提供的关于航空发动机增压和电子技术的思路,虽未直接催生划时代的新式战机,却显着提升了现有德意志战机(如Fw-190)的高空性能和部分电子设备可靠性。这使得德意志空军在争夺关键区域制空权时,拥有了更持久和精准的打击能力。对苏军后勤节点、集结地的空袭变得更加致命,进一步加剧了北极熊本就沉重的后勤负担。
· “巴巴罗萨”的升级版: 凭借更清晰的苏军部署弱点和后勤情报(部分源自共和国对苏俄远东力量的了解),德意志中央集团军群在1943年夏季发动了一场代号为“齐格菲之怒”的大规模攻势。这并非盲目突击,而是精准地砸向苏军防线结合部与预备队薄弱环节的铁锤。苏军措手不及,精心构筑的防线被多处撕裂,数个方面军遭到重创,被迫再次上演大规模的后撤与重组,付出了数十万人员伤亡的惨痛代价。北极熊的战争潜力虽未耗尽,但其反击的锋芒已被严重挫伤,战争的主动权,似乎又一次牢牢掌握在了汉斯猫的手中。
南翼与边缘的臣服
在地中海,北非的盟军残余力量在得到增援前已被彻底肃清。意大利墨索里尼政权在德意志的强力支撑下勉强维持,巴尔干地区的抵抗运动在德意志及其仆从军的联合清剿下,转入低烈度的零星游击,再也无法构成战略威胁。整个欧洲大陆,从比利牛斯山到高加索,从北极圈到地中海,几乎完全笼罩在德意志铁十字的阴影之下。反抗,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奢侈而无望的象征。
南京,总统府内,高岩看着地图上那几乎被德意志旗帜完全覆盖的欧陆,以及代表盟军和苏俄力量被压缩到边缘地带的狭窄区域,神色凝重。他成功地通过“暗流”极大地增强了德意志的实力,使其成为了一个更加可怕、更难被击败的怪物,有效地牵制住了共和国最主要的潜在对手——英、美、苏。
“我们释放的力量,似乎有些超出预期了。”一位幕僚不无担忧地说道。
高岩沉默片刻,缓缓道:“一头吃饱了的猛虎,固然可怕,但它的动作也会因此变得迟缓,目标会更加明确。现在,英吉利在窒息,美利坚的注意力被牢牢吸在欧洲,北极熊在流血……这,正是我们最需要的局面。”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冷光:“通知下去,‘炎黄’工程和‘盘古’项目,优先级再次提升。我们要在欧陆这头猛虎还能为我们抵挡风雨的时候,尽快铸成我们自己的……定鼎神兵。”
欧罗巴在德意志的铁蹄下呻吟,旧有的秩序被碾得粉碎。而远在东方,一个新兴的强国,正利用这由鲜血与毁灭换来的宝贵时间,悄然积蓄着足以重新定义世界格局的力量。铁蹄碾碎了旧世界,却也正在为新世界的诞生,铺就一条残酷而诡异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