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高铭远传奇 > 第131章 追剿探得贼巢秘 急报再奏入京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1章 追剿探得贼巢秘 急报再奏入京畿

戚继光站在“靖海号”甲板上,海风卷着咸腥气拍在脸上,他望着暗礁区的方向,手中佩刀的刀柄被攥得发烫。方才海盗撤退时留下的零星船帆,像挑衅的鬼影般在雾中消散,可那黑色骷髅旗的轮廓,却深深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将军,弟兄们已经检查完战场,捞上来三具海盗尸体,还有两杆刻着倭文的长刀。”副将赵武捧着战利品快步走来,声音里带着凝重,“您看,这刀的样式,和二十年前咱们抗击的倭寇一模一样。”

戚继光接过长刀,指尖抚过刀身的纹路——刀刃泛着冷光,刀柄缠着暗红色的绳结,末端还刻着一个“倭”字。他猛地将刀插在甲板上,沉声道:“果然有倭人掺和!之前只当是沿海盗匪作乱,没想到竟有外寇勾结,这事儿比咱们想的更复杂。”

一旁的张岳也凑了过来,看着刀身眉头紧锁:“若有倭人相助,海盗的行踪和战力就说得通了。他们熟悉海事,又有快船,难怪能屡次避开水师围剿。”

“不能再等消息了,”戚继光转身看向郑宏,语气坚定,“郑提督,你派三艘快船,沿着暗礁区外围巡查,务必摸清海盗撤退的路线;我带神机营兵士和五艘轻便战船,深入澎湖列岛附近海域,探查他们的巢穴。咱们分兵行动,务必找出他们的老巢!”

郑宏立刻领命,亲自挑选了经验最丰富的水手,驾着快船驶向暗礁区。戚继光则让人清点粮草和弹药,不到一个时辰,五艘战船就载着神机营兵士,朝着澎湖列岛的方向驶去。

澎湖列岛海域岛屿密布,暗礁纵横,船只行驶得格外缓慢。戚继光站在船头,拿着望远镜仔细观察每一座岛屿——有的岛屿荒无人烟,只有茂密的灌木丛;有的岛屿上隐约能看到简陋的木屋,却听不到半点人声。直到第三天午后,一艘快船突然从一座小岛后方驶出,船上插着的黑色骷髅旗,瞬间让兵士们警惕起来。

“将军,是海盗船!”了望哨高声喊道。戚继光立刻下令:“降低船速,悄悄跟上去,别打草惊蛇!”

战船放慢速度,远远跟在海盗船后方。只见那艘海盗船灵活地穿过几处暗礁,最终停在了一座名为“黑沙岛”的小岛岸边。岛上隐约能看到数十艘快船,还有不少海盗在搬运物资,岸边的木屋里,甚至传来了女人和孩子的哭声。

“看来这就是他们的巢穴了。”戚继光压低声音,对身旁的赵武说,“你看,岸边的海盗里,有几个穿着倭人的服饰,梳着发髻,肯定是倭人团伙。咱们再等等,看看还有没有其他海盗船过来。”

果然,不到半个时辰,又有两艘海盗船驶来,一艘船上载着抢来的粮食和布匹,另一艘船上则押着十几个渔民——他们双手被绑,脸上满是惊恐。戚继光握紧拳头,强压下立刻冲上去的冲动,继续观察。

直到傍晚,他们共看到五批海盗船进出黑沙岛,从海盗的口音和服饰来看,至少分为四股势力:两股是本地盗匪,说话带着福建口音,其中一股首领脸上有刀疤,正是之前设埋伏的头目;另外两股则是倭人,首领分别是一个矮胖的中年人和一个瘦高的年轻人,两人腰间都佩着倭刀,行事格外凶残,对本地盗匪也带着几分傲慢。

“还有更重要的,”赵武指着远处的木屋,“我看到有海盗在锻造火炮,而且岸边的仓库里,堆着不少西洋火铳的弹药,看样子是有人在给他们提供军备。”

戚继光脸色越发沉重,他知道这绝非普通海盗作乱,背后很可能牵扯到海外势力。他立刻下令:“留下一艘船继续监视,咱们带其余船只返回泉州,把这些情况详细整理,加急上报朝廷!”

三日后,泉州水师衙门内,戚继光和张岳将探查结果写成奏折,盖上印信后,交给驿站兵士。“务必快马加鞭,让奏折早日抵达京城。”戚继光反复叮嘱,“此事关乎海防安危,容不得半点耽搁。”

而此时的京城,太和殿内再次响起了议论声。朱翊钧拿着戚继光的奏折,脸色铁青——“澎湖列岛黑沙岛为海盗巢穴,聚集四股势力,其中两股为倭人,勾结本地盗匪,残害百姓,私造火炮,囤积西洋军火”,每一句话都让他怒火中烧。

“岂有此理!”朱翊钧将奏折摔在案上,“倭寇竟敢再次犯我沿海,还勾结盗匪,这是把我大明朝的海防当摆设吗?”

百官立刻噤声,户部尚书王汝训出列躬身:“陛下,海盗勾结外寇,战力大增,仅靠戚将军的五百神机营兵士和福建水师,恐难彻底铲除。臣以为,需再增派兵力,调拨更多军备,方能一举荡平贼巢。”

兵部尚书石星却摇头:“陛下,北方边境虽稳,但仍需驻军防备北狄,若再从内地调兵,恐生变数。而且福建海域地形复杂,增派大军未必能发挥作用,反而会增加粮草负担。”

两人再次争论起来,殿内官员也分成两派,各执一词。朱翊钧揉了揉太阳穴,目光落在内阁首辅申时行身上:“申卿,你可有良策?”

申时行上前一步,缓缓道:“陛下,戚将军已摸清海盗巢穴和势力分布,这是好事。但海盗勾结倭人,又有西洋军火,确实非同小可。如今福建水师需修缮战船,神机营兵士需熟悉海域,若想快速破局,还需一人协助戚将军——此人需懂民生、善统筹,既能安抚沿海百姓,又能为戚将军提供后勤支持,让他无后顾之忧。”

“哦?申卿可有合适人选?”朱翊钧问道。

“臣举荐应天府知府高铭远。”申时行躬身道,“高铭远在应天府任上,曾妥善解决洪灾过后的民生问题,安抚流民、恢复生产,手段独到;且他熟悉东南沿海情况,曾多次上书谈论海防,颇有见地。若调他前往福建,协助戚将军统筹后勤、安抚百姓,必能助戚将军专心剿匪。”

朱翊钧沉吟片刻,想起此前看过的奏折,高铭远确实在民生治理上颇有政绩。他点了点头:“好!就依申卿所言,传旨下去,调应天府知府高铭远为福建巡海副督师,即刻前往泉州,协助戚继光、张岳剿匪,统筹民生安抚与后勤保障事宜。”

旨意很快拟好,由驿站兵士快马送往应天府。而远在泉州的戚继光,还不知道朝廷已派来帮手,他正和张岳、郑宏商议围剿计划,准备等战船修缮完毕,就对黑沙岛发起总攻。