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针仙子”的名号如同春风野火,迅速传遍江湖,为苏清辞披上了一层传奇般的色彩。这并非她所愿,却实实在在地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先前那些因理念不合而心怀芥蒂、甚至暗中观望的传统门派,在听闻她以绣针退敌、护佑幼子的壮举后,态度发生了微妙的转变。江湖终究敬重强者,尤其是这种兼具高超技艺与凛然气节的强者。
加之萧惊寒暗中施压与分化,原本蠢蠢欲动的七杀帮、黑水舵之流彻底偃旗息鼓,毒绣门的此次反扑不仅未能得逞,反而间接为苏清辞树立了更高的威望。
借此契机,苏清辞与花想容、婉娘等人商议后,决定正式重启因之前风波而中断的交流展示。这一次,不再是小范围的私聚,而是广发请柬,在修缮一新的苏州巾帼绣院主院,举办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江南绣艺交流展示会”。请柬上明确言明,此会旨在切磋技艺,交流心得,不论资历,不分门派,唯以绣艺论短长。
消息传出,应者云集。
不仅浣花宫、蜀中唐门、南海派等与苏清辞交好或观念相近的门派欣然前来。连之前曾上门质问的湘西绣府、玄针门等,在犹豫再三后,也派出了门下弟子,带着作品前来观摩。一方面是想亲眼见识“绣针仙子”的风采,另一方面,也是存了几分比较与不甘的心思,欲在此等公开场合,维护自家传承的颜面。
展示会当日,巾帼绣院主院张灯结彩,人头攒动,盛况空前。院内开阔的广场上,整齐排列着数十个展示区域,来自大江南北、各具特色的绣坊门派在此陈列佳作。高台之上,设了主宾席,苏清辞与花想容作为东道主与江湖泰斗并肩而坐。萧惊寒虽未亲临,但其麾下将领与苏州府官员的到场,无疑彰显了官方的支持与重视,也确保了秩序的井然。
没有擂台的紧张,没有名次的压力,气氛显得轻松而热烈。然而,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看似和谐的交流之下,实则是一场无声的技艺较量,是苏清辞所倡导的新风与江湖传统的一次正面碰撞与展示。
展示会伊始,便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蓬勃景象。
首先引人注目的,是浣花宫的区域。花想容此番亲自坐镇,展示了数幅改良后的“流光浣花锦”作品。不同于以往一味追求空灵飘逸,新作在保留独门“幻色针”精髓的基础上,融入了更为扎实的构图与更具时代感的题材,一幅《云海揽胜图》,利用丝线光泽变化,将旭日东升、云涛翻涌的壮阔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既见传统功力,又显创新魄力,引得众人啧啧称奇。
蜀中唐门此次带来的,并非暗器结合的诡谲绣品,而是一组名为《机关巧韵》的系列。他们将精微的齿轮、连杆结构以绣线表现,绣品本身平整光滑,但旁边配有小小的手动机关,观者摇动把手,绣面上的花瓣竟能缓缓开合,鸟雀的翅膀也能微微颤动,将机巧与绣艺完美融合,构思之巧,令人拍案叫绝,充分展示了“创新”的无限可能。
南海派则带来了他们利用新近从西域商队获得的特殊染料改良后的“贝珠绣”。新作《海底璇玑》,不仅保留了贝珠的华彩,更因染料的加入,使得海水呈现出由浅入深的梦幻渐变,珊瑚礁色彩斑斓欲滴,仿佛将整个瑰丽的海底世界浓缩于方寸之间。色彩之绚烂,意境之奇幻,征服了无数观者。
苗疆的蛊师也再次登场,此次她并未展示那些诡异的药水绣线,而是绣制了一幅《百蛊朝凰》。画面主体是一只雍容华贵的凤凰,但其翎羽、尾羽之中,却以极其细密的针法,绣入了成百上千种蛊虫的微缩形态,既保留了苗疆的神秘特色,又赋予了作品庄重磅礴的气象,让人惊叹其技艺之精微与想象力之丰富。
就连之前对苏清辞理念颇有微词的湘西绣府和玄针门,此次拿出的作品也明显经过了精心准备。湘西绣府一位年轻弟子绣的《湘西烟雨》,在传承其门派沉雄古朴针法的基础上,大胆采用了更为清透的色彩,将湘西山水在细雨蒙蒙中的灵秀之感表现得入木三分,让人看到了古老门派孕育的新芽。玄针门则展示了一套《玄针七十二式》绣谱,以绣品的形式,将其独门针法的起承转合、力道变化一一演示,虽略显刻板,却底蕴深厚,引得不少注重基本功的绣娘驻足研习。
各派纷呈,争奇斗艳,或宏大,或精微,或传统,或新奇,真正呈现出了一派海纳百川、欣欣向荣的景象。许多年轻绣娘穿梭其间,眼神发亮,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以往许多固化的观念在亲眼目睹这“百花齐放”后,开始松动、瓦解。
苏清辞与花想容并肩而行,细细观赏每一幅作品,不时低声交流,眼中皆是欣慰。这正是她们希望看到的局面——打破门户之见,激发创造活力,让绣艺在交流碰撞中不断前行。
然而,在这片和谐盛景之下,亦有暗流涌动。苏清辞敏锐地察觉到,在熙攘的人群中,有几道目光始终带着审视与算计,游离在那些展示独特技艺、尤其是与“针法”、“材料”密切相关的区域。
她知道,毒绣门及其背后的势力绝不会甘心失败,他们像隐藏在暗处的毒蛇,随时可能再次发动袭击。萧惊寒的网正在收紧,而她,也需借这场展示会,引出更多线索。
展示会进行到高潮,苏清辞作为东道主,也被众人推举,即兴展示一手。她并未准备复杂的作品,只是命人取来一丈素绫,当场飞针走线。她没有使用任何独门绝技,仅仅运用最基础的平针、套针、滚针,速度却快得惊人。只见素手翻飞,丝线如虹,不过一炷香的功夫,一幅《万流归宗图》便跃然绫上!图中千溪奔涌,形态各异,最终却和谐地汇入同一片汪洋,寓意着绣艺之道,流派虽多,其理相通,唯有兼容并蓄,方能成就浩荡之势!
这份举重若轻的功底,这份海纳百川的胸襟,再次折服了在场所有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绣针仙子,名不虚传!”不知是谁高喊了一声,顿时引来一片附和。
这一刻,苏清辞凭借其超绝的技艺与宏大的格局,真正赢得了在场绝大多数江湖同道的由衷敬佩。她的理念,也随着这场成功的展示会,如同那幅《万流归宗图》所寓意的那样,开始深入人心。
展示会最终在和谐与赞叹中圆满落幕。各派人士尽兴而归,带着新的见识、新的思考,也带着对“绣针仙子”苏清辞更深的认同。
苏清辞站在绣院门口,目送众人离去,夕阳为她周身镀上一层金辉。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江湖的革新之路依然漫长,暗处的敌人依然虎视眈眈。但今日这“百花齐放”的盛景,无疑为她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她轻轻抚过袖中的绣针,目光坚定而清澈。
风波未止,前路犹长,但她已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