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命运之守墓人 > 第182章 张将军的两难境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皇帝望着铜镜中自己涨红的脸,忽然想起逃亡时在泥地里打滚的狼狈模样,指尖无意识摩挲着龙袍上的金线,最终化作一声意味深长的叹息。

既然如此......皇帝端起镶玉茶盏,茶汤映出他逐渐冷硬的眉眼,即刻班师回朝。传旨下去,灵珊公主劳苦功高,朕要亲自嘉奖。

话音落下时,窗外惊雷炸响,暴雨倾盆而下,将满地阿谀奉承的话语浇成泥泞。王丞相起身时,袖中滑落半卷篡改过的《行军日志》,墨迹未干的圣意安排四字,在雨水中晕染成狰狞的血色。

当然,皇上并不是真的就靠着几个心腹,就这么光溜溜地回去。不然的话,可能真的会被白灵珊的手下乱刀杀掉。当初皇上离开云州城的时候,还带领了三千禁卫军和一千宫女太监撤离。如今得胜回朝,当然要把他们带上,以壮声势。

暴雨冲刷着云州城头的血渍,张将军握紧的刀柄在掌心里打滑。当三千禁卫军的玄甲在雨幕中若隐若现时,他恍惚又看见传音符里惨烈的城破帝陨,如今却见龙辇华盖穿透雨帘,鎏金冕旒上的东珠折射出刺目光芒。

当初在九重天的时候,张将军就收到传讯,云州城沦陷、沧澜帝国覆灭,皇上不知所踪。后面云州城的惨状,张将军也是亲眼目睹的,按理来说,皇上应该早就死在幽冥鬼族手上了。

张将军心里清楚,白灵珊做了这么多事情,光复云州城后,还去援救三教七派,就是为了那个位置。现在皇上回来了,这可就难办了。

张将军,你劳苦功高,光复云州城,你可是立下了首功啊。帝王的声音裹挟着雨幕落下,惊得城头亲卫军齐刷刷握紧长枪。张将军望着御辇前半步不退的禁卫军统领,那是当年在他麾下挨过军棍的小兵,此刻却用冰冷的眼神丈量着城墙高度。腰间虎符突然发烫,提醒他手中残兵与城外兵力的悬殊。

张将军本以为皇上会以他们抗旨不遵,没有及时回援云州城,导致云州城沦陷的名义,铲除他们,抹除他们的功劳。没想到皇上居然如此有城府,大度地承认了他们的功劳。这样一来,张将军更是左右为难了。

要是皇上一开始就否认他们的功劳,张将军肯定会拼死一斗,拖到白灵珊他们回来后,再从长计议。反正云州城城高墙厚,而且皇上的兵马也不多,守个十天半个月,张将军还是有信心的。

现在皇上用的是大义,用的是阳谋,张将军顿时陷入了困境。

随着皇上阵阵催促,张将军脸上一阵变化,陛下折煞末将......最终他单膝跪地时,余光瞥见雨中晃动的黄龙旗——本该在幽冥鬼族铁蹄下破碎的旗帜,此刻却鲜艳如新。

张将军明白:皇上不仅带着三千禁卫军,更携着无可辩驳的正统之名。若此刻翻脸,满城百姓将再次陷入战火,而白灵珊苦心积攒的大义名分,也会在弑君逆臣的骂名中化为乌有。

雨越下越大,御辇缓缓驶入城门。张将军握紧腰间佩剑,金属护手在掌心刻出深痕。当城门重重关闭的刹那,他知道自己已经踏入了比幽冥战场更凶险的棋局。

没办法,之前只是说皇上失踪,现在皇上回来了,大义在手,张将军这点人马肯定不会谋反的。皇上看到果然如他们之前所预料的,张将军乖乖就范了,也是微微一笑。

雨幕中,张将军的佩剑坠地,惊起满地碎玉般的水花。皇帝望着亲卫军解下的玄甲在泥水中堆叠,唇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这步棋早在三日前就已落定。

在回城之前,他们就已经商量好了,该如何应对白灵珊这一系的人。当时李公公他们提出的手段一个比一个阴狠,皇上听后都感觉有些卸磨杀驴,只有王丞相沉默不语。

于是皇上问道:“王丞相,你有何建议?”

王丞相听到后,只是低声说道:“白灵珊诛杀幽冥女王,光复云州城,那都是在皇上的英明指挥下,她的功劳,也全倚仗皇上。所以我们不需要顾及白灵珊,只需按平常心对之即可。我们大义在手,白灵珊除非摆明兵马谋反,不然的话,她是翻不了天的。”

皇上听后也觉得这个主意好,非常的正大光明。刘御史等人听后,也觉得王丞相这个办法好。如果白灵珊就范,那就温水煮青蛙,慢慢收拾她;如果白灵珊不就范,那就聚集大军,诛杀反贼就是。

这可是阳谋,就是以煌煌大势压制,任何阴谋诡计都难以匹敌。随后便有了皇上在城墙下降服张将军的一幕。之后白灵珊更是被皇上安排得明明白白,压根无力反抗。

一切都如王丞相所言:只需以正统之名压下,任她白灵珊有通天本事,也跳不出这君恩似海的局。

皇上安抚张将军后,彻底夺回了云州城。御书房内,王爱卿果然老成谋国。皇帝摩挲着腰间斩龙剑,他放弃了李公公进献的毒酒诛心策。老丞相的蟒袍扫过满地奏折,声音如寒铁淬火:白灵珊的军功,本就是陛下授意的布局。他展开伪造的密诏,墨迹未干的朱批在烛光下泛着血色,只需将这些昭告天下,她便成了替陛下冲锋陷阵的利刃。

御书房外,惊雷炸响。刘御史抚着惊堂木赞叹:皇恩浩荡!若她俯首称臣,便用封官许愿抽其筋骨;若敢反抗......他做了个砍头的手势,天下兵马自会群起而攻之!众人哄笑间,唯有皇帝盯着舆图上云州城的标记——那里用朱砂画着白灵珊的行军路线,此刻却被一道粗重的金线贯穿,恰似锁龙的铁链。

当白灵珊率亲卫军归来时,城门已换上崭新的明黄龙旗。皇帝站在朱雀楼顶,看着她染血的战甲在阳光下褪色,忽然想起王丞相昨夜的谏言:对付烈马,要用缰绳,而非屠刀。随后,便有了皇上安排白灵珊的那一幕,一切都在朝臣的计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